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是全国的林业大省,在木材生产和森林生态效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更是加大了林业的投入,经营和保护好森林是我们林业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但现在的森林树木分布极不均匀,林相残破,大多经过多次采伐及各种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实属四不象伐区。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了伐区请理的意义、方法;科学地阐述了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对伐区清理的方法和剩余物利用的影响及处理的有效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合理利用剩余物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森林的集约化经营,达到科学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森工林区的木材产量在逐年调减,而后续资源又难以接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需要大量木材,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身是林业的特殊属性,既要保护森林又要利用木材产品,这是当前岖需解决的矛盾。而林木由生长至成材的周期很长,致使木材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因此,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足够认识。伐区剩余物的利用逐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通过近几年的事实也充分证明,收检和利用好伐区剩余物是解决术材供需矛盾,繁荣林区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采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森林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伐区区划和设计、山场作业及组织管理等森林经营活动,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以达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综述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的理论,回顾了国内外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业采运机械系用于森林采伐、木材运输和贮木场作业的机械和设备的总称。主要包括木材切削机械、起重一输送机械、运输机械和伐区作业联合机械4大类。本文拟就林业采运机械的4大类型及其直用功能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森林分类经营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功能的不同,将森林、林木和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区和商品林区。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运营规律进行经营的一种模式。其目的,就是在生态公益林区,通过资金的投入和经营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尽快回到地带性植被,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商品林区,通过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缩短森林培育周期,大量生产木材。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伐是根据林业经营的目的和要求,对林木进行砍伐的作业,木材生产的基本工序之一,包括林木成熟前的抚育采伐和成熟林、过熟林的主伐。但采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取材,更深层的意义是为了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的环境,维护和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功能,改善森林的组成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更新改造,提高森林生产力,即进行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延用旧的传统的森林经营理论即围绕森林单一木材生产为主的永续利用经营模式,指导我们森林经营管理科研和林业生产。历史经验证实这种以单一木材生产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模式是很难实现永续利用经营的目标,这种旧的森林经营模式,要完成一个森林生长周期,少则一代人,多则几代或十几代人才能恢复森林原生状,其很容易出现断代,可以说森林生长的周期链是非常脆弱的,九十年代我省发生的林业经济“两危”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张恒 《大陆桥视野》2014,(22):88-88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实现各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事业。林业部门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通过林业建设,可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服务;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森林再造及抚育间伐和城市森林的建立和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林业企业从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多元化经营,后续产业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森林管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由于长期奉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致使森林经营过程中长期忽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活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行森林经营规程和森林经营方案难以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现实需求,经营管理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等,一系列政策与制度严重影响和制约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森林经营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确定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目标,在现有技术组装配套的基础上,研究与探索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模式,构建起有利于森林经营的政策环境。当前,尽快研究与落实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以低质低效林和天然次生林林分改造、人工林中幼龄林抚育间伐为重点,使得森林经营工作由“心动”转变为“切实可行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建筑业和建筑材料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对木材加工产品需求的大大增加。2006年2月底在阿拉木图举办的题为“21世纪木材加工一体化投资可能性”的第三届中亚木材加工企业研讨会指出,木材加工及其下游产品再加工综合体,包括木材采运、木材加工、家具生产、纸浆生产乃是当今极为重要和发展极为迅速的产业体系。根据哈萨克斯坦农业部森林和狩猎经营委员会的资料,哈国的森林面积约1230万公顷。尽管面积不那么大,但森林起到了气候调节、生态平衡、水土保持和自然生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哈国的森林包括梭梭林530.5万公顷,灌木林252.3公顷,…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森林资源总量锐减,特别是天保工程实施后,全面实行限额采伐。目前,我局的木材年采伐量降到了16万立方米的水平,在伐区质量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如何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巩固提高木材生产的产业,就成为摆在我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经过深入研究,细致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强化采伐限额管理和控制措施,在这几年冬运木材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森林资源总量锐减,特别是天保工程实施后,全面实行限额采伐。目前,我局的木材年采伐量降到了16万立方米的水平,在伐区质量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如何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巩固提高木材生产的产业,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经过深入研究,细致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强化采伐限额管理和控制措施,在这几年冬运木材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平衡、保存物种、减免自然灾害及为人类提供多种自然资源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保护环境和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要想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完成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即以生产木材为主、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低下为特征的传统林业向以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合理配置资源、高劳动生产率和高商品率为特征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措施就是森林实行分类经营。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与森林资源密切相关的木材市场。从立木砍伐权价值的角度对森林的最佳轮伐期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陈述了一些影响森林最佳轮伐期的经济因素和相关政策。本文为应用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合理地经营和管理森林,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使其成为人类能持续利用的经济资源和生物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我局森林资源总量锐减,活立木总蓄积为22722532立方米,特别是天保工程实施后,全面实行限额采伐。我局的木材年采伐量降到了15.8万立方米的水平,在伐区质量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如何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巩固提高木材生产的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经过多方面深入研究探讨,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强化采伐限额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在历年冬运木材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在森林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以及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指出了,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了解森林经营活动的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森林资源免受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一、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人类发展漫长历史过程中,森林是人类生产巨大的原料供应者。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虽已进入现代化社会,但木材仍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人类衣食住行、文化生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森林所提供的原料和产品,建筑业、煤炭工业、造纸业、家具、燃料等方面,每年都消耗惊人数量的木材,1950年世界木材消耗量仅为16.8亿立方米。1984年已达到3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材占一半左右,薪炭材在发展中国家能源中重要地位随着人口增长,木材消耗量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造材的概念 经过伐木和打枝的树木,称之为原条。将原条截制一定规格、不同用途圆形木段(原木)这就叫造材。造材作业地点取决于木材采运生产的方式。原木集材、原木运材方式的造材地点在伐区;原条集材,原木运材方式的造材地点在山上楞场。我国北方林区大部分是在伐区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