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体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这一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既保持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稳定,又开辟了一条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打破农业领域中的“大锅饭”,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农村经济有着明显的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制也日益暴露出了其弊端。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创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家庭联产承包制自1978年确立以来,它所创造的绩效是非常明显的。但是30年后的今天,由于制度环境的变迁,其弊端已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制度成本角度来分析家庭联产承包制,通过分析其存在高市场交易成本和高所有权成本的制度原因及降低途径,得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现阶段农业成本最低的所有权配置途径之一,是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的合理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4.
创新农村组织制度应对中国加入WT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内容的经营机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随着中国的入世,农业生产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创新农村组织,是应对入世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种理性选择。文章分析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的必要性,过程,原则及其相关的农村社团组织,并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在农村又一次带有方向性的变革,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青海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结合实际发展农业产业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但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业增长中的全部问题。应从六方面完善,以释放更大的制度能量。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农业经营机制的建立与农民行为的调整文/周才文改革的缺陷: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市场取向目标缺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端于农村与农业,以放权让利为背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成了农业改革的核心。毫无疑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对于打破传统的农业体制、启...  相似文献   

8.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今天,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计划是如何贯彻执行的?在实际施行中又存在些什么问题?对此,我们深入到修水县黄沙港乡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调查,特别是对此乡的南坪村进行了重点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实行联产承包制后,黄沙港乡较大程度地出现了农业生产失控现象,种植计划难以落实,生产措施难以贯彻,产量没有保证,农业生产基本脱离了国家计划的轨道,就连计划执行较好的南坪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宜分则分”、“宜统必统”掌握失度,“统”的不够,“分”的有余,农业生产上普遍出现的机耕难、排灌难、脱粒难、推广农业技术难等诸多难题,制约了农村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围绕着解决上述难题,江苏省射阳县阜余乡宏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学考察魏法元赵宗尹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的农业正在经历着又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兴起和发展。现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已经丰富多彩,硕果累累,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广更深更实”的思考。一、农业概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农业...  相似文献   

11.
<正> 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的生产底垫资金,就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原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将库存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及一部分积累资金,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承包土地面积,划拨给承包农户作为家庭经营起步所需的资金,承包合同结束时归还集体所有。浙江金华市1981年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的数年,集体经济每年都有一部分这样的资金下拨到农户。到1984年底,全市集体经济下拨到农户的生产底垫资金7520万元,每亩耕地平均27元,每个农户平均87.4元。这样做,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初期,对从“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旧合作体制束博中刚刚解放出来的承包户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解决了农户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增加了农业土地经营的物质投入,推动了家庭经营正常健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分析建国以来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的联系,然后着重分析了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之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的矛盾,提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而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轨迹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详细地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轨迹,在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巨大功效的同时,具体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制度缺陷,针对此类制度缺陷,作提出了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白永秀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增长,而且关系到工业经济的增长。但是,我国现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土地承包办法使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碎,从而严重阻碍了农...  相似文献   

15.
张永来 《发展》2007,(9):60-61
一、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一)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引发了一系列与农民养老相关的重大社会变化,家庭联产承包制导致了集体经济的弱化,在使家庭重新成为经济单位的同时,也把农村养老的任务重新推向了家庭。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农民获得了外出流动就业的自由,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始终难以改变。特别是近些年,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及家庭作坊式的、封闭式经营的小农经济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成为影响农民致富和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单挑独干的农民就像飘摇在波峰浪谷中的一叶扁舟,面对茫茫人海时的迷茫而不知所措。农民的难处在于:种什么难决策,商品价值难实现,产品质量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原有土地使用权平均分配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坚持和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市场化配置,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于1985年农村第二步改革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五年连续徘徊成因的分析,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见解,诸如自然灾害说,投入锐减说,生态恶化说,政策失误说等等。笔者看来,农业经济本身的微观经营规模失度,生产要素配比失调而引起的效率减低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流转是创新农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土地流转是在农业产业化兴起的过程中开始的、土地流转的必然性动国在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与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的现行农地制度今在有不相适应的矛盾。必须看到,为创新现行农地制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土地流转要充分考虑中国特色。一是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稀;二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无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均占有土地的数量均计信大苦异;三是经过十几年发展已牢固存在的家庭联。“‘、h包制。这是我国农村最具体、最丰富的微观经济基础,是我党在…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改革与中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为主要线索,揭示市场化改革对于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显示,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村土地市场有部分替代功能,但当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有限的替代功能就难以再满足要求,而与正式土地市场缺位相关的问题就会一一浮现。正式农村土地市场和最优土地产权结构的形成,则有赖于土地产权的明晰。在现有土地制度和城乡壁垒下,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绩效之间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影响了中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