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下乡是“三下乡”的重头戏 ,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但据了解 ,目前广大农民已不满足科技下乡千篇一律地发资料、讲大课、开方取药 ,他们对科技下乡有许多新要求 ,渴求科技下乡要创新意 ,为他们脱贫致富“架金桥”。要“常”下乡 ,莫“赶潮”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走形式 ,赶潮流 ,无针对性地搞些科普咨询、资料发放 ,而且多为季节性、突击性的 ,农民形容是“热闹二、三天 ,雨过地皮干” ,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渴求科技下乡要“常”下乡 ,最好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 ,常流水、不断线 ,留下一支“坐地户”…  相似文献   

2.
科技下乡作为“三下乡”的重头戏,使许多农民尝到了甜头。然而笔者发现,科技下乡团、组所到之处,面对蜂拥而至的农民,几乎是千篇一律发放资料、品种介绍,专家判断、开“方”取“药”。蔚为壮观的科技下乡“退潮”后,又是一派“衣自飘零水自流”的清冷景象。赶“潮”的农民由于受文化知识水平的局限,对技术咨询或知之不深,或难以记忆,常有短期会常相思的惆怅之感。科技下乡重在开花结果。笔者认为要做到六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形式与实际的结合。要注意科技知识传播的实际应用效果,使第一生产力变成农民的现实财富。二是短期与长期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送科技下乡,对各地的增产增收和农民脱贫致富起了积极作用。但有的地方在送科技下乡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值得重视。一是送科技下乡不一视同仁。过去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送科技下乡对基础好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分发了大量的资料,而对差的地方则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发点资料一走了之。其主要原因是基础好的地方有项目、有资金,送科技下去后有资金投入,成效显著,容易显示出成绩。而差的地方基础薄弱,项目少、资金短缺,科技投入少,科技产生的效益相对差。送科技下乡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基础好的要送,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的一则消息说,在山西农村,来自农业科研机构、技术知识丰富的“洋专家”讲课时无人喝彩,而成长于田间地头、文化水平不高的“田秀才”、“土专家”反倒大受欢迎。为啥?群众说,“洋专家”各种名词、术语大多,咱听不懂;“土专家”尽是乡间“土”语,通俗易懂,亲切实用(际),示范作用强。由此引发了笔者关于科技下乡的思考。 近年来,科技下乡红红火火,农民解众从中受益匪浅。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专家讲技术课专业性太强,名词术语、英文字母作代号一大堆,群众反映听不懂;有的专家由于准备不充分,讲课时千篇一律,和当地实际结合不密切,指导性不强,不对农民胃口,操作起来很困难;相当多的地方搞科技下乡是各部门  相似文献   

5.
科技下乡 ,指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走出科研部门 ,走进农民中间 ,把先进的、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传授给他们。令人遗憾的是 ,这项活动在不少地方却没能真正办好。比如 ,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活动只在乡镇里搞搞 ,村组里依旧冷冷清清 ;有些赠送给农民的科技书籍虽送下“乡”了 ,但都堆在乡镇办公室里起不了作用 ;有的科技讲座、科普展览 ,场次似乎不少 ,却仅仅限于乡镇政府大院内 ;还有的仅仅是走马观花 ,“科技下乡”成了“访问参观”……对这些变了样的科技下“乡” ,农民们深感失望。变样的科技下“乡”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真心想为农民…  相似文献   

6.
报载,去年安徽省临泉县农业局打破送科技下乡的常规,先由各乡镇和农民根据时令上报技术难题,确定“菜单”,再及时安排专家下乡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难题,给农民送去一份精美的“菜肴”。  农民“点菜”,专家“做菜”,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  近年来,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就是把张三缺少的技术送给了李四。而农民根据…  相似文献   

7.
农民“点菜” ,专家“做菜” ,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 ,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近年来 ,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 ,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 ,就是把张三缺少的技术送给了李四 ,不对路。而农民根据时令和生产实际上报技术难题 ,确定“菜单” ,由农业专家“做菜” ,这样的“菜肴”适合农民的口味 ,农民爱吃 ,到嘴到肚 ,哪有不欢迎的 !农民“点菜” ,专家“做菜” ,增强了下乡科技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现在,农民对干部下乡有几盼几厌:一盼多讲政策,厌强迫命令。盼望干部下乡多向农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政策。厌恶不讲政策不做工作,以势压人,强令农民缴钱缴粮,干这干那。二盼科技信息,厌盲目指挥。盼望干部下乡多带科技知识和农产品供求信息,指导农民生产、经营。厌恶不懂农业科技,不了解市场信息,不懂装懂,指手划脚瞎指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学科技、用科技和“三下乡”活动的推动下,贵州省雷山县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走村串寨入户,常常可以听到农民转变传统观念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子主“家政”父当“助手”自古以来,雷山农村就有“父在子不当家”的传统观念。随着农村文化科技知识的不断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科技当家,干啥啥发。由此,一些不懂科技的“老把式”主动让有文化、懂科学的子女当家“理政”,自己则乐于当“助手”。望丰乡望丰村有户农民,父亲是文盲,当了几十年家,仍没有甩掉贫困的帽子。1990年,具有初中文化的儿子外出拜师学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都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每当下乡看到人头攒动的活动场面和手拿科技资料的老农的笑脸,笔者想到的是一个与此相关联的问题———乡下科技。科技对农业的增产增效作用十分显著。为了使农业科研成果尽早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各地想到了“送”科技下乡这一途径。但是,在笔者看来,这“送”只是治标之计,非治本之策。真正的治本之策还在于“乡下科技”本身的发育和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乡下科技”的状况实在令人感叹。首先,一些基层领导科技意识不强。在这些地方,科技是写在文件上重要,说起来重要,而…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报》2000年8月24日载,安徽省临泉县农业局打破送科技下乡的常规,先由各乡镇和农民根据时令上报技术难题,确定“菜单”,再及时安排专家下乡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难题,给农民送去一份精美的“菜肴”。农民“点菜”,专家“做菜”,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近几年来,各地的“三下乡”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然而,由于科技下乡一般都在“逢年过节”开展,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此,笔者建议:一是办好乡镇文化站,常年组织开展“科技电影”、“科技磁带”下乡活动,以便农民更好地学习掌握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同时,办好乡镇、村图书室,方便农民借阅书报。二是办好乡镇广播站,让农民听新闻、学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天气预报情况、农副产品种植、购销信息,同时办好乡镇农技服务站,搞好农资、农技配套服务和新技术的宣传。三是希望图书销售、发行部门进村入户销售…  相似文献   

13.
近日,江西省丰城市石滩镇副书记蔡学伟对记者说,中央组织这么多专家千里迢迢下乡送科技下乡入户,我们很感动,但是这种活动不可能经常性地搞,而且农民对科技入户的需要是常年的、有不同层次的。因此,农民更渴望建立科技入户长效机制。近几年科技下乡,的确给“三农”带来不少益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禄口镇科协立足于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结对帮扶、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农民致富架起了一座座金桥。 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该协会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都免费送各类科技书籍50册以上,科普资料2000份以上,展出各类展板10多块,并组织农民开展知识大奖赛活动。不仅如此,协会人员还将“三下乡”变为常下乡,把科技下乡作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的第三周作为“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以来,湖南省始终将“科技下乡”列为每年科技活动周的重要内容,紧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围绕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精心部署每一次“科技下乡”活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领导都高度重视“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并在常下乡、求实效上下功夫,认真研究,锐意创新。广大科技工作者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科技力量,为提高湖南农民的科技意识,引导科技植入农村经济,促进湖南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回顾剪辑湖南历年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活动的部分精彩片段,以总结经验,促进科技下乡活动更深入、更经常、更广泛地开展,把我们的美好家园建设得更富饶、更和谐。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平邑县在组织科技下乡的活动中,十分注重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并且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专家,使科技下乡和乡下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科技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时下,科技下乡活动在很多地方开展得轰轰烈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有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三下乡”活动受到农民欢迎。但不少地方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农村生活、生产困难很多,仅靠一时的“三下乡”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各级干部常到农家看看,多做一些实在的服务工作。   现在干部下乡条件好了,工作服务对象、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虽不同 60年代那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但那时干部的艰苦作风值得发扬光大,农民盼望孔繁森式的干部常到农家来。特别是城里的干部也应常下乡,做好本行业的支农服务工作。   干部常到农家看看,实际上是体察民情、调查研究的过程,干部常到农家去,不能为农民增加负担,要…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农村部联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石嘴山市龙泉村开展2021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广校体协积极参与、精心组织。展台前,汪学军书记汇报了中央农广校捐赠的农民教育培训图书教材、报刊杂志、音像资料及在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情况。张桃林副部长对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教育培训的方式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农民教育培训是"三下乡"活动的有效形式,要多向农民赠送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图书、  相似文献   

19.
在宁夏惠农县,生产技术信息传授如今已不再是满堂灌,科技人员可随时根据农民需要,点啥上啥,只要言语一声,便立即到现场为村民“开小灶”。农民群众形象地评价这种新型科技服务是:农民点“菜”专家“炒”。过去,该县农技人员下乡讲课都是事先准备好讲稿,不管农民需求,上台就讲。  相似文献   

20.
下乡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干群关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举措,从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和契机。比如近几年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以及一些面对面的符合群众利益的帮扶活动,都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有些所谓的下乡服务,并不是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上,而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或是看中了群众的钱袋子,借“下乡服务”之名,行捞取私利之实,确是不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