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中国金融改革是否“开放过度”、是否出现了“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的洋跃进”以及国有金融机构的股权是否已被“贱卖”的观点和讨论正引起方方面面的注意,其导火索则是两个年轻人(余云辉、骆德明)的一篇措词激烈的文章《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该文章的三个核心论点为(1)“金融企业引入外资,容易造成中国经济控制权的丧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2)“金融企业过度引入外资,就意味着中国财富滚滚外流;(3)“金融企业引入外资并非是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惟一出路”。他们认为,使中国经济殖民化、拉美化的理论和政策在现阶段已居于主导地位,因而需要唤醒中华民族的“经济抗战意识”。  相似文献   

2.
《财会学习》2006,(4):1-1
在今年“两会”上,“两税合并”被列为政协一号提案,引起了各方关注。“外资企业所得税”和“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时机是否成熟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显然,有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并且外资进入我国势头不减的条件下,对外资是否有必要继续维持“超国民待遇”,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经济外向型的特征注定在“两税合并”上不得不谨慎行事,目前来看,更为谨慎和保守的观点占了上风,“两税合并”可能要推迟,不过,即使到了非改不可的阶段,也要综合考虑外资引进、经济形势状况等问题而定。  相似文献   

3.
银行改革中的最优外资入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特别是随着中国五家大银行中的四家——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以不同形式引进境外资本,使得外资入股成为银行改革的“单一”模式。引发我们思考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外资是否等价?或者是否存在最优的外资入股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以及20年来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然后反驳了第三次争论中关于中国存在“外资依赖症”的说法,通过对中国引进外资来源以及使用外资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规模的分析进一步讨论中国是否存在外资引进过多的问题,最后总结虽然在外资引进中存在一些问题,但FDI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世界各国竞争吸引FDI的环境下,积极利用外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应当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许多人对于外资并购带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表示了忧虑。一些人要求限制外资并购。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认为其中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为此,我们发表以下几点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拉美化”:外资不能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赛 《中国外资》2006,(3):14-16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屡创奇迹的中国经济为世人称道,这其中,外资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不断攀升的今日.企业界、经济学界却涌动着这样一阵思潮: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而对汹涌而来的外商投资,是否会产生类似拉美国家当年的过度依赖外资的种种“陷阱”?中国经济是否走到了依赖外资的十字路口?FDI是不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7.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就连绵不断,大约每隔七、八年就会发生一场大规模争论。1980年代初,围绕中国是否应该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必要展开了激烈争论;1988年前后,围绕外资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等问题,展开了新的争论;1995年前后在“软着陆”期间,围绕着外商投资是否威胁了国家经济安全、垄断了中国市场、挤跨了民族经济和民族品牌等问题,掀起了又一轮大规模争论;从2004年开始,对利用外资的争论再次升温,争论集中在: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是什么、中国是否还应该积极利用外资、中国是否过多地依赖外资、外商投资是否垄断了中国市场、我国利用外资是否存在“拉美化”危险、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是否必要等六个方面(桑百川,高翔,2005)。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立足于中国利用外资的目的。如果外资流入符合我国引资的基本目标,则在控制其负效应的同时应继续支持鼓励;反之,则可以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甚至加以适度限制。那么,我国目前吸引外资的目的何在呢?一、中国引资政策目标的调整回顾我国1979年以来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马丽 《中国外资》2012,(16):22+24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要求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重要性逐步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的长久正常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一些看法,供参考。外资引进的要求在实施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的设计程序。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和外资引进的的相关概念和过程,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要求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重要性逐步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的长久正常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一些看法,供参考.外资引进的要求在实施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的设计程序.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和外资引进的的相关概念和过程,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2011,(9):88-88
2002年,杭州市面向外资引进了一家医院。8年来,这场由政府一手包办的“婚姻”彻底演变成一场“拉郎配”闹剧。据7月25日的《经济参考报》报道,相对边缘化的身份让不少外资医疗机构开始萌生退意。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05,(7):11-11
中国的开放在内涵上已经不是10年前的开放,更不是20多年前的开放。当今,中国的开放已经到了这样的层次,不再只是关注引进多少资金,引进多少技术,对外出口了多少商品,而是同时关注中国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寻求更大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开放已经呈现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共同推进、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个时期,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渐次深入,特别是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港上市后,关于中国金融业是否存在“贱卖”的争论之声不绝于耳,并且逐渐上升到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从两方观点的激烈碰撞来看,在后WTO过渡时代我国国有商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一话题还远没有形成一种强势的定论。本期观点就“银行是否贱卖”汇聚多方声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行为引发了理论界关于外资持股比例对中资银行竞争力提升与国家金融安全影响的争论。本文选取与我国具有相似的银行业改革历程、但改革先于我国的中东欧转轨国家为样本,实证考察这些国家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竞争力提升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十分紧密;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视角考察外资持股比例与金融安全的关系,并不能得出外资持股比例越高的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威胁性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逐渐步入技术“登高望远”阶段,技术需求转变和深层次对外开放使得外资能否带来关键技术这一命题亟需得到答案。据此,本文立足于《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政策,克服了过往研究中关键设备难以识别的难题,实证检验了外资对关键设备引进的影响及其后续技术发展表现。研究发现,外资控股下企业能够引进数目更多、价值更高的关键设备,但是外资控股下企业引进的关键设备在后期发生了更多资产减值,并对企业实质创新成果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在战略性新兴行业、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外资引进关键设备对企业盈利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相比于引进普通设备的外资企业,引进关键设备的外资企业后期外资股东退出的概率显著更高。本文立足于大国崛起关键时期中国技术需求的转变,为中国关键领域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建议,也对如何更好地建设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林申 《国际融资》2010,(5):33-37
在中国,这些年有关外资的议题多了起来,特别是力拓案件和谷歌案件发生之后,对引进外资政策有着种种猜测,甚至有外国媒体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对此,4月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表示,谷歌事件和力拓案是两个商业个案,并不表示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中国政府依然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坚持引进外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这是不会变的,但是中国政府必须依法来管理中国经济,这也是基本事实。这番表态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中国引进外资政策是始终一贯的政策。事实上,在引进外资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变”与“不变”的辩证发展,正如上述权威表态,不变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而外资在中国确实有种种变化,其中部分外资也确实存在撤资现象,其中有着种种原因(请看本栏目文章《外商撤资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而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更加强调引进外资的质量,以及正不断调整引进外资的方式(请看《本栏目文章《引进多少外资为好》》。  相似文献   

16.
一、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情况 近年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势头比较猛,据统计,最近两年,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涉及到30多家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外资投资的一个主要领域。正如大家所知,中行、建行、交行目前都已顺利地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但目前国内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问题存在较大的纷争、分歧,这里,想从理论上给予一个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步伐不断加快。表现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种类的多样性及地区分布的广泛性,即“不仅引进了外国银行,还引进了外资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不仅经济特区引进了外资金融机构,而且一些沿海开放城市也引进了外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较好地配合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大力吸收外资的发展需要。但在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对外资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外资在国内的直接投资尤其是股权投资出现了新的热潮,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成为外资布局中国的重要手段, 这同时也引发了对外资股权投资中潜在的行业垄断和妨碍国家经济安全的热烈讨论,国内要求“防范恶意收购、股权投资要有底线”的声音日益强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在迎来新一轮国内巨大投资与获利机会的同时,也重新引起了对外资在国内股权投资有关政策风险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周裕伟 《中国外资》2009,(16):29-29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步伐.上级对基层外向型经济发展考核力度明显加大。面对考核压力,少数地方为在短期内见效,采取“走捷径”的办法,引进只在当地注册,而生产经营、出口报关、收汇结汇甚至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均不在注册地的“空壳”外资外贸企业,其中少数企业已中出现异常,因此这一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刘珂 《中国税务》2023,(3):27-30
<正>外资外贸是观察中国经济的“晴雨表”“风向标”,是助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支持政策和征管服务便利化举措。税收助力外资外贸,全国人大代表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