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真正基石,信用问题是造成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以及制约双方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0年山东省寿光市农村信用联社实施以评定信用明星镇、村、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以来,有效地打破了这一“瓶颈”,在广大农村中形成强大的信用冲击波。为农民和党政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启动资金,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排队归还信用社贷款本息成为城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农村信…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显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贷款质量差,收回无保证。基金会归并时,对这部分贷款的认定,信用社、县联社自下而上虽经过了双层把关,进行了严格的“去粗取精”,但因当时受行政干预和某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并入 (收购 )的贷款中掺杂着“水份”不容置疑,主要表现在:有些贷款占用形态不够真实,正常贷款中的非正常贷款显而易见;异地人情贷款较为普遍,信用社对此情况不明,人地两生,管理不便,收回困难;借款人信用观念差,加之对贷款转移到信用社的偏见,赖债逃债现象时有发生;贷…  相似文献   

3.
当一些地方因信用环境差造成农民贷款难、信用社放贷难时,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却涌动着一股诚信的热流,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信用担保协会相继涌现,为农民与信用社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信用社放贷难问题,为实现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如何解决农民贷款难(一) 年初以来,我们襄汾县农村信用社以创建信用工程为龙头,带领全县信合干部职工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方便快捷的信贷方式,构筑了一个富民兴社的“双赢”模式,信用工程也以其巨大的效应赢得了党政的认可、同业的肯定和百姓的赞誉。 一、正确决策 把创建信用工程作为突破口 襄汾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前些年由于部分信用社在市场定位上存在偏差,将大量贷款投向乡镇企业,不仅偏离了支农方向,而且制约了信用社自身经营效益的提高,还不…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临朐县地处沂蒙山区北部,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近年来,临朐县农村信用联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确定的农民增收这一农村工作中心,针对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工作中的“慎贷”和农民“贷款难”问题,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定活动,疏通了支农资金投放渠道,提高了信贷支农服务水平,改善了信用社形象,实现了社兴民富的“双赢”。到2001年11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12.7亿元,较2001年初增加1.72亿元,各项贷款达9.5亿元,较年初增加2.25亿元,…  相似文献   

6.
企业转制:农村信用社如何运作荣国平一些地方的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借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以兼并、破产之名,转移企业资产,逃避信用社债务,“悬空”信用社贷款,使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度加大,给信贷工作带来许多难题,给信用社经营效益带来直接威胁。──信用...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落实社员贷款优先、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政策,有效控制贷款风险,解决农村信用社“放款难”和农民“贷款难”问题,山西省陵川县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农户信用贷款证制度,形成了农民受益、信用社增收、政府满意的局面。 一、开展创建“信用户”和“信用村”活动 近年来,因社会信用环境不佳,这个县农村信用社大量贷款逾期难以收回,经营困难,多数信用社不同程度存在“恐贷”思想,同时农民“贷款难”问题突出,疏远了广大农民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为此,人民银行陵川县支行和农村信用社通过广泛…  相似文献   

8.
计定信用户,信用村(镇)活动,对于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培育农村信用文化,整顿农村金融秩序,缓解广大农户贷款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件利党、利民、利社的大好事。 但是,评定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少数信用社职工对农户的(?)程度估计偏低;少数信贷人员担心小额信用贷款有风险;评定信用村的条件不统一,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个别信用社走过场、图形式;评选的档案资料不规范。 为了把信用户、信用村(镇)评选工作引向深入,充分发挥他们的信用示范作用,笔者建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担保机制是农村信用社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强有力的内控制度,是有效保全信贷资产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和《贷款通则》,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机制建立的主要法律依据,对保障信用社债权的实现、信贷资产的安全、有效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或降低信贷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信用下降和信用社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种种因素影响,过去建立的贷款担保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使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下,风险逐步加大。其主要表现:一是对企业发放的贷款的…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玉屏农信社开展“持卡贷款”惠泽农家本刊讯今年元月,贵州省玉屏自治县田坪镇长岭村村民张明为扩大养猪规模,向田坪信用社申请贷款,通过资信评定,信用社贷给他6000元;今年7月,该信用社再次贷了1万元给他。如今,张明已养了30头猪,并培育了几亩杨树苗准备出售。在玉屏农信社辖区,像张明这样不需财产抵押、不需担保人,只凭“资信卡”就贷到款的农户已达558户。为了解决“农户贷款难、农信社收款难、农民增收难”的难题,玉屏农村信用社今年初推行了农户小额信贷资信卡办法,通过简化贷款手续,更好地发挥了信用社的支农作…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农村信用社存在贷款换据问题,本来已形成不良的贷款,通过换据变成“正常”;更有些还本无望“危机四伏”的贷款,借据一换便掩盖了风险。贷款换据,弊端甚多,令人堪忧:其一,贷款换据掩盖了信用社贷款风险的程度。通过换据,表面看来信贷资产状况良好,但实际上,“一潭死水”,“烂账”多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将信用社推向如履薄冰、进退维谷的地步。其二,贷款换据极易助长信贷人员的依赖思想。本来盘活不良贷款是项艰苦卓绝的工作,可通过贷款换据,信贷人员就可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谁又肯在盘活不良贷款时想…  相似文献   

12.
一、小额信贷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推行小额信贷是信用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举。有的人认为这是应时文章,而非长久之策。实际上,小额信贷使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转换经营机制,改进金融服务,密切社农联系,在实现农民增收与体现服务宗旨上,找到了“双赢”的结合点。因此,小额信贷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将对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更能发挥信用社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牢固占领农村金融阵地。二、小额信贷不是囿于传统农贷,而是突出便民服务。小额信贷通过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信用等级、核定贷款…  相似文献   

13.
信合短波     
●内蒙古科右中旗联社始终把信贷支农工作放在首位,形成了“自报公议”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信用村”贷款相结合的农村贷款结构。目前,该社已在全旗254个嗄查开展了“自报公议”小额农贷,实施面达到100%,获贷款户数5098户,金额1000万元。(刘波)●西北五省首家“信用村”于5月12日在新疆库尔勒市托布力其乡新村揭牌,授予该村63名农户为信用户,其中:16人为优秀信用户,23人为较好信用户,24人为一般信用户。信用户只需手持贷款证、股金证、身份证,随时可从信用社贷到额度内的款,不用办任何其他手…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农户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大力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但面广量大的农户信用档案依靠手工管理,不仅查找繁琐,效率低下,而且还隐藏着信贷道德风险隐患。开发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工具,对农户信用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并对其优越性、基础条件、实施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阐述,对完善农户征信体系,探索全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造成农民贷款难,既有国家政策面影响,又受农民单户经济的局限,但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的信用问题。解决了信用问题,不仅能较好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而且也是农村信用社走出经营低谷,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信用社与农民信用关系的因素 农村信用社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扶持,使信用社逐步走出了存款资源限制,抓存款防风险保支付的工作重心,已向提高经营效益的重心转变。但由于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之间没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机制,造成了农村信用社有钱放贷难和农民用钱贷款难的矛盾,直接…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临朐县农村信用社为解决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村信用社收贷难、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积极发放小额农户贷款,扩大农业信贷投放,以提高农民信用意识为出发点,推行了资金需求调查、信用约定、联户联保、信贷联络员、信用户为一体的支农新模式,在支农中营造“大信用”氛围,在支农中锻打农村信用“大品牌”。(一)开展资金需求调查,和农民搞信用约定,采集农村信用资源。为摸清农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以合理安排信贷资金,每年春天,县联社都印发十几万份资金需求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对全县农户情况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7.
目前银行、信用社大量债权不能实现,其原因有的是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无力还债;有的是企业偿债意识差,恶意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表现为企业法人甩债出逃、有钱不还、故意拖欠到期贷款本息、多头开户骗取银行、信用社资金。一些借款企业动辄以“企业破产将影响社会稳定”等理由拖欠银行、信用社贷款,有的地方司法部门往往出于保障地方就业等动机,对赖账企业进行保护,严重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究其原因,法律约束弱化是“赖账经济”形成的温床。   “赖账经济”我拿什么和你算账 ?以法律为支撑点,给失信者以惩戒。信用是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这里地势偏僻,人称湖北省孝感市的西伯利亚。 这里天高皇帝远,人们的信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这块土地上的金融机构——杨河信用社货款70%逾期沉淀,主任换了一茬又一茬,仍改变不了亏损的局面。 去年2月,一位从信用站招聘的临时工走马上任了。短短10个月时间就收回历欠贷款1152笔,本息75万元,彻底扭转了信用社长期亏损的局面。 他就是信用社招聘的临时工、共产党员——王安胜。 “就是刀架在脖子上,这钱也不能贷” 王安胜一上任,就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放准放好每笔贷款放在工作的首位。去年以来,杨河信用社新投放的贷款,除农户生产资料贷款3万元外,其余全部是抵押担保贷款,彻底杜  相似文献   

19.
信用站作为信用社的基层网点,承担着农民存款和农户贷款的大部分任务。多年来,上级主管部门的政工、监察、审计、保卫部门均未把信用站列入工作职责范围之内;一些信用社也由于自身业务的增加,而放松了对信用站的管理,致使一些管理制度未加落实,流于形式。监督失控,管理不到位,这是农村信用站案件频发,剪不断,理还乱的根本原因。笔者就此问题作一初探。 (一)完善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 帐外存款,帐外放款是信用站经济犯罪的主要手段,其特点是打着信用站的旗号,利用信用社的凭证,非法搞信贷活动。严把重要空白凭证这一关口,就断绝了作案的工具和手段。为严密凭证管  相似文献   

20.
湖北随州钱乐山庄经理钱开启从当地信用社支持1000元贷款养猪起家,一跃成为拥有500万家产和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钱庄主”。“钱庄主”的脱贫致富史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实现脱贫致富农民的真实缩影,也是新时期信用社信贷支农奔小康的现实写照。今天,我们判断信贷支农是否真正承担起了历史重任,关键是要看广大农民通过信贷支农得到了多少实惠、收入增加多少、信用程度提高了多少,他们的评价才是衡量信用社信贷支农成败的惟一标准。那么农民如何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呢?下面,请大家听一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