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警察系统的现状 所有的电子警察系统都是由检测控制单元、抓拍单元、远程传输单元组成.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如下所述: --检测单元 目前检测方式主要是使用环形线圈检测方式.虽然有路面施工的麻烦,但环形线圈可达99%的检测精度还是吸引了绝大多数的用户.线圈检测的致命弱点是要在已有路面开槽施工,这对于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和各交通干线日益拥堵的大城市来说,是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路段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现象,对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取证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便携式应急车道电子警察这一取证方式,并对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交通违章检测系统或交通管理监控系统俗称"电子警察"."电子警察"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应用多年.一九九七年,国内少数几个大城市开始安装"电子警察",并正式投入查处交通违章的工作.当初采用的"电子警察"属国内第一代产品,主要采用车辆检测和光学照相等技术,查处闯红灯交通违章行为.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现有"电子警察"种类及其发展趋势 广州市现有"电子警察"系统包括机动车冲红灯自动拍摄系统、闭路电视违章抓拍系统和雷达测速超速拍摄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前端以各种方式摄录回来的违章图像、图片等数据通过多种信息载体统一收集到专门的电子警察违章处理单位.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现有"电子警察"种类及其发展趋势 广州市现有"电子警察"系统包括机动车冲红灯自动拍摄系统、闭路电视违章抓拍系统和雷达测速超速拍摄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前端以各种方式摄录回来的违章图像、图片等数据通过多种信息载体统一收集到专门的电子警察违章处理单位.  相似文献   

6.
【前言】电子警察系统在我国有十多年的应用历史,其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但遗憾的是尚没有人专门对电子警察系统作系统性论述或定义,本文作者负责过多个电子警察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相信本文中的电子警察系统观点会有益于业内人士。  相似文献   

7.
“电子警察”及其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上期<电子警察专题·应用篇>向读者介绍了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江苏四市一省电子警察建设使用情况;本期<技术篇>将从电子警察的应用、系统设计与结构分析和功能实现、信息应用系统、系统技术分析等几个方面进一步解析电子警察.但限于篇幅,不是所有技术稿件都能得以展示,在此表示歉意!此外,由于工作失误,上期<应用篇>中<广州市交通管理"电子警察"建设方案的探讨>一文只刊登了一半,这期重发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8.
按照全年报道计划,2003年第六期为<电子警察专题>.虽然过去对电子警察也略知一二,但当组织、策划任务落到我头上时,还是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因为此前所能见到的文章、资料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于是,第一反应是上网搜索任何有关电子警察的只言片语.但令我失望的是,除了搜索到几十家电子警察的集成商、产品供应商的简单的广告宣传外,几乎没找到一篇哪怕是定义电子警察概念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设计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管理,促进机动车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我们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查处违规肇事车辆,开发设计了"移动电子警察".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99年,吉林市在16个路口安装了42组JL300型电子警察设备.通过四年多的使用情况来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暴露出该型号电子警察系统的许多问题,总的来说是喜忧参半.JL300型号电子警察设备是由普通光学相机+车辆感应线圈+闪光灯装置组成,这种型号的电子警察目前看来,技术上已经落后,其优势在于它的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安装方便、像片的分辨率高.但同时它的缺点也是其设备不可避免和无法改进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内"电子警察"一词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在字、辞典中并无法查询或者检索到其相关的定义和解释,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自"电子警察"一词诞生至今,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现在和将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电子警察"一词仍然会大量使用.作为知情者,我们来追述一下"电子警察"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总结电子警察系统的现状和需求.提出电子警察系统已进入了功能完善阶段.但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电子警察本身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和管理妁问题等.并提出了电子瞽察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机电工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监控系统上,共分为三部分:一般路段的监控系统、隧道监控系统和雾区路段监控系统.一般路段监控系统包括路段车辆检测器9台、立交摄像机6台.  相似文献   

14.
路径识别技术选择的基本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择多路径的识别技术时,应该进行以下基本考虑:1、路段投资关系对识别技术选择的影响路径识别技术的应用是为解决路网内通行费的拆分问题,但是当路网中某多路径路段均属于同一业主单位,此时并不需要拆分通行费,当不是出于业主内部管理需要完全可以不必对多路径进行识别;即使是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选用识别方法时也应该尽量选择简单、经济的方式,采用内部简单协商的办法确认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电子警察抓拍系统是为了制止交通违章而出台的一整套方案,可以为整治车辆违章提供全天候、严格且可行的解决方案.几年来,各大中城市均在此方面做过有益的尝试,但使用情况总的来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电子警察抓拍设备存在许多缺陷,限制了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国内有很多厂家在生产不同品牌的"电子警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就种类而言,有"地感线圈+摄像机(数码相机)"和"视频检测+摄像机(数码相机)"之分;就功能而言,用于抓拍闯红灯违章车辆;就产品的技术指标而言,都夸其好,但用户认为不全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和驾驶员数量剧增,随之而来的交通违法案件及由此引起的交通事故呈几何级上升趋势,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为此,各地交管部门在不断增加警力情况下,广泛运用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记录系统(俗称电子警察)等技术设备进行非现场执法,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遏制机动车违法行为,降低事故率。电子警察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和驾驶员数量剧增,随之而来的交通违法案件及由此引起的交通事故呈几何级上升趋势,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为此,各地交管部门在不断增加誓力情况下,广泛运用道路交通违法监测记录系统(俗称电子警察)等技术设备进行非现场执法,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遏制机动车违法行为,降低事故率。电子誓察系统在不断普及推广过程中,不可避免暴露出了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非规范执法和技术缺陷两方面。由于交通事件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电子警察所涉及的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杜宝良事件”,更是把电子警察及交管职能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各大城市.欠费违章车辆招摇过市.各种违章行为层出不穷;车辆盗窃案件也时常发生.涉及机动车的各种经济和刑事案件屡禁不止.给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和公安刑侦等带来了众多问题。而目前安装的电子警察系统只具有以图片或录像方式记录车辆的功能,不能参与车辆稽查、布控,拦截目标车辆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概述目前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一般采用三级结构,分别是省通信中心、路段通信分中心、通信站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一般采用干线传输和接入网传输相结合的方式。在接入网传输中一般采用155Mbt/s或622Mbt/s传输速率的SDH/MSTP系统,传输通信、监控、收费等系统信息;干线传输一般采用622Mbt/s或2.5Gbt/s的SDH/MSTP系统.将各路段的通信、监控、收费数据传输到省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