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制于新自由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的不断发展,以商事仲裁为蓝本的投资仲裁机制身陷“正当性危机”,参与投资的多方主体权益及价值发生冲突,多元要素的“非对称”安置致使全球投资治理体系出现“失衡”乱象,多边层面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谈判陷入困境。与之不同,中国在多边平台上提出投资便利化议题。该议题以“建设性”的可持续发展为内涵,通过争端前、争端中以及替代性解决方案等模式,调和投资治理中的原有主体间“对抗性”的内生矛盾,为现阶段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瓶颈提供示范路径。中国作为全球投资流动的双向大国,有需求亦有责任参与到多边改革进程中,秉持“全时、全体”的可持续理念,对“公私”权利进行再分配,对“南北”利益进行再配置。通过调整并更新现行投资规则,试行从双边实践、区域构建再到多边探索的改革路径,向多边投资机制改革贡献更为可持续的全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储蓄向投资转化存在着渠道单一,效率低下,风险集中于银行,家庭主体直接投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应从发展新的投资品种,深化银行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银行关系,推进利率改革及企业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储蓄向投资转化存在着渠道单一、效率低下、风险集中于银行、家庭主体直接投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提高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 应从发展新的投资品种、深化银行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银行关系、推进利率改革及企业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具有全面性、久远性和战略性。又由于投资活动涉及到各类投资主体的切身利益及相关部门、地区、单位的利害关系,因此决定了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党中央、国务院对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非常重视,30年来,出台了很多改革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进行了不少可贵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科技产业现行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投资风险责任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有效的投资调控体系、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展缓慢等诸多问题。完善高校投资管理和经营机制。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归位,明确各类投资主体的分工是目前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高校科技产业投资体制改革,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高校科技产业出资人制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和高等教育改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公平和投资主体的视角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变革,借鉴人力资本理论,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的变革仍需解决主体多元化、民营化等深层次问题,以推进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产权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的本质是人力资本产权投资,其投资风险相对于非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较大,因为它的投资对象是不确定性更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这类投资即使顺利完成投资过程,但由于人力资本与其载体不可分离,所以在人力资本支配过程中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人力资本产权投资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各投资主体的利益目标的差异性决定了其投资源于不同的动因。与物质资源产权相比,人力资本产权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投资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由于教育投资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思想的,因此,对教育的投资比对物质资本的投资要复杂,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当教育投资主体与教育投资对象不同时,可能会引起教育投资的套牢,而当二者合一时,又会(因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个体的财富约束)引起教育投资的不足,由于教育所形的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教育投资主体与教育投资对象适当的分离是必要的,而解决由于这种分离可能引起的投资主体的套牢在于使教育投资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政府投资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投资活动,是政府财政支出中有别于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的部分,包括年度财政建设性支出预算安排和其他来源于财政性资金的资本性支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云南省应通过改革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投资瓶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把国家投资定义为指国家作为投资主体所进行的国内国外各种社会投资,私人投资是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我国私人投资在准入门槛、融资渠道和归属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私人投资的自身问题,消除国家投资对私人投资的不良影响,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谢志华 《新智慧》2004,(10A):13-14
最近,国务院决定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职能,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这一改革目标完全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的,它能真正实现投资主体的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本就投资体制改革几个有关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巳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政府在引导规范投资主体行为时应考虑教育产品的特殊性及教育投资收益的特征,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产业。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和全国一样,各级财政投资新建了众多大中型灌区水利基础设施,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等的影响,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在投资使用管理上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管理主体复杂、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这就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采取改革性举措,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制度体系,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好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使用的综合效益,推动我国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地勘投资增量,硬化地勘投资预算约束,提高地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勘投资政策目标主要表现为由单一的国家投资主体转变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部门自筹资金、外商投资等多元化地勘投资主体;由单一行政手段调节地勘投资转变为以经济手段调节地勘投资。实现地勘投资活动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实现地勘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投资主体和非政府投资主体。政府投资主体主要承担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投资项目,如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勘查项目;非政府投资主体主要受市场机制调节,按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6.
王春正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努力为各类投资主体创造公开、公平的投资环境,建立了有利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研究了在中央、地方多级政府框架内水利投资主体的构建问题。我们构建的博弈、数理模型显示,在多级政府框架内,水利投资存在两难的困境:一方面以国债为主的中央水利投资蕴涵着未来较大的财政风险,而地方政府发债却可能引致更大的财政风险。因此,建立以流域机构为主的投资主体是解决多级政府水利投资两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是未来水利投资的重要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东道国的政治性因素会使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改变,带来财产损失和人员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会加强审查和限制外来投资的主体,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式、投资区域的选择和投资产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由于教育投资的对象是人 ,而人是有思想的 ,因此 ,对教育的投资比对物质资本的投资要复杂。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 ,当教育投资主体与教育投资对象不同时 ,可能会引起教育投资的套牢 ;而当二者合一时 ,又会 (因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个体的财富约束 )引起教育投资的不足。由于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 ,教育投资主体与教育投资对象适当的分离是必要的 ,而解决由于这种分离可能引起的投资主体的套牢在于使教育投资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与实物性的资本投资比较,研发投资具有知识性、无形性、高风险性等特征。不仅仅是在高新技术类企业中,研发投资已经成为企业长期资本投资的主体内容,更成为决定企业价值创造实力、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本文数据显示,2008—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支出增长平均达到4.77%,而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仅为0.21%;以研发投资为主、固定资产投资为辅的创新型企业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主体,非实物投资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之一;与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研发投资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决策得当能够带来更多的企业价值;由于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研发投资往往具有更高的风险程度,从而造成较高的资本成本水平;在创新型企业中,较高的收益水平可以有效地弥补资本成本水平的提高,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