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技术转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跟普通合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涉及专利权与专利申请权的转让,主管部门登记是合同的生效要件。技术转让合同的效力与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变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合同的效力仅在于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无论如何这类合同的效力不及于第三人,也就无所谓是否对抗第三人的问题。专利权与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的履行需要到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该登记手续是权利变动的要件,亦即不经登记,专利权或专利申请权不发生变动。  相似文献   

2.
沈爱玲 《特区经济》2011,(5):124-125
区分原则强调股权出质登记是股权质权的生效要件而非股权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股权质押合同效力由合同法调整。股权的权利属性决定了股权出质应受公司法规制。公司法对股权转让与出质的规定直接影响股权质押合同效力及股权质权的取得。  相似文献   

3.
林木的所有权及森林、林木、林地的使用权可以转让。厘清非国有林权的静态支配关系是非国有林权转让的前提。林权的转让应实行自愿平等、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以及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林权的变动应实行登记生效主义,但是,是否登记不影响林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登记机构对林权的变动应进行实质审查,但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林权转让,没有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常见的知识产权纠纷类型:第一是知识产权归属类纠纷.包括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和专利权归属;第二是技术合同纠纷,包括技术开发合同纠纷,涉及到合作开发,还是委托开发.开发的技术是不是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包括在技术转让合同里对转让的技术是不是成熟、是不是完全按照合同履行了相应的合同义务。  相似文献   

5.
李卓梅 《特区经济》2007,221(6):244-245
合同的效力问题是整个合同法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合同的成立、合同是否有效等概念,本文从合同效力及其相关的合同成立、合同生效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合同效力判断的准确性,减少合同概念不清而引发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6.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的程序性要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前置性程序,包括取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尊重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遵守公司章程、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一类是后置性程序,包括修改股东名册、修改公司章程、注销原出资证明书并签发新出资证明书、变更工商登记。前置性程序会对股权对外转让合同的效力产生影响;后置性程序不会对股权对外转让合同的效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冬梅 《特区经济》2009,242(3):247-249
我国《物权法》对动产抵押公示效力统一规定为登记对抗原则。本文认为,在我国现行的大陆法系特色的民法体制中,动产抵押权的成立不宜适用登记对抗原则,因为,依目前的通说,所谓登记对抗,即指抵押权在抵押合同成立时即已设立,登记只是对抗第三人的要件,这不仅在理论上违反了我国物权法体系,在实践中也很难对未登记之抵押权进行救济从而使之丧失物权性,我国动产抵押权应采登记生效原则为宜,因为,动产抵押权的物权性是大陆法系的必然产物;物权行为现实存在使物权行为公示方式之立法不可或缺;登记生效是动产抵押权之物权性凸显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技术市场交易日益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屡创新高,已连续4年保持全国省份第一。据国家相关政策,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登记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文章分析了江苏省技术合同的交易情况,提出了合同认定登记中的规范和要求,并详细介绍了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合同认定登记流程。  相似文献   

9.
大陆法系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与物权登记制度的联系 物权公示的方法就是物权的登记,即把土地及其定着物的所有权及其他权利的得丧变更,依法定程序记载于专职机关的专门设置的登记簿册上.通过登记即可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虽然各国立法规定不同,在物权变动的登记效力上也不尽一致,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只有经过登记才能对抗第三人.  相似文献   

10.
吴军辉 《南方经济》2003,(11):18-20,14
虽然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并没有对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明显地进行区分,但在民法学理论中及《合同法》的有关条款里,显示不同种类的合同在其成立、生效的条件方面确实有所不同。本文认为所有合同的成立要件仅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而生效要件则是法律附加的其他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成 《魅力中国》2014,(22):308-30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越来越规范化,各类经济主体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也越来越多,相关的纠纷也随之产生。虽然我国出台的《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对股权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如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点、股权转让的效力、公司登记的效力、工商登记的效力等问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明确,以便于解决相关的案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炜 《魅力中国》2010,(6):114-114
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同。《合同法》第52条相比《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而言,不仅在无效合同的范围上有所缩小,且在构成要件上更加严格。正确处理无效合同,对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无效合同的认定、第三人能否主张合同无效及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发表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3.
林和凯 《山东经济》2006,22(5):50-53,57
抵押人对抵押物的转让问题,无论抵押物的价值与其所担保的债权比例如何悬殊,抵押人的转让行为都应受到限制.对于法律强制登记而未登记的抵押物的转让,抵押人仅构成违约行为而非缔约过失行为.对于自由登记而未登记的抵押物的转让,只要受让人不是背信的恶意第三人,抵押权人就不应阻碍和限制受让人取得对抵押物的所有权.换言之,转让行为有效,受让人取得无负担的抵押物所有权.反之,若受让人被视为背信的恶意第三人,则未登记抵押权如同已登记抵押权亦得对抗之.完善担保法抵押物转让制度,宜以德国、瑞士民法为借鉴,取消转让价款上的物上代位权而赋予抵押权追及效力.  相似文献   

14.
合同的成立是要约与承诺达成一致的结果,而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发生合同的效力,两者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商事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复杂化,仲裁所受理存在合同第三人为典型代表的多方财产纠纷,致使仲裁协议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对实体法第三人产生效力的呼声日益高涨。仲裁协议效力扩张根源于仲裁机制对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仲裁法司法解释中当事人变更和合同转让时仲裁协议对继受者的效力规定是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立法突破。我国有必要顺应国际仲裁法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对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性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电子商务合同的使用也日渐频繁,判定电子商务格式合同的效力,一是不能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相违背,二是必须遵循民法的相关基本原则.电子合同必须进行符合一般合同的效力要件和缔约人意思表示的审查.电子商务格式合同的无效或被撤销承担撤销合同、返还财产等法律责任.电子商务合同要符合立法规制、 司法规制、 行政规制和其他规制.  相似文献   

17.
赵燕 《魅力中国》2011,(21):157-157
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在法律上是不相同的概念。所谓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定理过程的完成,也就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要约和承诺的结束意味着当事人合意的完成,也是合同的成立;而合同的生效属于合同的效力范畴,解决的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各国民法债权制度毫无例外地均强调合同相对性,即合同不具有涉及第三人的效力,强凋债权效力只涉及于债务人,不能涉及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的自由,尽力给每个人以最大的活动空间,维护任何人不受他人之间约定的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及社会不断向一体化的发展,近代各国立法及判例对此已有突破,各国民法中产生了使合同之债具有保护第三人的功能,同时也使合同的效力扩及于第三人。这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9.
卢节来 《中国经贸》2014,(1):111-112
司法实践中,转让股东与股东以外的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转让股权时,公司其他股东常以其优先购买权受侵害为由要求确定股权转让合同效力。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不同认定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由于新公司法对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适用公司章程规定优先原则,从而使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渐具多样性和复杂化,尽管如此,股权优先购买权的传统理论仍可适用。在分析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时,应先行分析和确定股权优先购买权之性质,通过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兼顾法律规定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并同法律规定背后的精神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的法律对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没有规定,但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关于农村房屋买卖、转让的情况,因此会发生大量的纠纷。如果认定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就是摆在审判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该问题的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