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强势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解释网络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模因论出发,结合模因传播原则,以"杯具"网络新词为语料,考察其语义生成与语义变异,提出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的独特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Memetics)是从崭新的角度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Memo),它的名字仿照基因而得,是指文化基因,亦即人类的思想观念通过文化基因的复制得以传播和继承。模因通过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的发展。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形式。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来交流,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模因复制和传播的途径,语言模因对网络文化的影响,指出了语言模因有助于网络语言的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Memetics)是从崭新的角度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Meme),它的名字仿照基因而得,是指文化基因,亦即人类的思想观念通过文化基因的复制得以传播和继承.模因通过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的发展.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复制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形式.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来交流,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网络话语传播的规律.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模因复制和传播的途径,语言模因对网络文化的影响.指出了语言模固有助于网络语言的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也传播着人们的心理。网络语言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流行起来,成为语言文化中的一部分。近几年来,众多网络流行语衍生出来,例如"给力"、"雷人"等,它们不仅成为青少年们的口头语,而且被广泛用于报纸、新闻媒体中。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作为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本文试从图式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流行语"云×"成为网友复制传播的对象,使之成为网络热词。本文尝试在模因论的理论基础上,首先讨论流行语"云×"的模因性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再分析其传播类型及复制传播过程,最后探究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四个动因,以期加深人们对流行语"云×"的已有认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已经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语言成为了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认知语用角度着手,从模因论及顺应论角度出发,分析"坑爹"这一网络流行用语的诞生及传输过程,认为"坑爹"之所以广泛为人们接受使用,与社会的发展及网络这一媒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语言模因论与网络语言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正随着电脑网络的迅速普及彰显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语言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复制与传播为丰富网络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从语言模因论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模因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三方面的变异进行考察,认为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正随着电脑网络的迅速普及彰显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复制与传播为网络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书写、语域6个方面的变异进行考察,认为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作为“数字的一代”,是网络流行语生成和传播的主体。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变异,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满足青少年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找到群体归属感,并为青少年提供一种参与社会的途径。同时,这也是青少年亚文化的映射。在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了解并探究网络流行语,及时洞察青少年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化,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用创新的方法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优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在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价值冲突中提高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其承载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形成有力的影响,而粗糙、戏谑、调侃、看似创新而又板结化的表达方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加强网络管理和思想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认识网络流行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地得到复制与传播,但是他们复制与传播的方式主要是模因的基因型和模因的表现型。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媒体流行语进行了探讨,还分析了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举例说明了模仿流行语可达到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网络迷因是"网络爆红"的代名词,指某个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近来"豆浆西施"这类群体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因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而可被视为网络迷因。网络迷因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在网络上复制和演化的过程,其形成和传播带有人的行动规律,这说明此类走红现象受到迷因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推动。结合议程设置、文化消费和信息传播的理论研究网络迷因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可以对"豆浆西施"这类走红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体现了语言的变异和发展,而语言模因论为解释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从谐音词、各种媒体、篇章、外来词、词汇派生五个方面阐述了流行语的来源,并用模因论解释了这种形象生动的流行语现象。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人们的远距离交流在高度互动的网络媒体中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在这种新型的人际交流空间中,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形式的网络语言。这种网络语言不同于我们日常交流用的语言,它因传播载体、交流群体等原因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类型。这些类型主要有汉字形式网络用语、字母形式网络用语、数字形式网络用语、混合形式网络用语、社会热点型网络用语等。  相似文献   

15.
英语模因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过程中,语言信息不断地被模仿、复制、传播而形成。语言模因论对于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本文试图在模因论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模因和语言的关系、模因的特点和生命周期,着重对英语模因式教学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语言使用频率的提高,网络流行语丰富多变,不断产生新的网络新词。本文通过搜集"佛系"格式的词,从"佛系"的来源及词义、"佛系"的用法及使用特点、"佛系"的语用价值、"佛系"流行原因及"佛系"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这五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佛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模因来源非常广泛,影视歌曲、学习环境、网络生活、时事新闻、高科技等元素是其重要模因来源;其载体主要是网络和手机;其表现形式分为仿拟模因、谐音模因、析词模因、转类模因。研究大学校园里的模因现象,旨在透过语言洞悉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点,探究大学生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生活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校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出现在大学校园并流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言语形式。它携带语言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身份活跃于校园语言的舞台。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从模因论视角探试高校流行语的模因表现形式,模因特点及其成因。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使大家更进一步了解高校流行语,为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些许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开始频繁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在计算机网络得到普及应用的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逐步转变自己的交流方式,运用网络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各种各样的内涵丰富的网络用语应运而生并迅速流行发展起来。文章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兴起过程进行阐述,分别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以及语言学价值,以此帮助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哥"是在2009年迅速流行起来的一类词汇。"×哥"的传播有其词汇模因的社会语言学原因、认知基础、语用特征、价值、修辞动因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