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分析西部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反贫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并对西部农村贫困的人力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提出了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35年的光辉历程,整个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农民生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系统回顾和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得到启示,必须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对甘肃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六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在缓解农村贫困中的多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减少绝对贫困发生率,提高流动者本人及后代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农业要素的使用,缓解农村生态贫困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凸显了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也说明反贫困已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应对中国目前的反贫困体制进行反思,对反贫困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按照统筹城乡反贫困的政策理念,整合各方面资源,多视角关注贫困问题,推动管理体制、就业、社保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联动改革,统筹规划和安排城乡反贫困政策,实行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并加强城乡反贫困工作的互动。实施"预防性扶贫 救济性扶贫 开发性扶贫"三位一体式反贫困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郝敏 《全国商情》2007,(9):104-106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现阶段西北地区农业扶贫开发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形势的比较,以及参考美国西部农业开发的经验,总结出适宜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扶贫开发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耦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在目标、内容和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一致性和包容性,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探求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扶贫开发,在推进扶贫开发中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甘肃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也是农业人口众多、总体经济水平发展不高的国家,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0%以上.独立以来,印度政府一直都在为农村反贫困进行不懈的努力,实行了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农村的贫困压力,而农业保险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印度农业保险经历了调研、发展、成熟这样三个时期.农业保险成为印度经济稳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形成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制度等相互交织的诸多原因,农村扶贫开发与反贫困必然构成21世纪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与难点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的扶贫资源,形成以政府扶贫为主导的反贫机制,消除脱贫农民返贫现象和制止扶贫资金漏出问题,需要开辟多种投资渠道,从加大农村投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基层政府改革和实施不同形式的移民等途径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9.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伴随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扶贫已经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转型发展受贫困人口参与度低、盲目开发、产品雷同、质量差、投入机制单一、扶贫绩效弱和专门人才匮乏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因此,需要推动实施和构建政府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市场主体的多渠道筹资体系、有利于“贫困人口”受益的旅游扶贫模式、旅游扶贫开发的本地化产业链和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旅游扶贫开发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甘肃建设小城镇要努力寻找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尤其是以特色农副产品为原料和为农业、农村生产提供投入和消费要素的农工业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金融、保险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的非农业化,提高农民收入,为改造传统农业打下基础。甘肃建设小城镇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梯度转移战略、特色产业兴镇战略、“点一轴”式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反贫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扶贫制度设计主要是建立在道德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从而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的权力不受监督以及民主的缺失,进而降低了扶贫绩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基于道德人的制度安排因扶贫实践中出现的各种不端以及腐败行为而失去解释力,使得以经济人的属性来看待政府扶贫行为成为必要。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扶贫绩效评估制度、扶贫参与制度和扶贫权力约束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扶贫行动。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返贫的制度根源及市场化创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的视角来看,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交易费用偏高使西部农村经济制度均衡于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路径依赖性是返贫的根本原因,而现有反贫制度的根本缺陷及其路径依赖性是返贫的直接原因,因此,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反贫制度创新应成为未来扶贫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的资本理念可以引出一个资本穷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缺乏资本是贫困的真正根源.由于资本是生产关系的体现,缺乏资本的人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劣势,而这些人的中产思维和群体非理性是资本积累的两大障碍.模型表明,反贫困政策必须基于资本而不是收入.  相似文献   

14.
反贫困是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的三位一体,即法律手段反贫困是根本,行政手段反贫困是工具、程序,经济手段反贫是实质。贫困一定程度上是民法的必然结果,民法的反贫之路是行不通的。反贫困对法律机制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或多样性,需要宪法、行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贫困问题是对执政党的严峻挑战,实施反贫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战略.执政党的工作应以反贫困为重点,要有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与反贫困关系的理论研究入手,利用2000—2012年数据,选取新疆30个贫困县为研究主体,运用面板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三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从长期看,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对反贫困有显著作用,且收入流动性对反贫困的促进作用依赖于该县的贫困水平;(2)短期而言,新疆30个贫困县的收入流动性、贫困代际传递对反贫困的效果存在异质性。因此,建议制定以提高收入流动性和减少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的对策和机制,并注重实行差异化措施来达到反贫困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干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是否有助于贫困减缓?这成为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需要厘清的问题。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对我国30个省份1988-2011年地方政府干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与反贫困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与贫困减缓存在非线性关系,即适度的地方政府干预将有助于贫困减缓,而过度的地方政府干预会形成地方政府干预陷阱,抑制反贫困效果;我国现有农村信贷资金规模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融资困境,实现贫困减缓,而我国的农村信贷配置效率处于低水平,对贫困减缓作用不显著;与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较弱的地区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的规模和效率对贫困减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包含着历史范畴与发展意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秉承"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百年来,党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大胆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的陕甘宁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式扶贫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四个不同的反贫困阶段。期间凝聚出以毛泽东反贫困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扶贫开发相关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为主体的反贫困思想谱系,积累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理论结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不同策略为人类所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内涵、瞄准机制和政策思考三个维度对精准扶贫做出了阐释。文章着重分析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相关内涵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并且对扶贫瞄准机制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刻画,以史为鉴,瞄准问题,着力解决。政策方面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贫困县审查退出机制、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思考调整,以确保我国稳准好地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