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为的垫子     
周攀峰 《商界》2006,(9):130-135
华为是一本书,华为是一个谜! 18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成就了华为的今天。为防成功后的华为人沾上骄娇二气,任正非一直大张旗鼓地倡导着一种东西,这就是华为人的垫子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商业科技》2014,(9):10-10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任正非在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谈到该公司发展和产业环境时表示,华为目前的处境和宝马公司一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华为和宝马公司有相似之处。在本周召开的华为年度报告会议上,华为现在面临的挑战就和宝马公司面临特斯拉等新兴汽车制造商的挑战一样。“宝马能跟上特斯拉的(创新)步伐吗?  相似文献   

3.
华为是一本让人想读但又读不透的书。这缘于华为在短短的十年之内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奇迹,但由于其长期以来的低调.使华为的成功之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难究其理,只能从《华为基本法》及任正非充满激情而又理性的文章中去洞窥点滴,于是,《华为基本法》似乎成了华为的一个象征及引领其成功的圣经。其实,《华为基本法》是一个历史产物,她只是华为在十年以前,为了适应经营环境,为了解决高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关于华为电信(下文简称“华为”)的报道中,“冬天”、“狼性文化”成为描述这个企业的关键词。虽然华为总裁任正非早早提及“华为的冬天”,但在去年下半年爆发的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被称为中国IT业龙头老大的华为,也难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5.
今日和末日     
华为:诺亚方舟与末日管理 华为是一家狂飙突进的公司,但又是一路哀歌的公司。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现在我们又读到任正非前不久与华为2012实验室的十部和专家的长篇谈话记录。我们可以把这篇充满激情又异常冷静的谈话冠之以《华为的2012》,或者干脆称之为《华为的末日》。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人》2023,(2):12-13
<正>炙手可热的新能源造车圈从不缺话题。尽管华为不止一次否认过自己造车,但市场上关于华为要造车的“绯闻”从未停止。情人节这天,一直紧密合作的华为和赛力斯被爆出“分手”传闻,对此,赛力斯紧急辟谣。其实,今年以来,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生变的传闻一直不间断,而华为要独立造车的猜测也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华为基本法》最初起源于华为老板对于工资制度的困惑,最终使华为摆脱了靠个性权威治理企业的时代。在1995年前后,华为老板任正非遇到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公司已经发展到千人规模,工资单上的很多人他都不认识,该怎么给他们确定工资?能不能让专业人士做这件事?于是1995年,华为成立了工资改革领导小组,请来了某大学管理学院退休的院长来主持。  相似文献   

8.
施莉莉 《商界》2006,(3):58-59
出售原因 1999年底,华为领导层认为,国内电讯器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华为必须集中所有能量与对手竞争。为此,华为决定转让或剥离所有与核心业务、主流设备不相干的产品线,把主要精力、资源从非核心业务抽出来。此时,华为电气成为被剥离的首选,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9.
跻身世界五百强前五十三位的华为公司,业务范围广泛,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也广受好评,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其成功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发展,管理组织结构由“独立式”向“融合式”过渡,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应用将“零瑕疵”理念贯彻整个质量管理流程。其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全流程管控是华为的品质保证,也是消费者信赖华为的理由,更是华为发展壮大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0.
傅幼玲 《商业科技》2010,(31):36-37
华为的团队建设有其独创性,首先华为“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吸引凝聚了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涌进华为。他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技术团队开发最尖端的技术。其二在团队中宣扬“艰苦风斗”的精神——是华为企业文化历久不衰之精髓。第三,注重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华为将企业文化的内涵注入了每个员工的灵魂,塑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华为团队。第四,通过自由雇佣制,促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强、自立、自尊的强者,从而保证公司具有持久的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任正非试图把华为从“狼性组织”变为“狼狈组织”。他通过《华为基本法》,以一个人的思想聚集一群人迈向一个目标。他以全员持股制度保证了华为15年的繁荣。当他意识到很多企业垮在管理难关,他抛弃“中药偏方”改吃“进口药”。至今,华为的成长仍系于他一人的胆识与能量,这位老英雄还能主宰新华为吗?他正在经历自我革命的苦难历程,同时他感到危机正向华为走来  相似文献   

12.
张华强 《华商》2013,(6):75-76
华为特意挑选华为性格明显的员工派驻海外代表处担任负责人,这些负责人也起到了“播种机和宣传队”的作用,使得华为在“黄河入海流”之后,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执行文化。  相似文献   

13.
赵云 《中国品牌》2014,(5):90-91
2013年是让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满意的一年。虽然“下课”的传闻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来那么一次,但坐在华为终端会谈室里,他说:“我还在。”在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部门时,华为终端的全球品牌知名度低于5%,而2013年“这个比例是52%,华为终端有了很大变化。”“行业正处于一个洗牌期,有些公司将消失。”他说,“4G的来临,对我们是—个机会。”  相似文献   

14.
《电脑采购》2006,(20):12-12
华为在电信业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但是一直以来。华为的产品都集中在电信设备领域,普通人尽管一直在使用华为产品的服务,但是没有机会直接接触。近期华为接连出品了几个终端机型,无论从功能和外形上都可圈可点,技术上更是不在话下,价格也很合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位用户的亲身体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华为是一个低调的公司,但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却很有名,这很大原因在于他的系列文章和讲话,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成了业界的名句。比如“什么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比如“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员工的行为更有效,它能让大多数的员工努力地分担你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而最为有名的是他对华为的那句判断:“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16.
宗宁 《商界》2014,(1):32-32
互联网手机的变局还在继续,华为将荣耀独立,一方面作为电商品牌为荣耀手机产品的销售担任主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华为布局电商的关键一役,拟定对手为小米。华为能依靠耐力悠长在电商中占位成功么?  相似文献   

17.
冯禹丁 《商务周刊》2009,(23):81-82
谁是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在通信设备行业,答案非华为莫属。去年的这个时候,华为还位列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之后,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刚刚公布的报告称,华为已经在今年第三季度超越诺西,成为全球第2大移动网络设备厂商。  相似文献   

18.
互动     
在采访华为荣耀前,有个问题萦绕在我脑际:对一个企业来说.“基因决定论”是一条铁律么?脱胎于B2B思维模式的华为的荣耀事业部,能否真的完成B2C的转型?在华为荣耀开放了所有部门的采访资源,和我们做了长时间交流之后,我们至少可以明确的是,华为正在改变,而荣耀就是这改变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9.
“我们2008年的销售额是1.7亿美元,2009年至少3亿美元,全年增长7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未来3年我们都将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谈到自己公司未来的成长,张平安颇有些意气风发。在2008年下半年担任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赛门铁克”)首席运营官和实际负责人之前,他曾经主持过华为光传输的产品研发,还负责过华为的拉美市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20.
在当时的华为看来,美国是全球扩张的典范。1997年后,为建立起类似于美国跨国公司的管理架构,华为每年将3%的收入用于向美国公司咨询。但14年过去了,华为对美国的恋情曲终人散。来自硅谷的经验帮助这家中国公司横扫非洲、中东、拉美和欧洲市场,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它却仍在美国四处碰壁。迄今为止,华为还没有赢得任何与美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