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春晖 《大陆桥视野》2012,(18):53-53,5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对劳动力价值的明确,这就与传统的工资分配制度产生矛盾。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均以岗位为基础,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对劳动力价值的明确,这就与传统的工资分配制度产生矛盾。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均以岗位为基础,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张原  陈凌  陈建奇 《财经研究》2008,34(4):117-126
"民工荒"与"技工荒"并存的情况已成为困扰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难题。文章从投资结构与就业均衡视角对此进行理论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约束条件下,技术改造型资本和外延扩大型资本的迅速扩张,导致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工资刚性导致劳动力供给刚性,而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则导致劳动力质量上升缓慢,因而劳动力市场中技术与非技术劳动力的供需矛盾造成了"民工荒"与"技工荒"的并存。研究表明,将技术改造型资本投入和外延扩大型资本投入保持与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增长,那么将不会产生劳动力双重短缺,即有效解决"两荒"并存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FDI投资规模的扩大缓解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非均衡状态,同时,FDI通过扩大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对员工的培训和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效应提高了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外资企业市场化、法制化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和管理手段也对我国的企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劳动力薪酬制度的合理化,健全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FDI从这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市场经济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在美国,劳动力市场很发达,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比较大,人力资源工资价格水平由市场决定。企业首先根据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及供求平衡状况,拟订各级各类技术、管理岗位及技术工人或其他岗位的工资价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就业岗位的增加远远低于求职人数的增长,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存在着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当前我国就业领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三个人群.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例,就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以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于决定国有企业劳动力过剩和就业岗位的因素,人们所知甚少.这种知识上的差距使得决策者很难为中国劳动力冗员问题对症下药.该文运用1986-1996年中国各省的数据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估计.我们发现:(1)释放所有剩余劳动力将会使城市平均失业率升至25%;(2)国有企业劳动力过剩被证明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障碍;(3)创造就业岗位绩效主要由诸如国有企业劳动力过剩、受教育程度、铁路里程、与港口的距离等结构性交量来解释;(4)相反地,诸如GDP增长率、贸易依存度、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等需求变量的解释力度则不强.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虑了我国非正规就业普遍存在的现实,构建包含非正规就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就长期效应而言,以降低正规部门雇佣成本为内容的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以降低正规部门议价能力为内容的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均有助于产出的增加以及就业的正规化(即长期收益);(2)就短期效应而言,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在短期中引起产出的显著下降和失业的显著上升(即短期疼痛),而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则并未引起失业的增加.进一步,文章发现货币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就基准政策看,旨在降低雇佣成本的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效应具有显著的"以短期疼痛换取长期收益"的特征;在Evans规则下,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这一特征则不复存在.因此,无论采用哪一种改革方式,Evans规则均可以作为配套性货币政策;并且就改革的效果而言,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可能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从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价值三个层面考察了《资本论》中劳动力价值的概念体系.通过重新梳理和深入思考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代际问题和教育观点,对劳动力价值相关理论的不足和内在诉求有了更新的认识.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本文尝试提出"劳动者商品"概念,认为劳动是"劳动者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则是"劳动者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汤宏波 《财经研究》2006,32(1):113-120
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通过对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的发展,建立了一个针对高学历“追逐症”与失业的博弈模型,并对此进行了均衡和福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是高学历“追逐症”和高学历人才失业问题的重要成因,降低高能力者受教育的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市场的竞争度以及使学校教育更切合生产实际,能有效缓解高学历追逐和失业问题,减少社会教育资源无效消耗和社会效用损失。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吸引外资投资建厂,以低成本进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经济增长加速.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且增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我国企业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的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为了研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从要素集约角度划分产业结构,建立VAR模型和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出劳动力成本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具体机制:一是作为企业为第一投入要素所支付的费用,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可避免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改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改变人力资本存量和刺激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多产业协同集聚下,某类型劳动力迁入数量增加会引起该类行业生产率更大的提高.由此,当城市处于福利最大化就业结构状态时,至少有一类劳动力会因同行业劳动力规模扩大而更大程度地提升效用,这样,原有城市稳定的纳什均衡必然被破坏;这种“同行业效应”也强化了厂商因竞逐集群租而选址,加剧了劳动力向同行业主导的城市流动,经城市与人口双边选择而最终形成城市规模太大且结构不匹配.因此,传统城镇化的核心观点“人口自由流动必然形成最优的城市结构与规模,以及策略性产业政策壮大中小城市一定能够更多地吸纳就业人口”就会受到较大质疑.文章以最优城市结构是否一定符合完全专业化或完全多样化趋势为出发点,首次利用双边市场匹配理论,采取实验经济学和合作博弈方法研究中国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匹配问题,通过设计三种竞争性匹配机制模拟中国劳动力流动并展开系统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确实存在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城镇化战略运行态势,而这可能会引起城市纳什稳定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结构的“二元冲突”.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就业在受到重创之后快速回弹,这与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相关?为此,本文通过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实证检验中国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对稳定劳动力市场均衡具有积极作用,而且税收政策的效应强于财政支出的效应;1990-2012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影响经历了弱显性期、显性期、效用增强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村过剩劳动力长期存在的现实,从经济学角度须考虑供求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从劳动力需求来看千方百计开辟更多新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问题;另一方面,从供给来看,加强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积累,使之匹配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供求离不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且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必须由劳动力市场调节。文章从构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角度探讨突破劳动力流动的制约因素,顺畅农村劳动力流动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以开发和管理胜任力模型为主导,将其贯穿于员工招聘、员工教育与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策略和晋升规划等全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岗位“胜任力”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集合概念,具有模糊集合特征。通过把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扩展为基于模糊集合论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判模型,可实现岗位“胜任力”评价从定性向定量,从模糊向精确转化的目的。本文以企业接班人———领导人才甄选中的“胜任力”评价为实例,说明了多个领导人才候选人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过程、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材料成本是工程施工成本所占金额比重最大的一个项目因素,材料成本的影响对施工项目的盈亏至关重要,本文试着从大型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现状入手,比较分析了材料会计岗位的重要性,并对材料会计岗位职责进行了一个构想,最后简要阐述了增设"材料会计"岗位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8.
赵应宗 《财经研究》2001,27(12):3-9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一种是某些国家实行以“管理贸易”为主要特点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种是借WTO的有关规则,推行以服务贸易为主要特点的贸易自由化。“管理均衡”就是兼顾这两方面挑战所作的积极对策。该对策是在研究“纳什均衡”和“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本上提出来的,根据国际经贸态势和中国经贸发展现状可以具体演化为“取中”的策略。运用这种均衡策略,可以使我国在国际经贸“大三角”的竞争中避开激烈对抗的矛盾体系,将国内外一些对抗因素整合为“力偶”,推动我国经贸发展的“螺旋”型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劳动力队伍自身的现状,决定了企业人的管理必须以一线劳动力队伍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陈俊 《经济与管理》2009,23(7):5-10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