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网络协议自组织的视角分析企业战略网络的稳定性问题,借鉴经济学理论和博弈理论,建立了网络协议自组织的经济模型,通过对战略网络内部节点企业的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保障企业战略网络稳定的条件:要慎重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信任机制降低成员企业流动性,同时企业要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在充分相互监督和成员企业流动性充分低的条件下,使网络内企业明白只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才能促进战略网络的发展与演化。  相似文献   

2.
战略网络是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新的企业战略思想,文章分析了当前电磁炉行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战略网络的概念,以我国电磁炉企业为例,探讨了企业如何利用企业战略网络来提高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马文彬 《特区经济》2008,23(5):131-133
随着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企业网络也应运而生。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网络之间的竞争。企业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战略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所以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管理观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将中国企业的网络延伸拓展到更加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的国外战略环境之中。文章运用网络协调理论与非市场战略理论,分析其外面非市场活动现象的内在机理,从而可以面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提出可操作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在各种复杂的网络关系中竞争发展。网络能力是企业成功管理与其他组织间各种关系的能力,它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核心的能力。网络位置是可以反映一个企业获取外部资源能力的,并且企业的绩效和竞争优势深受网络位置的形成、结构、治理与演化等行为影响。企业要管理自己所处的企业网络,充分挖掘和使用企业外部成员的知识、资源与能力,优化企业网络关系,才能在复杂而多变的网络竞争环境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地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综合运用平衡计分卡原理以及网络能力理论和企业战略绩效决定的相关理论,实证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网络位置与其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网络能力和网络位置对企业战略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从竞争战略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三个视角探讨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并指出这些理论多从某一个理论讨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忽视了其发展的多学科交叉、多理论整合的趋向。战略网络作为一种企业网络形式,代表了网络合作竞争战略观,体现了企业网络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对以上三种理论的批判、整合,能从资源和能力因素、结构因素、关系因素和认知因素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市场导向和组织创新是非营利组织(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PO)在不确定环境下作出的战略反应,据此论文构建了环境不确定性、NPO战略反应和绩效间关联的概念模型。应用问卷调查数据及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环境不确定性对NPO市场导向和组织创新均有直接驱动作用;(2)组织创新在市场导向与NPO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市场导向和组织创新在环境不确定性与NPO绩效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和市场导向理论,同时也为我国NPO在不确定环境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战略以实现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扩展企业"组织间网络战略连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进入具有信息化、全球化和网络化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消费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为了获得实现战略目标和保持竞争优势所必须的各种资源,管理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竞争空间扩大,主要战略制定和管理空间扩展到企业外部。人们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影响竞争优势的市场细分的范围、一体化程度、行业范围和地理范围。从生物链角度研究供应链或者价值链中组织间的连接关系。管理模式已经从内导向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战略制定及其有效执行的思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并确保战略的有力执行。文章从开展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明确总体发展目标与思路及编制战略措施规划等方面对企业战略科学制定的思路进行了阐述;从明确战略管理组织职责、注重战略管理与预算及绩效管理衔接及加强战略实施评估等方面对如何提升战略执行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相银  张焱 《改革与战略》2010,26(10):46-48,51
战略执行是把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并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如何促使战略有效执行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然而,由于相关研究尚未系统和深入,缺乏理论指导的战略执行实践障碍重重。文章对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沟通、人力资源、组织架构、资源分配、反馈等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执行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在经济增长中的突出表现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文章试图在产业集群的定义与一般特征的基础上,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其组织特性进分析,得出产业集群作为介于纯市场和科层之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的一种,具有非一体化合作与企业间协调两个组织特性.最后文章还对其组织特性的实现方式、优势及其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集群节省成本,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原因与对策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虽然企业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其对外技术依赖较强、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仍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形式的特征,并没有得到扭转.我们认为,技术后发优势的诱惑、跨国公司技术垄断策略的威胁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文章基于这些影响因素而构建的博弈模型,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成因及相关对策进行了推演.模型推演结果表明,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并打破企业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高技术为先导的高端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高效安全的经济运行基础上才能相应建立起各种层次人才协调有序的、大容量且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国民就业体系.文章认为,中国社会应引导建立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呈由高端带动中低端,配套运行的组合模式,相应建立稳定的社会分层型的就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改进外贸出口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合理的投资、消费比例才能最大程度地创造就业机会;投资拉动就业的思路不能改变;政府应致力于学校教育与市场经济衔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台资研发中心在大陆的分布状况及其与投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与开发(R&D)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台商在大陆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升级,研发中心也在逐渐增加。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时间、空间和产业三个维度研究了大陆台资研发中心的分布状况,结合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特点,分析了台商研发中心与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以期探索出台资研发中心与其他国家(地区)在华研发中心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从而为制定相关的外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功能演进与家族企业的战略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运光  谢文武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22-125
文章认为网络组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当代家族企业随组织规模扩大而呈现的管理资源与管理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但是随着网络组织的发展,原有的资源配置、抗风险能力、创新推动等功能将会进一步弱化.家族企业在新的网络功能下会进行战略重构,即主动适应市场,实现与全球价值链的耦合,或者实行企业的整体外迁.  相似文献   

18.
王玉莲 《改革与战略》2012,28(4):176-178
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和管理行为,企业营销在网络经济时代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特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企业也才能因此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文章以网络经济为背景,重点考察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问题,阐述了影响企业发展的网络化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网络经济背景下消费者行为的特征,最后给出了网络经济视域下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网络本质上属于创新网络,作为创新主体与资源主体互动的有效形式,其网络优化已成为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网络模型和测评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Tobit方法分析得出网络规模、网络开放性、结构洞、联结强度和互惠性对资源配置效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网络中心度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网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该战略进一步明确了通过发展环境、能源技术和改革社会经济系统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奠定了日本对内对外环境政策的基础。环境交流与合作是我们与环境先进的发达国家互利共赢的一个结合点。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合作的平台,积极引进环境先进国家的环保节能技术和经验,以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