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宁 《经济论坛》1999,(20):38-38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个人外汇持有量已突破300亿美元。由于央行三年多来连续七次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特别是目前一些外币的存款利率已高于人民币存款利率,家中适量存些外汇也是必要的,但不能就此认为只要持有外币就比持有人民币合算。那么,怎样进行外币储蓄品种的选择与存取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呢?笔者试为你做投资分析与建议。近期存储外币应首选美元、英磅、港币、加拿大元,并关注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欧元等币种。目前我国境内银行开办的外汇储蓄品种主要有日元、英磅、美元、港币、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欧元…  相似文献   

2.
赵宁 《经济论坛》2000,(12):25-25
最近,中央银行宣布从2000年5月29日起上调境内部分外币存贷款利率。由于央行三年多来连续七次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居民们对银行的利率变化已是十分的牵心和敏感,而近几年来外币存款利率经过连续多次的不停上调,尤其是本次美元、英镑、港币等的存款利率较大幅上调后进一步拉大了与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差距,使得居民更加关注外币的存储。据资料显示,去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546亿美元,其中个人外汇存款已超过300亿美元,手中握有外币的城乡居民数量不断增加。因此,自调息消息发布以来,一些敏感的居民纷纷涌进各银行外币业…  相似文献   

3.
胡隽 《经济师》2001,(1):134-134
一、外币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我国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外币贷款利率和外币大额存款(在30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利率完全由各商业银行自主;小于300万美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确定并予以发布。各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外币存款利率的范围,包括:外币贷款和外币大额存款利率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对象结构、各档次水平和计结息方式等。外币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中国银行业协会对会员银行间外币大额存款利率和外币贷款利率不约定任何形式的上下限,以保证各商业银行间外币存贷款的公平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4.
阮锋儿 《经济师》2001,(2):114-115
从2000年9月下旬开始我国实行新的小额外币存贷利率市场化,这是我国为了在“入世”后五年内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它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了很好的铺垫,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在国际化、市场化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外资能产生积极影响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主要目的是使我国的利率水平、利率结构和利率体系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使国内金融市场外币资金供求变化对外币存款利率产生影响,及时调整利率水平,吸引…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银行就利率管理问题日前发布公告,重申严肃金融纪律,严禁非法提高利率.公告内容如下:一、国务院批准和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各项利率为法定利率,具有法律效力.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变动.法定利率的公布、实施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二、 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的存款利率,一律不准上浮;对单位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不准上浮;对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是否上浮由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决定,但最高浮动幅度不得超过同期存款利率的5% .三、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定固定资产贷款利率,一律不准上浮.  相似文献   

6.
丽文 《经济世界》2000,(11):14-17
9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基本实现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从9月21日起,全国各金融机构开始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计结息方式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各大商业银行则执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的小额外币存款新利率。在此之前,外币利率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制订。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循着“先外币、后本币;失贷款、后存款;农村、后城市”的原则逐步推进的。外币利率的放开标志着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利…  相似文献   

7.
耿敏  付昕 《经济经纬》2002,(6):48-50
为了研究我国存贷款利率降低对储蓄的影响,我们借用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的概念,当利率和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时,居民储蓄总额发生的变化,并得到储蓄曲线(S-Y曲线)。结合1996年以来的有关数据,比较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这6年的可支配收入及储蓄总额的变化关系,描绘出储蓄曲线,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将继续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利率变动对储蓄行为(包括新增储蓄和提取储蓄)的影响能力可以由“储蓄利率弹性”来反映和衡量,并体现在净储蓄量的变动之中。文章从净储蓄量的变化量与利率的变化量的层次上,引入数学中的偏导概念来考察储蓄利率弹性。目前由于我国市场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储蓄利率弹性必然很低。回归分析表明,收入与通货膨胀是决定和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的两个问题魏永芬一、高物价、负利率下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原因一般说来,当通货膨胀率超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存款人不但得不到实际的利息收益,而且还会蒙受本金贬值的损失,这会使存款人偏重于当前的消费和购物保值,减少储蓄,从而导致...  相似文献   

10.
贾智莲 《经济论坛》2006,(16):35-37
一、高额储蓄现象折射的经济社会隐忧据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仅仅在一个多月后,这一数据被再次刷新,2006年2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再创新高,达到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按照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扣除20%的利息税,存款利率为1.80%。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CPI0.9%计算,减去通货膨胀率后的实际存款利率只有0.9%。即便如此,居民储蓄余额在2月份还是冲破了15万亿元的大关。很显然,无论是降息还是20%的利息税都无法抵挡人们执著的储蓄情结。15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人们…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为了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央行公布实施《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01号,简称201号文件).决定扩大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银行主体.并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相似文献   

12.
储蓄过剩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曼迪维尔、马尔萨斯、霍布森以及凯恩斯等人早就提出了过度储蓄理论的分析框架,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并没有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储蓄过剩理论。本文通过对经济运行中约束条件变化的分析,在对前人经典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储蓄过剩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储蓄过剩的标准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 利率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的重要手段,利率改革与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政策密切相关。2000年9月21日,国家决定对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放开对商业银行的外币大额存款和外币贷款的利率管制,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外币利率改革虽然对我国银行经营效益影响不大,但对银行经营观  相似文献   

14.
一、储蓄和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利率与储蓄之间的简单正向关系。弗莱(Fry,1978)做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亚洲一些国家,实际利率对储蓄有显著影响,而乔万尼尼(Giovannini,1983,1985)对另一些亚洲国家的实证考察结果不能得出与弗莱相同的结果。考虑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观点可能适应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居民储蓄—准货币之主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朵 《经济学》2002,1(2):339-356
本的主旨是探求广义货币中之准货币部分与居民储蓄行为间的关系。本利用分析时序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建立和估计出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行为关系,用以推算居民的储蓄潜力。再用居民储蓄潜力来解释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最后用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来解释广义货币中的准货币部分。建模试验结果表明,居民人均储蓄行为具有相当的规律性,而且储蓄与准货币供给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本还就利率、利率差、收入及收入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做了各种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实际利率对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实际利率和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且,2004-2010年这一子样本时期,相对2000-2003年这一子样本时期,储蓄与利率的负相关性在统计上更为显著.这表明,中国家庭存在一个目标储蓄水平.当实际利率下降时,会降低储蓄的回报,人们会被迫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来实现目标财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利率变动与居民储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0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就我国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居民储蓄和存贷利率之间的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居民储蓄对存贷利率变化并不敏感。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差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银行行为和居民行为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最后对提高储蓄利率敏感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储蓄是否受利率的影响?其结论是:(1)城镇居民储蓄对名义利率基本无敏感性;(2)城镇居民储蓄对实际利率有弱正相关性;(3)农村居民储蓄对名义利率基本无敏感性,只与收入增长相关;(4)农村居民储蓄对实行利率基本无敏感性,只与收入增长相关。因此,我们不能寄厚于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19.
孙勇 《资本市场》2000,(10):12-14
<正> 近日国内金融业最为吸引人的消息之一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宣布,从9月21日起,放开外币贷款利率,此举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各界普遍认为,这是我国金融业向利率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储蓄者和投资者是市场金融的两个微观主体。一方面,两者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通过利率和竞争来协调的。当利率偏高时,储蓄增加而投资降低,反之则相反。所以只有市场利率反映均衡利率时,储蓄与投资才能达到有效均衡,储蓄才可转化为投资。因此,利率只有市场化才能发挥其价格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微观主体之一即主要的储蓄者,其储蓄行为同时受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税收是居民收入的递减,会影响到居民的储蓄总量和储蓄结构,从而使储蓄进入不同的融资市场。影响着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可以促使居民扩大消费者,从而带动投资的增加。而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资本市场、银行业的发展和居民的实质投资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重要步骤 利率是资金商品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利率由储蓄、投资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利率又是影响储蓄、投资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为保证利率的合理调整,我们所选择的利率政策就应当具有自动、间接、适度、可变的特点。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