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着大众化、终身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如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打造和经营自己的教育品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各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因此品牌研究显得尤其重要.面对"招生大战"、"就业大战",赢者总是品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各高职院校需要一套操作性很强的营造品牌理论进行指导.只有提高品牌建设,才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得到社会的承认,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创新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有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师也要转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手段,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索应用能力[1].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以及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主要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计算机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项主要课程,目前已经得到了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随着虚拟化技术的目渐成熟,将虚拟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他们需要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来刺激学习。而培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进入社会生存的专业技能。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需要一流的高职院校来教育培养,而一流的高职教育又需要良好的班级管理来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一些误区来探讨当前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以便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让班级管理更好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服务,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应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必须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探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渗透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大潮中,发展的质量问题伴随着数量的增多而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将一名高职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舒宁 《当代会计》2021,(5):140-142
培养符合行业需求且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目标.受高职院校会计、审计专业课程教育模式和"互联网+教育"趋势的共同影响,要想让课程贴近行业需求,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需要院校及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文章剖析了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当前高职院校审计类课程设置情况以及传统审计学课程存在的固有难题,并梳理了当前审计类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及主要内容,由此提出课程分阶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实施三个方面把技能竞赛融入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以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如何把学生培养成高层次、高素质、适应社会竞争压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入分析高职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原因,提出通过六要素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牧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水平,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育的教学特点,从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农牧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2.
汪燕 《活力》2006,(4):146-146
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是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幸福工程".为更好地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本文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需要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了高职院校土木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家将高职教育定位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而高职院校中图书管理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为了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使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应试教育模式也在逐步的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陈旧模式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分析,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并对其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院校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的发展,急需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而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就需要一流的高职院校来教育培养,但一流的高职教育又需要良好的班级管理来支持,所以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文章从班级管理要严而有爱、加强德育教育、增强集体荣誉感、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社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特点.重视社会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是优化高职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为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整体计算机应用水平,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重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其计算机应用教学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本文分析研究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几种教学模式,倡导改革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为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整体计算机应用水平,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重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其计算机应用教学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本文分析研究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几种教学模式,倡导改革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迅猛发展,开始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走发展的道路.高职教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2010年底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39所,占据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近63%,从在校学生数和院校数来看,完全可以说高职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超常规发展的同时,高职招生就业的问题也显现的比较突出.社会仍对高职有偏见、招生培养目标不明确、总体招生就业结构不平衡、招生就业队伍薄弱.本文通过对高职招生就业显现的问题加于思考,从树立高职教育类型观、准确定位高职招生培养目标、建立健全符合高职招生就业政策机制、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几个角度,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对上述高职招生就业问题全面理解,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