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颖 《宁波经济》2005,(11):33-34
宁波,是一座古老的城市,7000年悠久的河姆渡文化和千年历史的“青瓷露天博物馆”,昭示出她的古老与璀璨;宁波,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从唐宋盛世的“海上丝绸之路”到今日创建中国第二大港,展露出她开放的历程和东方大港的雄姿;宁波,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甬江、姚江、奉化江静静地穿引其间,古典与现代交相糅合,大自然的野趣与都市的跃动融为一体。随着“城市营销时代”的来临,宁波需要解决自身的城市品牌构建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目前,宁波正在发展成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和对外贸易口岸之一。不少经济学家在总结宁波经济发展模式时,将宁波经济概括为“草根经济”。正是这些“草根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不但造就了宁波现在的繁荣局面,同时也赋予了宁波持续发展的不竭活力和动力。宁波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产业是一个城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相似文献   

3.
文化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支撑,而特色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宁波特色文化,倾力打造宁波文化品牌,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宁波特色文化吸收了传统历史文化(包括商帮文化)的优点和精髓,并有新发展。以新思路、新举措来发展宁波特色文化,倾力打造文化品牌,可以提高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宁波持续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是推动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今年,宁波不断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这不仅是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奋力走在“两个先行”最前列的重要举措,也是打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品牌,让“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名片更加闪亮的美好愿望。近年来,宁波联通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并融入服务宁波文明城市建设大局,用实际行动弘扬文明新风尚。  相似文献   

5.
5月26日,承载着众多南昌市民的瞩目与期待,国内首家宁波名品直销中心在南昌蓝天碧水广场隆重揭牌。此次“宁波制造”的集体惊艳亮相,系“2009南昌·宁波周”的力作之一。以“2009南昌·宁波周”为舞台,“文明宁波、品牌宁波:活力宁波、魅力宁波”的城市风采得以在英雄之城南昌华美绽放。  相似文献   

6.
陈博 《宁波经济》2013,(7):17-20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制约因素。从资源统筹、业务协同、管理协同、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当前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其内在根源在于城市信息化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滞后。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进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的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将趋于“同质化”,宁波原有优势正逐步减弱,优惠政策资源也将不复存在,宁波民营经济正面临着努力实现新飞跃的历史性任务。今后宁波要继续保持活力,将更多地依靠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这对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仅对今后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两届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估中,宁波先后被评为制度竞争力第一和结构竞争力第一。从宁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考察,制度竞争力和结构竞争力正是“宁波活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竞争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区是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托,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培育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势、突出城市功能地位已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这次召开“中提升”研讨会,统筹谋划中心城区的新一轮发展,这不仅是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8,(6):26-27
上海世界博览会,是150多年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如何积极主动接轨上海,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值此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之际,以构建“和谐城市”为理念、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临近的脚步越来越清晰,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宁波要充分发挥区位条件、特色资源、经济实力等优势,进一步抢抓机遇,深入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旅游会展、创意文化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形象的提升、大都市的构建,推动体制创新、市民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在其他城市经济增长回落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宁波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八五"以来的快速增长格局,主要经济指标增势明显,宁波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宁波经济有自己的内在活力,这种活力的源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临港大工业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委、市府客观分析宁波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发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环境在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它所蕴含的城市地位、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等内容赋予了城市经济发展丰富的色彩。现阶段,构筑富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形象环境是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廷玉 《宁波经济》2005,(11):11-14,17
都市文化、都市精神和都市形象是构筑大都市的内在要求。宁波的都市文化建设必须按照构筑大都市文化的要求,采取“交叉战略定位”模式。重点实施都市文化的“三色建构”,打造时尚之都、活力之城,培育都市精神,塑造东方商都、滨水华城、和谐家园的都市形象。  相似文献   

14.
王志新 《宁波经济》2007,(11):35-37
正在规划实施中的宁波行政中心东移从战略性、全局性、联动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是促进宁波城市功能再造的重要举措,将对宁波提升现代城市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特色的重要载体。在行政中心迁移过程中必须注重以城市特色整合和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宁波城市的枢纽功能、创新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整体上实现城市功能的和谐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英 《宁波经济》2009,(8):32-35
历经几年发展,宁波的一系列讲坛、讲座逐步形成了特色和品牌,并受到了社会好评。宁波“讲坛热”的出现,既得益于传统积淀,也有赖于时代催生。目前,从中心城区到各个县(市)区都产生了一批思想性、学术性、实用性兼备的讲坛。宁波讲坛的兴起与发展,从形式上、内容上、运作方式上适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宁波建成区在不断变大,东门口仍还是永恒的中心。老牌居住区的活力正在不断退化,新型居住区变得越来越象“卧城”。如何适时而动,开发居住区商务和商业物业,已成为宁波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1,(13):44-45
年来,我市依托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经理学院)开展企业家培训工作,先后实施了两轮“优势骨干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举办了14期1300余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总裁研修班”,受训企业行业分布涵盖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目前,已构建起以宁波经理学院为基地,以“学习研修、交流联谊、资源整合、科技合作、政企互动”为平台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为我市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一半是大陆、一半是海洋、处于中国东海岸中央的宁波,在七千年的文明流转过程形成了怎样的城市特色.城市气派.城市风格的话语与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本栏目力图以史为线索,讲述与这片土地相关的人物.故事,还原层叠的历史画面,展现宁波文化所蕴含着生动的海派人文因素,揭示“大宁波”背后宏大的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9.
宁波作为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早在公元7世纪就已成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曾创造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的辉煌。而现代文明使宁波充溢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宁波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之一,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经商环境均居全国前列。全市户籍人口557万,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4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00美元,财政收入46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这些耀眼的数字无不昭示着宁波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朱子凡  潘赛 《宁波经济》2010,(1):28-30,42
培育和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社区之家”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民生需要的一个现实选项。宁波打造“社区之家”要坚持注重统筹、提升水平,规划先导、资源整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突出服务定位的精准化,突出功能配套的集约化,突出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