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审美教学是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而当前的古诗词审美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要想走出这些误区,教师必须并立足于古诗词自身的审美特性,激发学生的审美自觉性,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遣词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使学生的感官和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真正内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思想、陶冶性灵.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学宝库中的一果璀璨明珠,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运用语言改换手段及现代化电教手段,通过听读朗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诗歌的感染力和音乐美,领会诗歌中表达的深刻意境。  相似文献   

3.
诗歌英译,对于诗歌意境美学准确把握和体验是优质译文的先决和基石。本文追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认识义理,深入探讨其中概念范畴、认知隐喻等重要概念,并将这一西方语言学中的概念运用于中国古诗词的意境美学体认,从意境赏鉴和其英译思维形成过程双重维度,探讨隐喻思维对于诗歌意境美学英译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贾丹 《商》2014,(8):240-240
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这三首诗歌创作的背景。 2、欣赏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氛围。 3、感悟诗歌情怀,认识诗人心路历程。 4、对比诗歌风格,鉴赏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提起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追求课堂的诗意、唯美,然而当诗歌出现在中考高的鉴赏中时,考生们却常常望而生畏、无从下手.作为文学骄子的诗歌,面对而今的00后学生,陷入了异常尴尬的境遇.本文在探索试图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诗歌学习变得简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用全方位多感官联动的课堂教学,来唤醒学生对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贾沈辉 《商》2014,(46):92-92
方文山是华语乐坛的金牌作词人,其“中国风”歌词善于打乱语言惯性,借用古典诗歌意象,构建充满诗词气息的新词风,给人以新鲜感.本文从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古典意象、所建构的古典意境来分析他作品中的古典元素.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把握美术作品的意境,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需要.因此,美术教学应当鼓励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艺术,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的诗歌在吸收前人创作的优秀成果的同时,在诗歌语言的创新上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以清新明丽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并善于融化典故,运用自如,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诗歌鉴赏是高考试卷的难点,很多同学感到很头痛,本文主要从诗歌题材和诗歌意象特征两个方面指导学生如何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美学是研究美和品位所构成哲学的一个分支,而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这一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诗歌英译要在严格的中文古诗词平仄和韵律的要求下,将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美感传达出来。因此,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原则,即"音美"、"意美"、"形美"。唐诗因其整齐精练的形式、规则和谐的韵律、丰富深刻的意境而享有"美的艺术"的盛誉。李白是代表盛唐文化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语言清新飘逸,音韵和谐自然,豪迈奔放中又不失浪漫色彩。文章以许渊冲英译诗《行路难》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李白诗歌《行路难》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究"三美"原则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体现和运用的,从而证明"三美"原则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实用价值,得出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的结论,为共享中国古诗之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