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的人,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出具备现代化需要的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的公民,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为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课题。人是观念的囚徒,公民意识便成为培养好公民的前提,也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思想素质,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核心所在。它包括:民主意识与自主精神、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和权责一致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公民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大学生群体公民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成员资格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普遍不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性别、家庭背景、生源地、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对其公民意识的培养都有显著相关性.但是,不同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各个方面的程度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公民意识的涵义,从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旨在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社会渠道与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种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其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各种公民主体意识淡漠、缺失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诉求凸显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社会、家庭的配合之外,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高专院校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6.
白瑾 《现代经济》2007,6(9):68-70
公民社会是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分离的必然产物,它对推进国家现代化特别是政治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公民社会还处于发育期。本文主要从公民社会的模式、结构、动力、主体、基础和时序等方面对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强调,构建公民社会必须排除的三种错误倾向,以期使中国公民社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能够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价值认同,推动政治社会化,促进公民意识的确立,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实践。培育公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使公民内化一些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政治体制有效运作的条件,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伴随人的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培育公民文化需要铸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公民政治文化心理,促进现代社会转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的形成迫切需要大学生提升公民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三条路径来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公民现象这种社会存在派生出来的,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和社会性特征。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水平、社会交往方式以及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变化,公民意识的价值和内涵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公民意识动态变化的历史图景,直接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的不同发展形态和发展特质并最终揭示着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加入WTO使我国完全融入国际社会,21世纪大学生都将是国际公民.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素质的展现。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牢固的诚信意识,是我们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化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青年时期这拨人主要是指80后一代的新新人类。这一时期,青年人尚无家庭负担,消费处于相对随意的阶段,职业生涯也尚未定型,对未来没有很强的危机感,因此也就缺少储蓄意识。通常情况下,他们买房的首付款还需要依靠父母的支援.  相似文献   

12.
实现政治现代化已成为加快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对如何实现民主政治提出许多有益的观点,对加快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培育几种公民意识,如何培育公民意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生命形式与生命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家庭能源微观调查(2014)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2018)的三期数据,采用计量模型考察性别观念对家庭能源堆叠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性别观念现代化转移可以显著促进家庭能源堆叠消费向上移动,即实现家庭生活用能清洁转型;性别观念现代化转移会通过提高女性社会参与、增加女性人力资本和强化女性优生优育意识三条途径促进能源堆叠消费上移;性别观念对家庭能源堆叠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夫妻年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执政理念既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状况的理论思考,又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现代公民意识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非政府组织的实践活动有助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组织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重要的一点是人的现代化,现代民主政治需要较发达的政治意识与之相适应。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政治意识的嬗变中存在着某些消极现象,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改革入手。逐步消解制约农村政治现代化的落后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6.
胡平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1):57-60,68
实现人的现代转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该文从人的历史和现实的存在出发,分别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经济形态、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等多方位的发展变革入手,并结合个体的现代化意识探讨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政治心理的现代化转变是中国社会现代政治心理的发育和社会制度创新发展中必须努力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政治心理与制度变迁的双向互动关系.肯定了政治心理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指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公民意识是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转型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六、公德:精神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级规范光明日报在(每月聚焦)专栏中曾就公民意识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具体事例人手讨论社会公德,中央电视台则就公民公德问题进行了系列报道。中央几家主要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宣传社会公德,社会反响强烈。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尊重人,关心人,特别是要注意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尊敬烈军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要遵守公共秩…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公民权利意识、公民社会主体意识、公民地位平等意识、民主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转型。随着国际化影响下的国际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全球治理下的国际法治为公民意识教育开辟了更多挑战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的生成是现代社会政治体系趋于合理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仅要看相关民间组织(NGOs)的数量和增长态势,而且重在考察公民个体及其社会意识在促进政治体系良性发展方面的实际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王权主义视界中的权力本位、臣民意识、民本思想、崇圣观念等传统因素则是现代公民主体以及公民意识生成的内在蔽障.这就要求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克制传统王权主义对公民社会生成的消解,由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臣民意识转向公民意识、民本观念通向民主观念,逐步实现公民主体重塑和公民社会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