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资源和知识的企业内生成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能力"、"知识"和"资源"概念定义的模糊和相互混淆不仅使企业的内生成长理论缺乏应有的解释力,更是目前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发展的桎梏.本文在澄清了此三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能力"定义,并对企业的内生成长进行了重新解释.企业成长的实质是知识和资源的互动扩张.能力的扩张既是企业成长的目的,又是知识与资源互动扩张即企业成长的结果.企业的成长最终会趋向于一个由知识和资源共同划定的极限.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观的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资源观的角度探讨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的道路。指出了民营科技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可能采用的战略和模式。选择模式和战略的原则就是能力,根据资源观,能力的基础是资源,由此提出几个应该考虑的变量,变量和战略结合提升能力,对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能力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竞争战略的目的是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既外生于企业的环境,也内生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文章从环境、资源和能力视角出发,探讨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问题,并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竞争战略的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4.
企业成长理论中资源观与能力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中,存在一个“资源——能力”的二分法分析框架,这既为后来的竞争优势理论确立了基本的研究方向,又造成了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歧。实际上,企业的资源与能力是统一的,从客体的角度看是资源,从主体的方面看则是能力。作为企业成长关键的企业能力是企业知识的外在表现,企业知识的质量与数量决定了企业能力的高低。企业根据其拥有的知识识别资源的用途与使用方式,确定企业成长的方向。企业的知识既决定了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企业的边界,是企业成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动态能力。现阶段,我国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这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甚至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文献,结合林业企业具体特点,利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建立了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路径模型,探讨了林业政策支持、资源环境容量、人力资本投入、市场对接度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逻辑关系,并对如何提升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资源观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怎样才能取得并维持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战略研究学者认为 :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本身及竞争定位。于是 ,长期的研究形成了“结构—战略—绩效”这样的范式。在这里 ,结构是指市场结构 ,也有人称为产业结构 ,是同行业各个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 ,也就是狭义上的竞争环境(Hrry Magarethe1999)。到了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战略研究学者深刻认识到 2 0年代以前形成的战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开始从过分重视企业中物的因素、企业外部环境转变为重视企业内…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企业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辨析,本文认为,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获取和开发资源的能力严格相关,通过分析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内经营的特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就可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的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实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企业资源观指出,获取、培育关键资源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石。本文以其代表人物科利斯和蒙哥马利的成果为理论依据,通过构建资源识别坐标,指出我国便利店企业关键资源所在及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运用知识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系统而深入地剖析了企业集群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与结构框架,构建了包括知识-能力、技术-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的企业集群核心能力结构模型,并确定了每一个维度所包含的核心能力要素。 相似文献
11.
12.
企业能力与企业成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动态交织。对企业能力进行合理测度有利于对其进行适度调整,从而使企业能力的发展与企业成长的速度相一致,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本文基于熵理论来分析企业熵的作用机理,归纳总结了企业熵、企业资源、企业能量的计量和评价方法,解析了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能力测度模型,以期丰富企业能力理论,并为企业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企业理论研究往往关注三个基本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和市场的边界是什么";"为什么企业会有所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同";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被应用于企业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力图在这三个方面作出理论探索:一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回答企业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是建立一个基于知识传输的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了四个可以检验的命题;三是讨论该模型对战略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核心能力是管理学与经济学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是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创新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对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进行探索的共同趋向。1990年C·K·Prahalad和Gra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划时代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企业核心能力作为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被明确提出,正好给困惑于持续竞争优势问题的理论界和实践界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确立了核心能力理论在企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上的重要地位。之后,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观点,推动着核心能力理论不断向前发展。一… 相似文献
15.
制造企业希望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能力,然而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知识管理的宽泛及与企业业务流程脱钩。为了制造企业能合理有效地管理知识资源,构建了基于业务流程的制造企业知识链模型,模型由知识活动、支撑要素、驱动要素和反馈机制四部分构成。知识链模型的构建为制造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以客户为导向的今天,客户知识已经成为企业中比设备、物资更为重要的资源。在对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并详细分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企业的创新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陈蓓蕾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66-68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与静态策略的确定入手,基于对企业动态能力演进路径的考察,对企业动态能力演进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并针对动态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关注重点,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动态策略模型,为企业知识管理动态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欧小琴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1):4-4
企业资源论者认为企业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即每个企业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束。而对于企业资源的类型,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的分类方法。Barney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把企业资源分为三类: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Grant则把企业资源划分为六类,即: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商誉资源和组织资源;Hafer&schendel(1978)认为,企业资源包括金融资源、物质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Miller&shamsie(1996)认为。基于模仿壁垒所有的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即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源(property-hased resources)和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或知识资源(knowledge-based resources)。而笔者以为企业资源应是广义上的资源概念,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源规划(ERP)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括目前国内外ERP的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ERP定义,阐述了ERP的主要的理论基础。运用价值链的思想对ERP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以价值链为基础的ERP管理模式。分析了与传统ERP相比,基于价值链的ERP所具有的优势和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