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恕立  李龙 《世界经济研究》2012,(7):67-72,79,89
本文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外向FDI)在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上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而采用我国1987~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外向FDI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外向FDI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向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效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自主创新能力的变动还会反向作用于我国的外向FDI。此外,经济开放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也显著地提升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利用外向FDI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07,(1):22-23
我国科技发展,一方面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又强调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科技部副部长尚勇日前在研发全球化国际论坛上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扩大开放、合作创新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经验和基础,我国科技界要在扩大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尚勇指出,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其核心就是创造和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绝不是“关门创新”,而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全球化的创新和学习型…  相似文献   

3.
王宝义 《山东经济》2007,23(2):26-30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这一方面抑制了人们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了创新所需的“硬条件”和“软条件”的缺失。完善创新制度,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创造创新所需的条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自主创新基本内涵出发。阐明了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在进一步分析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着力提高集体经济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建国初期,我国就开始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由于当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实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对“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能力”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确定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并初步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分解为国家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国家自主创新的产出能力、国家自主创新的扩散能力和国家自主创新的支撑保障能力四个一级指标,且将一级指标细分为十六项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少华 《特区经济》2006,(4):246-24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进一步明确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实施激励、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文章从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加快中小企业板建设、设立创业金融、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是新时期中国科学发展的主旋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本文从财务视角探讨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如何提升企业财务能力,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玲 《辽宁经济》2007,(3):21-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起着关键和核心的作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国家利益来看,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叶帆 《发展》2006,(2):27-29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固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金融工程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全球金融的创新发展起来的。当前,我国金融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建立金融市场化体系;健全国家金融监控体系,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金融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金融部门的运营水平;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努力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工程的创新力度,不断增强金融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注重相关部门的合作,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金融工程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联盟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博  冯海湘 《特区经济》2008,(5):126-128
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呼吁自主创新联盟。在自主创新联盟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对借助自主创新联盟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太原高新区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科技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自主创新科技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增强科技投入能有效提高科技产出水平;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对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数;总产值和国内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在自主创新产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太原高新区在加强自身人力和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注重新产品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黄少波 《特区经济》2007,216(1):116-117
在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主创新的特点和要求,界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内涵,构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大型工业企业、中小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国外投资的技术转移和扩散、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经济结构等六个方面,综合阐述了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迫切性.进而,从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健全国家技术交易体系这五个角度,分析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少波 《特区经济》2007,(8):219-22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我国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政府作为推动自主创建设的一个重要主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在行动时正确定位、并在重点工作领域内以适当的工作方式发挥作用非常关键。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政府在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体系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对自主创新认识的落后,科技投入不足和管理体制落后等。所以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通过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结合,推进自主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分成制教育金融投资基金:机制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创新的本质是资金供求双方合作性质的创新,但单个供资方会面临非系统性风险、甄别能力、增值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具有解决这些难题的功能,将该制度引入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是更为深刻的金融制度创新。一方面,基金特征可以放大分成制下教育金融的优势功能;另一方面,投资对象由企业转化为人力资本积累者,表明基金现金流回报基础的变化。这表明基金经理人应当具有基于现金流回报的特定的尽职调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德新  王明安 《特区经济》2008,(11):130-131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市场需求,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限制了这种需求,从而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为此,必须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明晰产权制度,健全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上入手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审慎经营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金融不愿对其提供资金支持,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为弥补市场失灵,政策性金融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首倡诱导与虹吸扩张功能,在企业成长的初期阶段,构建政策性金融体系以支持并诱导更多商业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