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希腊政治文化形成以来,公民身份概念就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关键领域.而当代有关公民身份和民主的理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及以后.从政治哲学和宪法的角度来看,公民身份通常被看作是个体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权利和义务的组合.公民身份是自由与民主在国家的框架内的巧妙的结合.在公民社会中,自由与民主转化为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中的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公民参与也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真正的民主,需要通过‘公民不断的参与’,方能领略什么是民主,在心理上融会和建立民主作风,在行为上获取民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可以保证社会运作是真正由人民主宰。”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教育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勇 《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78-18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所有国家,政府不过是人民教养程度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这揭示了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素质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表明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深化民主政治理念作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当前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人家当家作主的民主要求暨"主权在民"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内在要求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求.  相似文献   

5.
赵祥彬 《时代经贸》2010,(20):51-52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人家当家作主的民主要求暨“主权在民”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内在要求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求。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需要公民的集体判断,公民参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为避免“公地悲剧”尴尬局面的必然选择。从话语民主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公民参与可持续发展的不完善性和公民淡漠的问题,以及官僚式的独白现象。因此,要构建公共能量场确保可持续发展政策执行过程公民话语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行一些人的对话参与可持续发展,通过“重复性实践”使可持续发展中的公民参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抽选”即以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拔代表或官员,原本是古代雅典民主的最重要特征之一,罗马共和国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共和国也曾在其政治生活中广泛运用抽选,以防止政治权力被少数豪强把持.一直到18世纪末,西方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抽选是民主制的特征,而选举是寡头制或贵族制的特征.然而,从19世纪开始,抽选与民主绵延两千多年的关系被割断了,取而代之的是选举变成了民主的标志.由于在以选举为特征的代议制民主下,政治权力实际上仍然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近年来,本已失传的抽选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世界各地对新型民主的探索中,出现了一系列抽选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王夏 《经济师》2012,(1):200+202
2011年3月14日,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自今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但《通知》公布后,银行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这引发社会对于如何在银行收费定价体制下保护公民知情权的反思。文章主要从公民知情权解析、国内银行收费机制和存在问题及公民知情权与银行定价机制冲突与协调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校公民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已取得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成为各国推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方式。全球化背景下,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学校必然承担着更为艰巨的公民教育任务。公民教育课程化是各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时代选择。立足本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国情,针对公民教育课程化的发展现状,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课程改革,是当前中国学校公民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礼仪教育是公民整体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亲情与友情关系、 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从社区的角度开展公民礼仪教育是提升公民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路径,通过公民礼仪教育的基础要素,探索社区公民礼仪教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把公民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而这种全新的文明范式不会自发自觉地出现,它需要有承载的主体基础,那就是生态文明的主体——生态公民。从生态公民的概念着手,有必要从两个方面系统地理解生态公民,需要把普遍认为的个体的生态公民进行扩展,扩展为理念上的生态公民、企业公民和政府公民这种组织上的生态公民,而从环境公关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公民,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公共精神及民主与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参与和商议机制,本文分析了随机遴选作为政治代表的挑选机制的必要性、民主正当性、重要作用及其积极效果.商议民主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和正当性,可以较好地平衡民粹主义倾向,也可以平衡超凡领袖的支配.但由于其内在的困境,商议民主无法唱独角戏,必须与参与民主结合起来,二者都是修改政治代表涵义这一更广泛演化过程的一部分,二者相结合可以提出一些有可能克服代议制政府种种局限性的方案.随机遴选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必要,它有助于改进代表、商议和自治的质量,其正当性与代议制民主或者直接民主的正当性相容而非对立,长远看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牛晓刚 《经济师》2012,(6):32-33
公民参与在公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建立和健全公民社会,形成完善的公民参与文化和公民人格,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文章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一系列诸如政治社会化程度不高、沟通渠道不畅、教育程度偏低等影响公民参与的问题,并从公民文化和社会团体等途径去寻求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正绪  游宇 《开放时代》2012,(6):98-115
西方政治学界对当代民主化的比较研究,多年来主要形成了两个研究路径:“转型学”与“结构主义”研究.政治文化的变迁或者公民价值观念在民主化和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前沿.这一视角认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会促使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形成一组亲民主的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增长,一国公民这种较强的要求民主政治和支持民主运作的价值观或政治文化会带来一国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或者提高一国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质量.本文以这一理论框架为前提,探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或价值观念中几个重要维度在本世纪初叶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政治影响.我们将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的公民在文献中确定的“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各个维度上的变化情况及其政治意义,并和其他几个东亚社会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如何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如何提高民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有效途径,规避干扰它的不良因素,逐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确保公民政治参与权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美国进步时代改革是在美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由公民和政府相互合作、相互建构而生成的一场社会系统性改革运动,是人类现代性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一过程中,进步是持续性的精神向导,自由是变化中的行动指南,民主是其根本的内在逻辑。文章旨在对美国进步时代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并探讨这一时期的美国在新民主理念下倡导公民教育的主张与实践,冀期于对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治理变迁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雪念  代欣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01-202,225
公民利益诉求机制的科学建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公民利益诉求机制存在的制度化、非制度化及泛制度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从制度建设、制度拓展、制度空间、制度保障、制度文化等五个方面构建系统、完善的公民利益诉求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帕特南所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公民传统》一书对民主政治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区公民的文化传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存在与利用如何能够帮助民主的实现等问题有着精辟论述,此书的理论框架是严谨的,其显著特点是论证方式的实证性和经验性,以其新制度主义的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以及公民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公民,从出生起,就必然生活在某种共同体中。“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脱离社会关系和先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所以,市民社会的产生、发展过程势必伴随着市民的积极参与。如果没有市民在各个方面主动地参与,市民社会能否形成还有待商榷。随着市民参与的领域、范围的扩大,市民社会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