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闫铭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74-275
近十年来梁漱溟的思想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术界对其从乡村建设思想到文化思想再到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这些重要思想,学术界进行了精细化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对梁漱溟思想的理解更为深入,但却不容易了解其思想的整体概况。为了解梁漱溟思想最中心的部分,将其主要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促进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凋敝、农民生活困苦,乡村建设运动勃然兴起。在此大背景之下,梁漱溟先生孜孜探求农村发展之路,针对性地提出乡村建设理论并付诸实践。现代中国的农村与农民问题,本质上与中国近代社会有着显著的历史延续性,过去中国农村社会及农民身上所发生的许多事情,在当代依旧可以看到相近模式或变异形态。民国时期,梁漱溟先生乡村建设的具体思想与相关实践活动的成败,自然对我们今天的农村发展具有借鉴作用。立足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来考察,梁氏强调激发农民自觉性,重视科学技术运用,促进农民合作,发展乡村教育等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活动,能让人深切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性成份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父亲梁漱溟     
“知父莫如子,知子莫如父.你们生长起来数十年皆在我跟前,我完全懂得你们,你们亦应当懂得我……”梁漱溟在给两个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 但两个儿子并没有像梁漱溟所想的那样了解他,“对我来说,准确了解父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梁漱溟的长子梁培宽在接受访谈时提道.对梁培宽而言,了解父亲其实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并且是自1986年退休后,就一直在从事的工作.“我退休后的十八年就是一个‘走近’父亲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编辑他的著作加深对他的了解.”梁培宽认为,要想全面了解父亲,首先要了解父亲的学术知识.“他曾跟一位外国学者讲,你不要急着了解我,问我这个问我那个,你先要深入了解儒学和佛学,这是东方学术最有价值的东西,把这两方面了解清楚比了解我更重要.他的思想的根本就是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开放时代》2010,(10):4-4
李放春"翻心"是中国革命的核心意涵之一,而其实践也蕴含了贯穿革命现代性的矛盾。一方面,"翻心"所体现的是民众自求解放的革命理念,即"自觉";另一方面,共产党又非常强调革命政党的教化作用,即"思想发动与思想领导"。在"翻心"的实践中,这两个方面往往会形成张力与矛盾。"访苦"、"引苦"、"诉苦"、"解苦"等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动员效果。然而,革命动员的一时奏效并不意味着革命教化是一劳永逸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5.
徐俊忠 《开放时代》2021,(6):171-184
孙中山晚年的政治反思,是他政治思想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他认为,中国革命必须严肃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问题;推进中国革命需要反思"欧美革命思想",并转而学习"俄国革命圣人"列宁的思想;要取得革命成功,就需要建设一个以"主义"为信仰的"革命党",造就以"主义"为灵魂的"党军";革命还要避免欧美"政党政治"的结局,并努力造就一个"好政府",等等.孙中山的这些反思,对于理解其个人的生平和思想不可或缺,也是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创制的新中国政治文明的前置条件.  相似文献   

6.
贺照田 《开放时代》2010,(11):64-79
本文的核心关切不是20世纪80年代陈映真正面展开的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论述实践,而是隐含在这些后面的——被六七十年代陈映真热烈理想化的中国大陆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规划与实践,因“文革”后中国大陆自身对其中问题的检讨与不义、残酷的揭露,而引发的对陈映真的冲击和他因之产生的思考、观念的调整与摸索。致力于这样一种角度,是因为从这一角度所能引出的整理与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对80年代陈映真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实践内蕴有更精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地揭示80年代陈映真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实践背后更内在的观念型构与感受型构,而这揭示本身便有着重要的思想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中提出的"乡村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新农村的启示有:建设新农村应以农村为本,使"外力"与"内力"紧密结合;农村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农业与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8.
一、财政收支平衡的几种形态1950至1988年,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财政收支稳固平衡。即财政收支当年平衡、略有结余,结余一般占财政总收支2—3%。1950年以来,财政收支的稳固平衡有六个年度,即1951、1952、1954、19621966及1977年。反映“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原则缆稳妥可靠的平衡形态,是理财思想与理财政策的主要方面。1951、1952与1954年结余均有点偏多。  相似文献   

9.
贺照田 《开放时代》2010,(12):69-88
本文的核心关切不是20世纪80年代陈映真正面展开的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论述实践,而是隐含在这些后面的——被六七十年代陈映真热烈理想化的中国大陆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规划与实践,因“文革”后中国大陆自身对其中问题的检讨与不义、残酷的揭露,而引发的对陈映真的冲击和他因之产生的思考、观念的调整与摸索。致力于这样一种角度,是因为从这一角度所能引出的整理与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对80年代陈映真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实践内蕴有更精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地揭示80年代陈映真诸具体知识、思想、文学、文化实践背后更内在的观念型构与感受型构,而这揭示本身便有着重要的思想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从中国深入改革开放、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高度,指明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总方向。它不只囿于党的建设理论,它有着极其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只有深入挖掘其哲学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深刻领会其丰富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性,也才能真正自觉有效地实践。 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集中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又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只要人类不停止生产,生产力内部的人的…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传统,梁漱溟的"乡村为本"思想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富有启示:各项支农事业应符合三农实际;农村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农业与工业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其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付琳 《时代经贸》2007,5(12):215-216
中国传统法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法律思想,还有诸多先进的法律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举足轻重的一块.各朝代的法律思想和制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甚至在今天仍旧能产生影响.其中"法、礼、刑"当然的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的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法文化入手,分别说明礼与法的来源及其发展,阐明二者的关系,从传统来看二者实为相辅而行,缺一不可.故对于中国古代的"礼治"与"法治"之争也应该全面地理解.尽管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分歧,但仍有着共通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内容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丰富和发展。针对目前形势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来自于它的实践性。人类的实践在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也要随之不断发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只是生硬地照搬马克思主义教条 ,必须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二是要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 ,历来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立国之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相似文献   

15.
<正> 有关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计划与市场理论,一些学者已作过积极的探讨。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计划与市场理论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着力揭示内在的联系,即可看到其中延伸着一条鲜明的、清晰的递次推进的发展轨迹。当然,这种递次推进又包含着曲折,是在曲折中递次推进。理清楚这一发展轨迹,不仅对于我们认识理论本身发展演进的逻辑性,而且对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有着深刻的意义。现对马恩列斯在计划与市场理论上的递次推进,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付琳 《时代经贸》2007,5(12X):215-216
中国传统法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法律思想,还有诸多先进的法律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举足轻重的一块。各朝代的法律思想和制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甚至在今天仍旧能产生影响。其中“法、礼、刑”当然的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的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法文化入手,分别说明札与法的来源及其发展,阐明二者的关系,从传统来看二者实为相辅而行,缺一不可。故对于中国古代的“礼治”与“法治”之争也应该全面地理解。尽管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分歧,但仍有着共通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相当的篇幅聚焦发生于1980年的“潘晓讨论”(人生意义讨论),尤特别详尽解读、分析了引爆此场搅动了一代人的大讨论的署名“潘晓”的来信,不仅仅是因为过去有关此讨论的分析、叙述遗漏了此讨论中许多对历史理解有帮助的内涵,更因为过去这些把握,叙述无法清楚呈现出此讨论对解理当代中国大陆精神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准确理解今天极困扰中国大陆的虚无主义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30年后本文对此讨论强光聚焦,一方面当然在试图揭示此讨论所蕴有的多方面历史认知内涵,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重新细腻解析、把握此讨论的方式,有力揭示此讨论对理解当代中国大陆精神史、对准确理解此精神史中的虚无主义问题所具有的关键意义,从而希望因此能为我们思考当今中国大陆和身心感受、精神状态、价值感觉、心理意识方式有关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解帮助线索。  相似文献   

18.
<正>谢谢论坛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让我有机会把我近年关心的——如何把四民社会论视角和阶级论视角建设性地结合成一个把握现代中国革命的新视角——这一思考中的一个部分,跟这么多优秀学者作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在WTO框架中,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由于二者之间的替代性形成竞争关系,外资银行会抉其巨大的资本量,给中资银行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毁灭性的打击,本文以浙江兴业银行1907--1951年的资料说明,从资金外来和拆放以及外汇套息角度,说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实际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既有着竞争关系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互补关系,例如外资银行不仅不会给中资银行融资,而且中资银行还会替外资银行融资,这值得资本还不丰富就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的中国深思有必要进行银行业的改革,创造出为更大容量资本顺利运营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谢林的著作《冲突之战略》(The Strategy of Conflict)(1960)突出地表明了他将博弈论作为社会科学的统一分析框架所具有的远见卓识。他不把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于诸如国际象棋之类的零和博弈——其间各博弈方有着根本不同的利益,恰恰相反,他更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所有的多人决策问题都属于共同利益与利益冲突的混合,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非合作博弈论有效地分析。纳什 (1950a,1951)为此搭建了舞台,他证明在所有包含有限次纯战略的博弈之中存在(纳什)均衡。谢林则着手进行了具有补充性的工作——推断各类有意义的博弈之均衡,并评估这些博弈及其均衡对于实际经济和社会交往是否具有启发性。他是在世界上第一次出现核军备竞赛的背景下从事这一研究的,这对于我们理解核军备竞赛的含义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