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被大量投资建设,制约各地经济发展的因素被逐渐消除。但是,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差距,尤其是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仍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2006—2010年这5年间公共投资对于东、西部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有直接关系。外商直接投资造成了我国东、中、西部出口能力及资本形成速度的差异并进而导致了三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出现反向增长的现象,并导致了三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文章以工业化为分析起点,通过引入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投资资金来源结构等变量,从时  相似文献   

4.
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东、西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差距,东、西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却没有显著性差异;东、西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构建旅游投资集聚(IA)、投资效率(ICOR)和旅游经济差距(EG)理论模型,采用J-B熵指数、增量资本产出比、变异系数和联立方程模型测定和检验了三者的发展态势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旅游投资总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区域内高投资集聚度是主推力。旅游经济差距呈收敛态势,其中西部地区差距是造成全国总体差距的重要原因。旅游投资效率处于稳步提升中,且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旅游投资集聚、投资效率与旅游经济差距具有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旅游投资集聚与投资效率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失衡问题,即经济方面的东重西轻,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巨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税收优惠政策是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为例,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详细阐述了税收优惠实施五年来的政策绩效,以及影响政策绩效的其他政策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实施之后,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较过去确实相对下降了,这与理论上对政策效果的预期完全吻合,但东、西部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还在继续扩大。此外,出口退税与涉外税收优惠等其他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国区域税收优惠的政策绩效。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并在此差异的基础上,建立西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国内投资与FDI不存在挤出效应,也不存在最低人力资本存量限制等结论,为加入WTO后,我国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来自投资差距。本文根据我国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现状,分析造成投资地区差距的形成因素:天然区位因素,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倾向因素。从而给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来自投资差距.本文根据我国内资、外资地区差距的现状,分析造成投资地区差距的形成因素:天然区位因素,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倾向因素.从而给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中国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配合西部大开发,缩小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发展差距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作用已经逐渐显露。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长江流域与全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对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江流域作为中国唯一的连接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自然通道,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长江流域由于自然的阻隔使其形成了3个区段,即上、中、下游和独立的经济区。因此,加快流域的通道建设、改变地区分割的局面不仅可以使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实现一体化发展,而且可以实现流域与其它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林睿 《西南金融》2006,(4):22-23
虽然西部大开发5年来投资大幅增长,但东中西投资比重5年来一直保持在58:22:20左右,呈现一种难以突破的超稳定结构,尤其近两年差距出现抬头趋势。其原因,除经济基础、区位条件、思想观念、国家政策向东倾斜外,项目布局和产业政策是更重要的原因。货币媒介和复杂的金融运动不仅掩盖了差别政策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的效应,而且因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了再分配效应。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需要从布局方面对政策进行审视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内蒙古12盟市2000年至2009年10年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地方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引入了各盟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总消费增长率、劳动力供给增长率、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周期等作为控制变量。将12盟市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中、西部研究税收对经济影响的地区差异,发现中部的税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内蒙古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效用存在显著的跨区差异,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金融非均衡与金融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严重 ,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必须解决以社会资金配置不均衡为特征的区域金融非均衡问题。当前拓宽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的融资渠道 ,加快中西部金融政策调整 ,是实施中西部开发 ,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资源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期,积极参与、有效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实观商业银行自身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差距扩大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金融政策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应当关注城乡差距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如何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更显紧迫,本文就此以南康市为个案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袁芳  李京 《中国外资》2010,(16):18-19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年来外资流向我国西部地区的速度加快,但是外资的不均衡区域分布仍然明显。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影响外资向西部转移的阻碍因素,提出促进FDI向我国西部转移的对策建议,以推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2003—2007年中国西部7个、东部12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通过对全国情况和东、西部各自情况的广义最小二乘面板数据回归情况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吸引FDI的情况,归纳出东、西部各自吸收的FDI的特点,并主要对东部和西部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不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年来外资流向我国西部地区的速度加快,但是外资的不均衡区域分布仍然明显.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影响外资向西部转移的阻碍因素,提出促进FDI向我国西部转移的对策建议,以推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在各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贡献弹性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基于这一结论,我们提出建立动态的区域金融发展协调机制,逐步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