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针对现河庄油田油井生产周期短、偏磨躺井频繁、偏磨严重的现状,探索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根据偏磨机理,在继续应用常规扶正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支撑扶正类和抗磨油管类技术模式,并与油管在线检测及陀螺测斜等防偏磨辅助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自2006年以来,在现河庄油田共开展偏磨井治理711井次,治理井生产周期明显延长,折算减少偏磨躺井296井次,减少作业成本近3000×104元.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河庄油田油井生产周期短、偏磨躺井频繁、偏磨严重的现状,探索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根据偏磨机理,在继续应用常规扶正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支撑扶正类和抗磨油管类技术模式,并与油管在线检测及陀螺测斜等防偏磨捕助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自2006年以来,在现河庄油田共开展偏磨井治理711井次,治理井生产周期明显延长,折算减少偏磨躺井296井次,减少作业成本近3000×10^4元。  相似文献   

3.
张颖 《价值工程》2015,(17):89-90
KBM油田油藏埋深为700m~1400m,1222口抽油机井72%为井斜较大的油井,由于偏磨造成的管漏、杆脱/断造成的作业井次占全年作业工作量的40%。为了解决KBM油田抽油机井偏磨问题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制定了防偏磨综合治理对策,本文将重点说明。通过应用防偏磨技术平均延长检泵周期120天以上得到油田员工及领导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田开发中管杆偏磨问题,对偏磨类躺井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因为管杆之间存在相对位移,并受井身结构、管柱组合、杆柱组合、生产参数、原油物性、井液水力参数等诸多因素影响,从而造成管杆磨损,为此制定了防偏磨治理四项标准,形成了孤岛防偏磨技术系列,提高了孤岛偏磨油井综合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林樊家油田油井开井191口,其中抽油机井188口,该油田自1986年投入开发,1999年开始出现偏磨现象.随着开发年限的延长,这种现象逐年加剧,目前偏磨井多达70口,占抽油机井的37.2%,作业周期仅为3-6个月,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同时,偏磨井的增多导致了油井维护作业费用居高不下,生产成本相应增加.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对影响林樊家油田偏磨现象的因素进行分析,配套工艺治理偏磨技术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抽油机井管杆偏磨问题是各大油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严重问题,随着临南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油井普遍含水增高,平均含水已经达到87.7%,偏磨问题日益严重,加速管杆泵的损坏,造成作业井次逐年增多,增加维护工作量和采油成本,已经影响到临南油田的原油稳产.  相似文献   

7.
在大庆油田修井作业中,研制应用抽油泵二次作业油管内防喷工具是实现安全生产、无污染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新型抽油泵防喷脱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防喷脱接器集防喷、对接、脱锁3种功能于一体,常规作业不增加起下管柱次数,二次作业时采用上提抽油杆柱的方式密封油管,实现不压井作业。该防喷脱接器具有超强承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表明,该防喷脱接器能够满足不压井作业的需要,而且具备接脱锁率高、二次作业密封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水清 《价值工程》2010,29(1):27-28
在大庆油田修井作业中,研制应用抽油泵二次作业油管内防喷工具是实现安全生产、无污染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了新型抽油泵防喷脱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防喷脱接器集防喷、对接、脱锁3种功能于一体,常规作业不增加起下管柱次数,二次作业时采用上提抽油杆柱的方式密封油管,实现不压井作业。该防喷脱接器具有超强承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表明,该防喷脱接器能够满足不压井作业的需要,而且具备接脱锁率高、二次作业密封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利用有杆泵机械采油的井普遍存在着杆管偏磨的问题.管杆偏磨是指抽油杆本体及接箍与油管内壁间的相互摩擦.其结果是抽油杆受损强度降低发生断脱,油管磨穿引发漏失.从而导致油井检泵周期缩短,频繁作业.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镇泾油田油井偏磨、结垢等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介绍了目前应用于油田油井防偏磨、防垢、防蜡等技术工艺。现场应用表明,这一系列技术为镇泾油田延长修井检泵周期、油井管杆寿命、提高开发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李连花 《价值工程》2010,29(33):312-312
管、杆偏磨一直以来是第一采油厂第七油矿503队抽油机检泵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2010年8月31日,我队抽油机井检泵共16口,其中因偏磨检泵10口,偏磨是我队检泵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井眼轨迹对管、杆偏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偏磨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滨南采油厂各油田偏磨油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根据偏磨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类汇总.从井身结构、介质类型等方面入手,找出了使油井管杆产生偏磨的主要原因,对目前防偏磨工艺的适应性以及偏磨治理效果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于低产、低渗油藏,一般供液不足,供采不平衡.对于这种油藏我们研究形成了以小排量抽油泵为主的低产井高效举升配套技术,该技术采用小排量抽油泵充分地发挥和协调了油层的供液潜力及抽油设备的排液能力,增加下泵深度;采用杆柱缓冲补偿防失稳技术治理振动载荷造成的杆柱失稳弯曲及杆管偏磨,从而实现小泵深抽的目的,提高了机采效率.  相似文献   

14.
常规抽油机井采油是官128区块的主要采油工艺方式,因泵挂深、载荷大、部分井地层产出液矿化度高腐蚀、井斜或弯曲偏磨等因素造成抽油杆柱断脱是抽油机井停产上修、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分析杆柱断脱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应从日常维护、作业施工、工艺设计优化等多个环节齐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田的长期开发,抽油机井的油管、抽油杆由于受力状况、含水升高、抽汲介质的腐蚀等生产状况的改变,管杆偏磨现象日益突出,偏磨现象不仅增加了躺井,缩短油井免修期,减少了油井生产时率,而且增加采油成本,偏磨已成为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滨南采油厂近几年油井偏磨治理工艺的应用探讨,意在探索实践当前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油井偏磨治理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延长油井免修期,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大庆油田己进入高含水期,原油粘度逐渐增大,井筒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偏磨致使油井出现管漏、管脱、杆断、杆脱而检泵,需投入很高作业费用。因此搞清油井杆管偏磨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油井偏磨,降低油井偏磨频率,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对油田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起油田开发年限长,已步入高含水开发中后期,井筒结垢、腐蚀、偏磨现象日益严重,给吴起油田的持续稳产带来了很大影响,据统计,2011年底,吴起油田检泵周期仅203天,单井检泵井次2.01井次/口·年,日影响油量9.36t,2012年通过研究分析,综合防治,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吴起油田井筒治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修井过程中,由于管杆偏磨、断脱造成的检泵占修井一定比例,通过调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七区、八区井下作业过程中管杆偏磨、断脱现象的产生及其原因,以及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有效的减少了管杆偏磨及断脱现象的发生,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聚驱生产规模的扩大,抽油机井举升含聚液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杆管偏磨严重,抽油机井检泵周期大幅缩短,检泵率明显增加.本文对杆柱受力进行了分析,并对防偏磨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油田不断深入开发,由于综合含水逐渐上升、泵挂加深等多种原因导致油井偏磨,进而导致躺井影响检泵周期.因此对油井杆管偏磨机理与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