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民间面具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真实的写照、符号化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记录了自己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藏族民间面具艺术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他在发展中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彩.  相似文献   

2.
藏族民间面具艺术以繁多的品种样式,自成体系,根据表现内容、形式、样式特点和使用材质,藏族民间面具艺术大致可分为平板式面具、半立体面具、立体面具三大类;按形态来分,可分为硬塑型和软塑型两大类;按使用的材质和创制手法,可分为泥塑脱胎纸或布壳面具、布质面具、皮毛质面具、木面具、金属面具、石面具、泥塑面具等;按面具造型型制,则可分为以人物为基型的人物面具和以动物为基型的鸟禽灵兽面具和拟人化的动物面具.  相似文献   

3.
藏族民间面具艺术由于形成历史久远,文化积淀厚重,所表现的内容、形式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风格特色.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可分为原始祭祀面具、宗教面具、藏戏面具、民间歌舞说唱面具四大类,其中宗教面具又可分为"羌姆"面具和"悬挂"面具两类.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藏族面具艺术作为宗教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载体,它的起源可追溯至1400年以前。“羌姆”面具艺术作为一种凝固着藏族悠久、凝重的文明发展史真实的写照物。  相似文献   

5.
神品酥油花     
藏族酥油捏塑亦称酥油花艺术,是藏族寺院宗教艺术和民间大众艺术中最受人们喜闻乐见,充满吉祥喜庆色彩的艺术珍品。它是地道的雪域本土民间传统艺术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法、使用特殊材料、植根于高寒地域,属于藏民族独有的艺术奇葩。酥油捏塑是藏族艺人利用当地高寒气候条件,高原特产酥油具有凝结不化的特点,在酥油里伴以各色矿物颜料,以酥油代泥,用手捏塑的特殊雕塑造型艺术形式。是古老的藏族本土宗教——苯教文化、藏族民间文化的共同产物,藏传佛教艺术沿用了这一形式,并使之发扬光大,成为集宗教性、世俗性、实用性、观赏性、审美性极强的多功能的藏族造型艺术形式。酥油捏塑的形制类似于雕塑中的浅浮雕,高浮雕,透雕,贴塑,也有近似三维的立体圆雕形  相似文献   

6.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十分普及而又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之一。 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符,是极具本土地域风格特色和民族民间风采神韵的藏族石刻文化的特殊形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藏传佛教美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审美意义和神圣而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是藏族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人物,《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历史上的一部伟大的史诗,格萨尔说唱是藏族民间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格萨尔说唱艺人西藏历史上的一大奇迹,格萨尔研究是中外藏学界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一个绚丽的格萨尔文化。  相似文献   

8.
擦擦作为佛教文化的产物,常以成千上万之数,祭供堆放于朝佛圣地、神山圣湖、名寺古刹。它以精微细腻的刻画,生动活泼的造型,质朴纯真的韵味,玲珑小巧的体貌,绝少张扬的个性特征而别具一格,并以其表格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采自成体系。 擦擦是藏族民间美术中与玛尼石刻、风马旗经幡、酥油塑等宗教艺术争奇斗艳的姊妹艺术。  相似文献   

9.
八角唐卡艺术村位于拉萨市八角北街15号。八角街是拉萨民族的商业繁华之地,寸土寸金,店铺多如牛毛,且多为经营藏族艺术品。在这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八角唐卡艺术村的规模使它具有了宠大与细致结合,华丽与粗犷兼容,前卫与乡村并存的风格。八角街的店铺大多是方寸之地.以经营某一类物品为特色,或藏族服饰,或手工装饰品,或民间工艺品,与此不同,唐卡艺术村则显然是一种独特的思  相似文献   

10.
八角唐卡艺术村位于拉萨市八角北街15号。八角街是拉萨民族的商业繁华之地,寸土寸金,店铺多如牛毛,且多为经营藏族艺术品。在这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八角唐卡艺术村的规模使它具有了宠大与细致结合,华丽与粗犷兼容,前卫与乡村并存的风格。八角街的店铺大多是方寸之地,以经营某一类物品为特色,或藏族服饰,或手工装饰品,或民间工艺品,与此不同,唐卡艺术村则显然是一种独特的思  相似文献   

11.
张均  张鹰图 《西藏旅游》2012,(12):124-125
在谈论西藏传统服饰文化时,特别是在提及佩饰时,人们总是把目光聚集在藏族佩戴的金银、珊瑚、蜜蜡等首饰上,常常会忽略藏装的必备之物——腰带。藏族腰带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其实也是藏族装饰艺术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玩转雅砻     
《西藏旅游》2013,(2):9-9
去雅砻文化节疯玩吧。 这里是西藏歌舞艺术的博物馆,久河卓舞、扎囊果谐、陇巴郭孜……来自山南各个地区的民间艺术团,在雅砻剧院和体育场表演丰富多彩的歌舞,一定让喜爱歌舞的你大饱眼福。或者,去体育场参加藏民族传统体育大赛,和朋友来一次押加,看谁力气大,抱一抱200公斤的大石头。如果你是戏曲艺术的爱好者,那就坐下来听听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参悟那蓝白面具下的长歌古韵。  相似文献   

13.
“神变画师”郎卡杰,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题材涉及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其中,郎卡杰画派技法高超、风格独特,影响着以炉霍为中心,北至阿坝、南至理塘的广泛区域,传承至今已有近400多年的历史,是康巴藏族地区唐卡绘画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事物是具备恒远生命力的,它的召唤像穿越岁月与时光长河,生生不息。藏族地毯作为藏族家庭居室、寺院经堂及社会活动场所的重要用品,有着漫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它的色彩与符号会令首次接触者产生敬畏之心。无论是否熟悉藏毯的人,看到第一眼都会被它的美所惊艳。地毯上的花纹图案鲜艳夺目,从捻毛到织毯、修剪都是手工操作而成,柔软而细腻。藏族织毯工艺,既是藏族织染技艺的荟萃,也是藏族民间美术的杰作,有着独树_帜的文化意韵。自藏族织毯工艺诞生的2600年历史以来,它已成为藏族古老又新潮的一种珍藏所在。  相似文献   

15.
艾轩 《西藏旅游》2006,(6):85-87
贺德华,四川成都人(满族)。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200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舞美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委员,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专职美术师。擅长藏族题材写实油画,从七十年代至今长期深入生活于西藏边防、西藏阿里地区以及四川藏族地区。深深的被那里的民俗风情所吸引,创作了许多反映藏族牧区生活以及红军经过草地题材的油画。多次获国家、四川省、全军等艺术奖项,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美国、瑞士、日本、台湾等收藏家收藏。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以藏族社会为客体的法人类学研究逐年增多,但研究本身要么流于宏大场面,要么专注于具体规则本身,脱离生活实际,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联系性等问题把握不够准确。笔者通过深入代乾村,与村民朝夕相处,切身观察和体验其生活过程,从微观上了解民间生活现实样态的同时,挖掘和提炼隐含其中的生活规则,以及这些规则发挥作用的过程和内在机理,以正确认识民间规则的价值、功能,以及它对于国家法律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玲辉 《西藏旅游》2012,(9):144-147
西藏地区地势高亢,地形复杂,受高空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等影响,形成了以低温、干燥、多风、缺氧,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显著的高原气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养生知识,靠口耳相传、代代接替,保存于民间,形成了适合于高原环境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拉萨,丝绸一直深受藏族人们的喜爱。家家户户的藏族妇女部备有几套绸面藏装。每逢盛大节日,但见一片五彩缤纷,各色丝绸藏装绚丽夺目。考察藏民族与丝绸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汉朝。当时的丝绸、瓷器、成为世所瞩目的贸易产品。西汉时,以敦煌郡为中枢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有几条主要的干线,其次还有无数民间古商道构成的通道。从《史记》的记载中可以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不仅为开发祖国边疆、巩固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自己非凡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风格的精神财富——藏民族说唱艺术、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20.
萨沙 《西藏旅游》2011,(8):102-103
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物工作者在古格王国遗址调查对,发现了一个骷髅面具。面具最中间用两层布黏在一起,里外两面糊了两三层纸。面具外面,薄薄地涂上了一层粘土,并粉刷成白色:眼窝、脸部下方一些地方则溶咸淡红色。当考古工作者找到这个面具时,惊奇地发现糊面具的纸写满了葡萄牙文的《圣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