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穆执导的《小城之春》将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了完美的嫁接,是中国电影诗化风格的经典演绎。该片所富有的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从思想内涵到艺术表达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这也正是该片长久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红楼梦》译文片段可以看出,人物的社会地位与性格特征、民族文化心态及宗法社会文化等非语言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与社会的产品,因此对语言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在本文中,作者从社会文化学、价值范畴和语言结构的角度对柳宗元的《江雪》和庞德的《In a Station Metro》两首诗歌进行对比,从中找出英汉语社会文化、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语言表达结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杨辉  姚明军  金钊 《全国商情》2012,(11):93-94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可以在三种层面上被看成是做事,即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但是奥斯汀,以及语用学和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者历来真正关注的是行事行为。这种研究状态无法从本质上剖析言语行为。本文对取效行为进行新的探讨,认为人们用言语行为可以在听话人身上引起不同的效果:感情效果、行为效果、思想效果,并从这个角度分析鲁迅经典小说《祝福》中的人物语言,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剖析这篇小说的高超艺术技巧和深刻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圣经》英译表现出对语言性别政治的关注,出现了性别中性化翻译的新实践。译者们对《圣经》原文中的、或传统译本中的用于泛指的阳性词语予以系统的中性化处理,使新译本呈现出独特的文本形态,但也由此引发了激烈的论争,性别中性化翻译是否适用于《圣经》、中性语言能否准确地表达原意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一直是语用学研究人们交际行为的重要指导理论,违反了合作原则的任意一条准则都会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情景剧《吸血鬼日记》台词中的会话含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和鉴赏能力,更好地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7.
语言观念是指运用语言的团体以及个人对某一种语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和对其的价值评定。语言观念的形成是由于社会、环境、历史以及特定的民族因素的影响,我们深入对语言的探究,不仅仅有助于了解错综复杂的语言底蕴,而且对语言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语同日本社会文化一样,具有诸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明显特征,吸引人们去探讨、研究。日本学者大石初太郎在《女のことば男のことば》一书中提出"女性语的存在是日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外国女性极难习得的语言现象"。其难就难在"女性语"作为日语的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具有不同于中性语言的内部结构特征。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日语中"女性语"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9.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语言变异不仅受到语言本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到人们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诸如追新求异心理、从众模仿心理、以及避俗求雅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喜剧小品的语言幽默性一直是语用预设的研究热点。本文以2013年春晚优秀喜剧小品《大城小事》为语料,从语用预设角度对演员的语言行为生成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花园幽径"型的预设策略是有意打破预设规约性、制造"笑"果的主要手段之一。语言行为的分析则是从语音手段和词汇手段两方面入手。语言行为是喜剧小品演员传达意义的重要手段,对语言行为的分析可以为喜剧小品的发展在台词创作和表演方面提供更多的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人们借助于隐喻实现了语言行为、社会活动等诸 方面的概念,即将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到方位性隐喻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 念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先驱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社会中一切有意义的东西都有符号,都可以从符号学的观 点进行研究。可从文学符号的特殊性来探讨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语言状态受社会心理因素和语言因素的影响,同时语言状态又会对双语者的语言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外语教学应对影响语言状态的因素进行控制,使学习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进入目标语单语状态,提高目标语激活的机率。  相似文献   

14.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意义用法论”是影响较大的一个观点,被誉为“现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期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把语言和使用者的关系纳入“意义”之中。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语方理论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提出意向性理论,揭示了意义的能动、积极的一面。语用学研究在意义用法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扩展到宏观层面,将语言在使用中涉及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纳入其研究范围。人们开始在整个社会活动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语言的意义,并将其看作是一个动态环境中的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阿凡达》掀起了世界电影技术的革命,也创造了全球电影票房奇迹,引发了3D电影市场热潮,但关注《阿凡达》3D技术市场成功的后来者,忽视了该片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阿凡达》的3D技术及其成功是由其全球电影产业链整合能力所支撑的,而不是单纯的电影制作技术问题。如果忽视《阿凡达》与全球电影产业链的关系,而简单地模仿或者运用该片的3D技术,其结果可能是影片投资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利己还是爱人的问题,是孔子在《论语》中反复论述的。孔子在《论语》中相当细致地研究了利己与爱人的关系,这个议题广泛地涉及人们的现实生活。利己和爱人的问题,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人性的原则问题,这里涉及道德问题,也涉及到人的天性,受支配的是自己人生的信仰和观念受什么样的道德观念的左右。纵观人性,利己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自利是人天性的动机和效用的美;自利也是一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17.
奥斯汀是日常语言学派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对其言语行为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离不开对其哲学活动的了解。其言语行为理论形成的思想背景是克服传统语言的简单化的技术基础,是十分精细的且主要是经验性的语言分析。该理论的认识意义在于使人们对语言性质的看法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禁忌语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规范并约束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和社会交际。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本文试从粗俗猥亵语、生老病死、体态语禁忌等几方面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分析,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误用。  相似文献   

19.
《浮生六记》自问世后的130年间杳然无声,经林语堂等评价、介绍、尤其是翻译成英文后,至今畅销不衰。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是对当时社会需求和"性灵"文学的适应。林语堂在英译《浮生六记》时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方面作了适应性的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阿瑟·米勒的作品《推销员之死》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美国梦形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因素及美国梦造成的悲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特点和社会环境给人的精神带来的影响,从而启迪人们对人生价值、人类命运和社会前途予以关注与思索,以期使人类走向完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