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合理适度采用经济刺激计划。面对经济危机时,采取经济政策刺激经济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也意味着政府财政负担会加大,可能会出现依靠财政赤字拉动经济的现象。所以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当条件成熟时,灵活地选择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策略。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看,我国经济仍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的过程之中,也正在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不断调整,退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以居民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调整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型正在逐步推进,家庭购买活动和企业转型升级活动对消费、投资增长成为深层次决定性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救市计划,我国也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全球经济都出现了复苏和增长的势头。但是这种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很大的副作用,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当全球经济出现好转之后,各国都在考虑刺激政策的退出,如何把握好退出的时机、节奏、及政策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正处于双重转型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不断调整、退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剧烈动荡和政策调整期,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将由危机应对时期一致的行动、单向的大规模刺激不断转向后危机时期的退出政策分化.不同国家在复苏格局与退出节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全球复苏最强劲的经济体,资本市场出现剧烈反应的重要原因就是内、外紧缩冲击政策可能导致的叠加以及内部不同退出政策的叠加放大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因此,全球复苏与退出分化下的中国经济金融政策走向应该是防止内、外退出政策短期内的密集出台产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此番表态打消了人们对经济刺激政策将"退出"的疑虑,政策"微调"的可能性加大.同时,"调结构"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经营是现有研究的共识.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文章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退出决策的影响.文章基于一个代表性企业最优退出决策的框架,构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退出决策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增加市场预期收益的机制降低了企业的退出概率,即面对高水平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企业对未来市场形成了良好的预期,倾向于采取理性的"延迟退出"决策.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退出决策的"延迟现象"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区域间呈现出异质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多地延迟了具有优越发展前景的企业、行业及区域的市场退出.从企业方面来看,这一现象在规模小、跨产业经营、出口、政府补贴的企业及创新企业中更加显著;从行业方面来看,这一现象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及生产率高的行业中更加显著;从区域来看,这一现象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及经济增长快的区域更加显著.可见,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不仅引导了企业制定理性的战略决策,而且激励了优势资源和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困境,新兴经济体流动性泛滥问题尚未有效遏制又面临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各国寄希望于本币贬值来刺激外部需求,竞相在外汇市场上操纵汇率以期提振本国经济,然而收效甚微。在经济刺激政策无效并逐渐退出后,各国学者已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危机爆发深层次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张超  刘星  田梦可 《财经研究》2015,(11):44-57
文章结合行为财务的研究成果,基于管理者视角探讨了信念波动在财政刺激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不同特征的企业对财政刺激资金效应与信号效应路径的选择性反应.研究发现,财政刺激政策的实施与退出造成了管理者信念和异质信念的波动,较强的管理者信念和异质信念均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管理者信念在财政刺激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异质信念的中介效应则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和破产风险较大的企业对财政刺激所产生的资金冲击的反应更加明显,而民营企业、规模较大和破产风险较小企业的管理者信念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财政刺激政策同时通过资金效应与信号效应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这为完善政策制定、提高施政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立群 《经济》2011,(8):31-33
我国经济正处于双重转型过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不断调整、退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以居民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调整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型正在逐步推进,家庭购买活动和企业转型升级活动对消费、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宏观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既有可能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猛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上升,也有可能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减弱过快,经济出现二次下滑.  相似文献   

12.
在伦敦召开的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确认要继续巩固经济复苏的成果,继续加强经济刺激,这个举措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支持,同时,对于此前所一直被部分国家强调的扩张性政策的退出问题,也强调要在透明、可行并且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前提下进行.观察中国当前的经济走势,乃至资本市场的走势,都不能脱离这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3.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0,(7):4-5
周小川:刺激政策退出取决国内情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将主要取决于国内情况。 截至目前,已有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加拿大等国加息,而欧债危机的爆发又令世界经济复苏形势更加复杂。近来各方对中国加息时机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  相似文献   

14.
自1997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拉动了国内投资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对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测算的结果显示,国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即从1997年的8.83%递增到2000年的12.23%;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国债的大量持续发行亦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部分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抵消因素.国债政策怎样在对经济增长的正负作用之间进行平衡抉择,文中提出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完善政策配套手段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投资效益的角度研究中国持续高投资率是否合理以及投资是否过度问题.通过应用AMSZ准则检验中国近二十年来资本积累状况,发现自2003年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呈现资本总收益小于总投资的资本过度积累状态;进一步测算同期经济的资本回报率,发现2008年后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以来,中国整体资本回报率大幅下降;通过对投资率与资本回报率进行拟合,发现投资率对资本回报率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得出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投资的结论,并就过度投资的危害及其防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大变革的重要年份,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国际金融领域趋于稳定;在通缩、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下,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刺激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退出或进行新的货币政策调整难以决断;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新的障碍;与此同时,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也在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1970年代末全球主要国家转向新自由主义政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需求增长,加剧了企业全球竞争的强度。全球核心产业中企业的"强制竞争",使其边际成本随着产业的增长反而保持不变甚至下降。低利润率行业中企业的退出不是"自由"的,由于退出会使资产价值遭受重大损失,它们往往转而订立寡头垄断协定;但在恶性竞争的全球环境中,企业的"强制投资"更加剧了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8.
2012年4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4期"经济每月谈"活动,主题是"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等。目前世界经济形势逐渐好转,我国经济正在筑底回升,我国货币政策应当保持总量不变、结构微调的政策取向。政府不宜大幅度调整经济,短期内依靠市场自我修复,长期内推动经济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时,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期救市,我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美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之下,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的景象,紧接着,全球便纷纷酝酿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经济刺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出经济刺激的作用以及经济刺激计划该如何全身而退。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贸易与金融旧秩序被重新审视,新的变革即将开始。面对国际局势,我国必须立足国情,认真分析与反思当前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政策方针和微观经济活动之间建立有效的宏观政策传导机制,以政府投资引导和激发民间投资,改革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尽早考虑大规模计划的退出机制,为获得长期发展战略竞争优势未雨绸缪,在国际政策博弈中牢牢争取把握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