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德忠 《新金融》2006,(9):27-29
本文提出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外汇市场的服务功能不完善;对外部均衡产生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巨大。面对今后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取向,可以应正确认识和应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发展和健全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2.
最近,经过充分准备,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金融机构的150多名代表就如何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外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市场》2006,(12):62-65
2006年第四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外币对交易成交量大幅增长。市场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外汇竞价交易收市时间由原来的15:30调整为17:30,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中国光大银行等六家银行成为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人民币持续升值走势,人民币兑美元季末报收于7.8087。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变迁和特征,而且结合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提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具体政策建议.2006年年初,中国在人民币外汇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人民币外汇市场成为了一个混合型市场,做市商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中国外汇市场以场内市场为主,交易量相对较小,客户结构单一,限制了基本面信息的传递.文中提出了完善人民币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结合现代外汇市场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外汇做市商报价模型,从微观金融角度分析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及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实行做市商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进和中国外汇市场发展所具备的积极意义,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8月上旬,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施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奖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意味着.在长期研究论证和探思熟虑之后,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瓶颈的解决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作为外汇市场发展里程碑式的文件。《通知》必将对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企业和居民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在远期市场上,套期保值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办法。当前经营人民币远期产品的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境外NDF市场,另一类是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包括银行间远期市场和远期结售汇市场。本文检验了境外NDF市场、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和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协整关系以及两类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对各市场汇率时间序列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国内远期外汇市场是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信息中心。最后,文章对当前的外汇管制政策进行了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供求机制正逐渐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与任何国际外汇市场发展历程相类似,人民币汇率市场正在形成完全竞争性市场新雏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展,亦推动国内银行业人民币汇率业务积极发展.对此,本文将从汇率市场化、产品定价机理及策略优化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自2005年8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汇市场改革深度,扩展市场广度,充分发挥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外汇市场得到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外汇市场相比,我国外汇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推动外汇交易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市场》2005,(11):60-63
2005第三季度中国外汇市场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7月21日央行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8月15日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远期外汇交易。9月23日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在此情景下,第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衡,汇率在新的均衡水平上企稳。  相似文献   

11.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1.外汇市场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外汇市场实际上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和非人民币外汇市场。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上,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汇率差别相对较大,实际上存在多重汇率。在零售市场上,进出口企业的外汇供求在单个交易日内惟有一个银行挂牌价格可选择,没有议价能力,单个交易日内外币兑人民币汇率基本不浮动。相反,在银行间的批发市场上,外币兑人民币汇率反而可以小幅波动。这样使得银行为了规避单个交易日内的市场风险,必然将零售市场上的买卖价差定得过高。这就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汇市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境内外汇市场即期汇率、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研究对象,研究境内外汇市场的货币定价权问题。研究表明,境内外汇市场具有一定的人民币定价权,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存在相互影响,境内人民币日间波动幅度的扩大强化了境内人民币定价权;中国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定价权不完全由管制赋予;境内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需及预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具有显著的外生性。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境内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是境内人民币定价权巩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市场》2005,(6):68-70
至2005年4月,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平稳运行了11年。与上月相比.4月份银行间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有所增加,日均外汇供应大幅增加.日均外汇需求小幅减少.供大于求顺差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对外汇市场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外汇市场的发展需要管理当局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对金融创新产品更多支持;二是建设好市场生态环境,包括建设健全信用体系、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在琥式公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连续发布通知,调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对客户外汇买卖价格管理的规定,扩大银行结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以及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一系列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措施,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汇市场在过去十年基础上的再一次加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央行政策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时变性影响。研究发现,央行数量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影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相对"供给水平来影响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波动,宽松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相对"需求水平来影响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波动,宽松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人民币外汇市场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17.
事件     
《证券导刊》2011,(16):7-7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破6.5关口 从央行获悉,2011年4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990元,1欧元对人民币9.6348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汇率决定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日汇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新闻、外汇市场微观因素买卖价差是人民币对美元日汇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中美相对利率并不是人民币对美元日汇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本文将随机游走模型、新闻变量以及外汇市场微观因素结合起来,构建了人民币对美元日汇率决定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日汇率由自身滞后值、中国经济活动方面的新闻和零售市场买卖价差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市场》2007,(2):58-61
2007年1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活跃,人民币外汇远期和掉期交易基增长显著.外币对成交量小幅增长,不过外币拆借交易量有所下滑,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月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于1.7778,市场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挑战入手,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的干预机制,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