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永强 《金卡工程》2009,13(3):50-50
管制刑是我国所独创的一种刑罚,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今天,管制刑的执行面临诸多问题,难于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功能。因此,必须对管制刑作出必要的改革,完善立法,改革执行机构和执行方式,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要求,确保管制刑刑罚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董耿耿 《金卡工程》2009,13(7):91-91
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特殊预防针对具体犯罪人实施不同的刑罚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一般预防则通过刑罚的威慑、安抚和教育功能预防社会上的其他人犯罪。然而,无论是特殊预防还是一般预防,它们在实现的过程中都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不能完全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因此它们的实现在实践中都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3.
张敏 《金卡工程》2010,14(8):160-160
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尚未建立起相关的刑罚原则和具体制度。同样,在调研领域,也大多侧重于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的研究,很少涉及刑罚适用问题。本文认为应确立未成年人重新故意犯罪不适用非监禁刑的思想,首先考虑从轻处罚而不是减轻处罚,改变目前对于未成年人刑罚单纯轻缓化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4.
章虹 《金卡工程》2010,14(8):16-17
随着世界行刑社会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非监禁刑罚在实践中的适用比例逐渐增大,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要。[1]但实践中,监所检察部门对于非监禁刑罚执行的检察监督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融犯罪刑罚适用的原则是指贯穿于金融犯罪处罚全部过程,对金融犯罪的量刑及刑罚执行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包括金融刑罚的立法、司法和行刑原则等。在刑罚理论上及立法规定中虽然没有对金融犯罪设定特别的惩处原则,但是刑法的一些一般性原则如罪刑法定、适用刑罚平  相似文献   

6.
徐学美 《金卡工程》2009,13(8):75-75
英美法系国家为了在刑罚观上恰当地回应其犯罪观,大陆法系国家为了满足刑罚轻缓化的刑罚潮流,在近代都给予罚金刑相当程度的重视。考虑到罚金刑的力度较轻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罚金刑在我国的适用形式应该是与自由刑合并适用,单处罚金应慎行。罚金刑的执行难问题不及在中国出现,几乎每个设置罚金刑的国家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郑永平 《金卡工程》2010,14(8):28-29
刑法的谦抑精神要求刑法不能过多地干预经济生活和轻微的违法行为,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假冒伪劣"行为往往无法自行停止而滑向罪恶的深渊,刑罚作为最为严厉和惩罚最彻底的措施,是保证其他措施有效的坚强后盾和阻止"假冒伪劣"行为的最后防线,具有其他措施无法比拟的特殊预防作用和一般预防作用,如果缺少刑罚这个最底线,那么消灭"假冒伪劣"行为的措施无异是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8.
胡卓敏 《金卡工程》2010,14(8):174-174
死刑缓期执行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项制度,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这项制度对于减少死刑的适用有很大的的帮助,有利于更好的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权利,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贯彻刑罚重在教育而非惩罚目的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监外执行是我国刑罚执行的一种,是指对符合法定情形的罪犯采取不予监禁。放在社会上交由基层组织监督和基层公安机关执行相结合的刑罚执行活动。监外执行罪犯包括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五类罪犯。由于监外执行制度的落实措施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致。某些法规适用对象的界定也不够明确,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出现许多不一致的操作,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杨猛  叶琦  周子简 《上海金融》2023,(6):46-55+79
证券犯罪从业禁止作为刑事制裁体系的内容之一,其解释适用受到新《证券法》实施的间接影响。原因在于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适用需以“证券犯罪成立并刑罚执行完毕”为前提,所以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规范性认定实际上是依次经历了证券违规、证券犯罪、刑罚执行到从业禁止多重形塑的结果,即新证券法的修订内容通过与刑事立法的跨法域衔接,在影响证券犯罪认定的基础上,间接地影响到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具体适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证券法》将违法主体范围扩大,间接影响到证券犯罪从业禁止适用的主体范围;第二,新《证券法》将行政处罚幅度升级,间接影响到证券犯罪从业禁止适用的刑罚种类;第三,新《证券法》新增行政违法行为,间接影响证券犯罪具体犯罪构成项下从业禁止适用的认定。在实质化证成该间接影响的基础上,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具体刑法适用应当从以下路径展开:第一,对于总则性规定的间接影响,在适用的刑种以及刑罚执行方面应当将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二,对于分则性规定的间接影响,应对证券犯罪中疑难罪名的行为类型做出具体判断,即中立职业行为结果归属的排除;内幕交易行为的适度扩张解释;诱骗、虚假交易行为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11.
梁彩雯  苏丽萍 《金卡工程》2010,14(7):102-10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方式,顺应了刑罚发展历史潮流。在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试点和理论研究,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工作已经开始,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关键阶段,关乎着政策目标能否实现.而在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可以增加公民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度,降低执行成本,能够更好地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现阶段的研究多侧重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而对执行中的公民参与还不够重视.本文就是针对公共政策执行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障碍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讨论,以求对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钊 《金卡工程》2011,(4):36-37
劳动教养和保安处分都是应对犯罪,刑罚进步的产物,适用于具有特定人身危险性的实施了轻微违法犯罪但不至于给予刑法处罚的人和有再犯倾向但不适合刑罚处罚的人.它们以事前预防,教育矫正的方式,弥补了刑罚处罚犯罪的不足之处,完善了刑罚结构体系,对防卫社会、遏制犯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就这两种制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粗略探讨我...  相似文献   

14.
黄巧琳 《金卡工程》2009,13(8):39-40
减刑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是对罪犯在服刑期间良好表现的刑事奖励措施。本文对减刑的适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主张严格掌握减刑的适用标准,并完善程序设置、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它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历史源源流长,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中似乎仅有我国的历史记载从未断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由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几千年的以刑治世的时代中产生过形形色色的刑罚,但是只有一种刑罚从远古时代一直沿用到今天,或许还将会继续沿用下去,继续见证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那就是死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并由此改变着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继而改变了死刑的适用和执行方式。在此,本文想从我国法制史的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并结合现在的中国对死刑的适用来探讨一下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对死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东 《金卡工程》2010,14(5):155-155
刑罚是国家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惩治措施。刑罚及时适用,能够减少犯罪人的再犯和潜在的犯罪人的初犯。刑罚如果不能及时适用,将增加犯罪人的再犯、犯新罪和潜在的犯罪人的犯罪。  相似文献   

17.
陈宇 《金卡工程》2010,14(10):150-151
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但是我国缓刑适用的条件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从形式、实质及排除条件三个方面加以完善。形式条件方面,完善缓刑的适用刑种,将罚金刑增加为可以适用缓刑的刑种,同时限制执行环境和负担条件;实质条件方面,在立法中列举出来常见的应当适用缓刑的情形,并规定对犯罪分子进行人格调查的程序;与此同时,将严重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罪种和累犯、常习犯排除在缓刑的适用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8.
杨月斌 《上海金融》2006,(12):51-55
针对现代金融犯罪性质和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经验,文章提出对我国现有金融刑罚规定进行配刑设置和结构调整,改革和完善“以适用和扩大资格刑、加重财产刑、创设劳务刑为主,灵活掌握多刑种并科、易科,适当运用自由刑为辅,审慎适用生命刑为补,逐步废止死刑设置”的现代金融刑罚理念和新型刑罚配刑模式,从而实现金融刑法综合功能,维护金融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19.
均衡分析既是西方经济学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都广泛地运用了均衡分析方法,从而分析了宏观经济均衡条件,建立了宏观经济均衡理论,达到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研究目的。与西方经济学"将均衡建立效用价值论基础上"、"分析物质产品供求均衡"、"侧重揭示社会经济体如何从不均衡走向稳定的均衡"、"只研究均衡一般而不研究均衡特殊"等特点不同,马克思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则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不仅研究了"均衡一般",也研究了"均衡特殊",侧重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如何从稳定的均衡走向不均衡,从而达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刘娟 《金卡工程》2010,14(8):181-181
刑罚目的作为刑事法律活动结果的预先性反映,是立法者和司法者在实施具体的刑事法律活动前预先具有的一种观念。报应性的目的论和预防性的目的均有合理的成分。我国刑罚的目的应强调保障人权的同时,注重惩罚、教育、威慑、安抚和预防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