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现阶段还有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本文主要介绍会计计量几种属性的含义以及优缺点,归纳了现阶段对于会计计量模式的几种学派,包括真实收益学派、归纳学派、决策有用学派以及信息经济学派,并且提到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本质有"独立计量属性观"、"复合计量属性观"、"计量目标观"和"检验尺度观"等多种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形成与不同时期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不同理解和规定密切相关。公允价值是在传统的"基于交易会计"逐步转向"基于价值会计"过程中形成的,公允价值的本质应放在"基于价值会计"体系中进行定位。"基于价值会计"在会计目标定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等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基于交易会计"有一定区别。在"基于价值会计"体系中,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力图实现的一种理想目标,各种计量属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公允价值体现了"真实与公允"会计理念对采用各种计量属性进行价值计量的一种约束和要求。将公允价值狭义地定位成一种具体计量属性,不仅与公允价值在"基于价值会计"体系中的层次地位不符,也与各国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整体精神相违背,还与实务界常用的计量属性之一——"现行市价"有重复之嫌。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破产会计研究在基础理论和破产财务会计问题研究两个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首先,有关研究进一步重构了企业破产会计理论框架,包括破产会计的涵义、特征、目标、原则、假设,破产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理论框架的探讨与重构,为企业破产会计进一步研究和实务核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破产会计要素确认、科目设置以及账务处理等问题的研究使破产会计实务不断规范化、合理化,促进了破产会计健康发  相似文献   

4.
刘朝坤 《会计师》2010,(5):9-10
<正>本文通过对两种会计目标理论观点和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同需求的比较分析,论述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论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是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的反映,指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计的社会功用:基于非历史成本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回顾了《会计研究》自创刊以来所发表的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研究的学术论文,按照"以义制利"和"趋利舍义"两分法,将所有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论文分为两组,分别讨论这两组研究的逻辑思路和主要观点。与通常的回顾类学术文献不同,本文将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回顾与目前国际上关于金融危机和公允价值的争论联系起来,提出会计事实上已经承担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功用:替罪羊角色。本文认为,会计之所以被赋予经济危机事件替罪羊,除了会计系统自身特征外,包括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内的会计理论研究中过分强调会计方法选择的经济后果,也为会计事后被指责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准备。本文为当前关于经济危机和公允价值的争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6.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面临的挑战和论争 1.关于金融工具的计量模式 关于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是否要求所有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这也一直是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以及准则制订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论但又至关重要的难点问题.会计理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为人们分析会计观念的变化趋势提供依据,从会计的目标和局限性这一角度看,历史成本无疑是企业会计最合乎逻辑的基础(利特尔顿,1949).  相似文献   

7.
会计作为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其产生、存在与发展都要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无论是以会计假设,还是以会计目标为起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都包含会计确认与计量这一基础环节。本文试从会计环境变迁的角度考察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以及对个别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历史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是企业资产计量的两种模式,近年来对于两种方法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比较激烈。本文对此进行理论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本文首先从分析会计目标和本质入手,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中人的实践因素定了基调;然后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差异分析入手,总结两者不同的特点,结合两种计量模式的不同.分析科学的会计计量模式选择.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真正根源是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持续冲击。公允价值会计的核心是按照各个报告时点上的现行市价调整账面记录,通过动态反映使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始终保持一致,目标是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反映,是"会计的重心是计量"的回归。它与按"目标导向"路径构建的当代会计理论在会计本质(信息系统)、会计目标(决策有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和可靠)等各个方面是冲突、矛盾的。构建于信息系统论和历史成本原则之上的当代会计理论,与公允价值会计着眼于真实反映的思想相悖。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颠覆,因此必须系统反思和重构当代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0.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重要环节,会计计量问题的研究则属于基本会计理论问题研究。应该说,世界会计学界在基本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成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会计基本理论已经尽善尽美,加强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仍然是会计学界的一大任务。本拟就会计计量的含义与属性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的颁布以及国际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模式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研究的广泛深入,我国也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资产单独列报。那么,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什么特点?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应采用哪一种计量模式?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这两种计量模式在会计实务上的处理的不同,总结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尽管成本计量模式有其生存的空间,但公允价值模式更符合当前资产管理的形势要求,因而体现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财务会计目标,这也是构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企业财务会计系统需要达到的抽象范畴,是企业财务会计期望达到的目的.针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和财务报表要素以及财务报表项目要进行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对于财务会计的目标服务都会起到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财务会计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的现状为基础,促进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李雪飞 《金卡工程》2009,13(4):206-20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无形资产、人力资产、自创商誉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传统的会计计量观念和计量属性受到冲击.近年来,各国会计准则更多地使用"公允价值"这一全新的计量属性.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明确了现行会计准则应采用5种会计计量属性,其中就包括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本文拟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缺点等几方面展开讨论,以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行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前提是明确财务会计目标,这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当前,在财务会计目标理论界一直以来有两个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但因为会计环境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的影响,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得如何进行会计目标的深入研究就成为我国会计界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叶巧凤 《中国外资》2011,(22):65-66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前提是明确财务会计目标,这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当前,在财务会计目标理论界一直以来有两个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但因为会计环境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的影响,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特殊性等因素,使得如何进行会计目标的深入研究就成为我国会计界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何勇 《时代金融》2014,(3):272-273
当今社会,物价变动的现象经常发生,而其频繁发生对物价会计计量的冲击力十分明显,因而产生了公允价值计量。根据每个报告时点上的现行价格,从而对相关的账面进行整合,在公允价值会计中是非常关键的内容。通过公允价值会计方法,能够使得账面价值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真实性,从而保证其他环节中的真实意义和真实性,因此这也集中反应了会计的重心是计量这一理念。但是目前为止,公允价值计量与当代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兼容性,比如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等。如何在当代会计理论背景下实现公允价值的真实反应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写作主要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与关键,会计计量模式是会计计量要素的不同组合,会计计量要素的性质、着力点和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会计计量模式各有特点。会计计量模式的合理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实务的顺利进行和会计目标的有效实现。作为两种重要的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一直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议,那么,在具体会计实务中,究竟该作何选择?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宋艳 《金融会计》2011,(6):31-32
会计目标指的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目的,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基本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石。不同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也导致计量属性选择的差异;反之,不同的计量属性选择对会计目标也有影响。长期以来,会计目标理论对“向谁提供信息和提供什么信息”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无论是从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都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众多学者也对公允价值做了很多的研究,然而专门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相对要少的乡.本文主要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公克价值会计的目标、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体系问题,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管理会计主要有计量结构、新古典经济学、行为科学及经验实证等研究方法类型,其中以自然科学为特征的是"功能至上"的研究范式.通过科学定位管理会计的研究路径,结合管理会计方法的变迁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功能至上、解释的路径、结构关联性理论、主体与结构的综合理论及激进的理论等五种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