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A股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分析后认为:就财务型股权融资而言,在老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下,在未来新项目净现值为正的情况下,股价高估的公司选择公开增发,股价低估的公司选择定向增发。定向增发方式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可以解释公告后正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名公告数据,实证检验独立董事的多席位特征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被提名的独立董事存在多席位时,声明方和被声明方公司的股价均受到负向冲击,且受“牵连”的被声明方股价受到的冲击更强烈;但如果多席位独立董事提名公告源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声明方和被声明方的股价则产生正向累积超额收益。此外,在不同代理成本和不同独立董事繁忙程度下,多席位独立董事提名对股价的冲击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来看,本文的研究支持繁忙假说,忙碌的独立董事会损害股东价值;但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而言,多席位独立董事的引入更有利于发挥其声誉机制从而增加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3.
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信号传递效应、股东财富效应3种股利分配动因与股利决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效应对股利决策影响不显著。上市公司管理层股利决策的动因在于通过股利分配政策影响股票价格.传递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内部信息,帮助投资者实现超额收益.增加股东财富。而降低代理成本并不是他们分配股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益智 《财经研究》2003,29(5):45-51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MBO),从方式、定价、资金来源、财富效应以及公司绩效等诸方面进行了全样本实证分析,并结合国外的理论实践作了对比评论。通过对累计异常收益CAR、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计量,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MBO并未提高公司绩效,股东财富效应也不显著,且存在违反“公开、公平、公正”三公原则的行为,同时指出目前有关配套措施亦不完善,从而得出慎行上市公司MBO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2018,(1):138-15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的税收规避可以实质地改善业绩,有利于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更可能税收规避,说明控股股东有动机利用税收规避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2)股权质押对税收规避的正向效应只存在于非国有企业组、企业地处东部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组以及股价下跌较明显组,这些组的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公司越可能税收规避。(3)股权质押对税收规避的正向效应只存在于低掏空组、低融资约束组以及向上真实盈余管理组,从而排除了掏空、融资约束以及向上真实盈余管理对本文结论的的替代解释。(4)股权质押对税收规避的正向效应只存在于董事会规模较小组、独立董事比例较低组、管理费用率较低组、高资产周转率组以及其他应收款较低组,说明灵活、低代理成本的治理结构能统一控制权私利与公司利益,从而强化了股权质押对税收规避的正面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丰富股权质押以及税收规避文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的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公告前后的股价反应做了深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也和国外一样,股东能够获得显著的异常收益,只不过该收益产生于公告日之前.然后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得出的可能影响该异常收益的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异常收益的因素作详细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程绍张 《当代经济》2016,(5):125-126
经理人和股东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股权激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使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股权激励计划公告窗口期是否出现超额的正收益或负收益.通过研究,能从中判断是否存在信息被提前泄漏、管理人员为了做低激励期权的行权价或限制股票的成本而操纵股价等现象,还可判断投资者对此事件评价.通过建立模型和数据统计分析,从总体和分类等多方面去观察,我们研究得出我国资本市场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告事件给予正面态度,处于股权激励公告事件窗口期的公司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等诸多有建设性,为政策制定者、实施人、监管层等各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并强调了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权代理关系在市场实践中的重要性已远大于公司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来源,本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研究的结果是控制股东为获得控制收益而进行的控制活动所造成的公司股权价值的损失是代理成本的来源,模型的实践意义在于:完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股本的全部流通,是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孙刚  陶李  沈纯 《现代财经》2013,(2):53-64
本文基于企业税收规避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动机以及带来的代理成本,系统研究了企业避税程度与股价异动之间的相关性。以2003-2010年我国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税收规避程度越高的企业,其股价发生"暴跌"的概率越高,而与股价发生"暴涨"的概率不存在统计上显著关系。并且,企业避税程度与股价暴跌的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公司透明度较低的公司组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管理者可能假借为股东节税之名,为其利益侵占行为提供掩护,从而损害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自2004—2009年已实施整体上市的公司对股价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并作了异常收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市董事会决议日存在显著超额正收益,证监会批准日及整体上市完成日也存在少量超额收益。而股东会决议日、整体上市公告日不存在超额收益,投资者对整体上市的预期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1.
信托工具在MBO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对于MBO的产生,理论界的主要解释是MBO节约了代理成本,这种节约体现在两个方面:诱导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导致MBO的根本原因;信息优势使管理层实际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带来了经济学上的经典代理问题,而MBO使两权合一,节约了两权分离带来的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MBO对我国企业改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明晰产权、所有者回归;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实证研究了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绩效。在整理中国四家主权财富基金2007年12月-2010年6月进行的28项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平均异常收益(AAR)和累积平均异常收益(CAAR)等指标,对目标公司在投资宣布日附近的股价异常波动情况进行估计和检验。同时,利用长期效应度量方法来度量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行为的长期绩效。  相似文献   

13.
在不对称信息下,关系型银行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参与借款企业治理,降低代理成本.文章实证分析了199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信贷公告后的市场反应,发现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授信和债务重组公告引起股价显著上涨,表明中国银行体系自1996年以来有意识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的政策具有治理效应.文章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司治理越差的公司,治理效应越显著.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贷前甄别企业质量和贷后救助方面,而在贷中监督企业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则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以2009—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治理机制降低了企业代理成本,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尤其是异常关联交易);通过信息机制简化了财务报告复杂度,提高了会计信息可比性,验证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进一步地,基于治理机制的拓展性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在征纳合谋程度高和避税程度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基于信息机制的拓展性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在分析师关注度低和信息不透明程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8)
文章以2006-2008年所有上证和深证A股市场上连续三年纯派现的公司作为样本总体,选取股利增加样本公司和股利减少样本公司的股利分配预案公告日前10天和后30天的日收盘价为变量,运用小波分析方法检验现金股利对股价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股利增加所隐含的信息会导致股价的上涨,股利减少所隐含的信息会导致股价的下跌,即采用现金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对股价的短期信号具有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49,自引:3,他引:149  
并购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 ,因而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 ,对 1 999— 2 0 0 0年中国证券市场深、沪两市共 3 49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并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 ,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不同类型的并购有不同的财富效应 ;国家股比重最大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收购公司其股东能获得显著的财富增加 ,而股权种类结构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20世纪70年代,MBO以企业私有化的方式在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代理问题,提高了公司经营效率.20世纪90年代,MBO引入中国,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普遍存在.然而,中国的MBO却带来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外部中小股东利益等不良后果.2005年开始,国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本文在回顾MBO经济后果的基础上,对全流通时代中国MBO的经济后果进行再次思考.  相似文献   

18.
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政策关系的研究也是股权结构与公司股利政策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存在两种相反的效应: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Shleifer和Vishny认为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使二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控股股东有动力采取有利于公司价值的行为,而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归因于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认为,在同样为所有者控制的创始家族公司和非创始家族公司,大股东选择与外部投资者建立代理关系或当家关系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股利政策的关系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这种差别化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化对家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股利政策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我国A股市场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反应和原因,事件研究的结果发现发行公告具有显著的正价格效应。该结论与英、美市场已有的研究结果相反,而类似于日本与荷兰市场的情况。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发行公告的价格正效应不能由在美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证实的逆向选择理论中的信息传递机制来解释。本文在提出解释的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并存的股权结构与公告期间异常收益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关于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几种主要模型对于公司特征与公告期间异常收益的关系的预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0.
代理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红燕 《经济师》2000,(3):20-21,25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出现了代理问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自利性 ,导致了代理冲突的发生。而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明确地确定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 ,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一个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大限度地使公司财富最大化 ,用较小的代理成本带来较大的代理收益。这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有指导作用 ,并且对国企的脱困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