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动商贩作为一个非正规就业群体,在城市中不得不选择自我就业.由于污染环境、占道经营,政府对流动商贩采取了禁止措施,禁止政策带给政府的是高成本、低收益,更为重要的是流动商贩丧失了非正规就业的机会.本文通过运用模型说明政府需要对流动商贩造成的负外部性进行管制,并且要取消禁止政策.分析了南京市实行的"十二分制",这一模式是解决流动商贩问题的创造性的尝试,为改进目前流动商贩治理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管与小贩的"冲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主体治理模式的缺陷日益突显,构建稳定有效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城管部门执法方式,构建流动商贩行业协会,发挥社区能动性,调动城市居民力量并依靠摊贩自律,构建城市流动商贩多中心治理模式,才能实现城市流动商贩之善治。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流动商贩因未经过商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而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然而,从商事登记促进交易便捷、保障交易安全、便于政府监管征税的制度目的看,城市流动商贩经营不履行登记并不损害商事登记的功能。商事登记的种种成本也是流动商贩作为小规模经营者难以承担的。因此,为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对城市流动商贩应允许不经商事登记而成为合法的商事主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流动商贩因未经过商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而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然而,从商事登记促进交易便捷、保障交易安全、便于政府监管征税的制度目的看,城市流动商贩经营不履行登记并不损害商事登记的功能,况且商事登记的种种成本也是流动商贩作为小规模经营者难以承担的。因此,为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对城市流动商贩应允许不经商事登记而成为合法的商事主体。  相似文献   

5.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城市流动商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是通过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实现均衡的政治过程决定.为此,对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取决于流动摊贩及其相关利益者需求的均衡.通过对化州市流动摊贩和市民的调查,进而得出结论,对于流动摊贩的管理,从近期来看,必须为其提供通过流动经营享有社会发展带来普遍利益的途径,方法上应以"疏导"为主,辅之以"限制".从长远来看,化解流动经营与城市管理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建设和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6.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1):64-66, 83
我国城市流动商贩因未经过商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而被认定为非法经营。然而,从商事登记促进交易便捷、保障交易安全、便于政府监管征税的制度目的看,城市流动商贩经营不履行登记并不损害商事登记的功能,况且商事登记的种种成本也是流动商贩作为小规模经营者难以承担的。因此,为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存需求,对城市流动商贩应允许不经商事登记而成为合法的商事主体。    相似文献   

7.
流动商贩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其生存和经营状况以及在城市的适应与融入问题令人关注。文章对烟台市1350名流动商贩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城市流动商贩的群体特征、生存和发展状况,提出了规范和治理流动商贩经营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目前流动商贩以外地青壮年人为主,摆摊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收入普遍较低,其生活条件及居住环境较差,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尽管目前与城管的关系相处较为融洽,但市场收费和管理不规范、子女入学等问题制约其经营及城市融入程度。为此,城管执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应成为主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各项建设不断加快.许多城市部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时期,却有一些事物阻碍着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日常在大街小巷旁所见的流动商贩便是其中之一。这些无固定经营场所、无营业执照、无注册资金、无合法摊位证、流动性较大的无证流动商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是城市市场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流动商贩由来已久,但城市管理问题从未向今天这样令人关注。关于城管与流动商贩成因及治理对策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作了深入的探讨,但从未发现有学者基于公共服务理论来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地基,以政府、城管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商贩行业协会为主体,个人为参与的有别于传统管理体制的流动商贩治理的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与现代行政理念相适应,现代政府必须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因此,流动商贩的治理亦必须以这一理念为出发点。传统的流动商贩治理模式是采取禁止、限制的政策模式,这既不符合人性化生存,亦不利于城市和谐发展,相反,却加剧了城管与流动商贩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实现人性化生存与社会和谐发展,有必要从公共服务视角,将生态伦理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到流动商贩治理模式当中,并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在此基础上明确各方权利与职责,以确保系统能持续、有效、高效地运行。这样,城管与流动商贩的矛盾以及人性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在生态伦理系统内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资源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制定公共政策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资源实行权威性分配的手段。公共政策中的利益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政策制订、政策实施和政策对象,公共政策在三类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制定、执行和评估,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引出了制定公共政策的博弈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主体对会计政策选择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要满足各利益主体的要求。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会弱势群体是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利益相对受损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因为他们在经济上的贫困,知识、技能上的匮乏,使得话语权、知情权、生存权、选择权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甚至是侵害。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合理、有效、制度化的途径维护城市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其中,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保证各利益群体尤其是城市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利益相关者诉求:公司治理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贡献了专用性的风险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所以公司治理中不仅应该关注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诉求。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无不跟在治理中忽视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权益诉求有关。本文认为需要完善公司外部治理,强化对利益相关者诉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非均衡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和非平衡性,客观上导致了区域性的非均衡发展。通过分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机理,适当引入“复合行政”的治理理念,以期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合作机制的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国内要素流动和贸易政策决定的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国内要素流动程度、贸易利益分配和贸易政策决定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要素流动程度影响贸易利益分配,进而影响贸易政策的决定。要素流动的程度越低,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贸易利益分配上的冲突就越明显,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就越活跃,贸易政策对"帕累托条件"的偏离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应当前中国的国情及我们当前政府的行政理念,努力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应对危机事件制度。  相似文献   

19.
要素流动程度影响贸易利益分配,进而影响贸易政策的决定,要素流动的程度越低,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贸易利益分配上的冲突就越明显,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就越活跃,贸易政策对“帕累托条件”的偏离也就越明显;反之则反是。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公司治理是构建体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精神的包括一系列利益主体的多元治理结构。这种优化的多元配置,其激励和约束更有效。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应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完善董事会制度和监事会监督职能,完善政府职能,积极修订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