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后,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理念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情况下生存与发展的最高境界:而科学发展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类由自然奴隶成为自然主人后的自我约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天人合一”思想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伍鹏 《北方经济》2011,(8):83-85
台州自古以来就是道教胜地,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大力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对促进台州旅游产品的结构升级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道教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开发力度,充分挖掘道教文化内涵,将道教文化资源开发与弘扬"和合文化"结合,重点打造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游、传统体育健身游、道教养生游、道家历史名人游等旅游产品,是开发台州道教旅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洪军 《魅力中国》2010,(10):60-6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审美观,通过剖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说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无论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及处理手段等都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神,同样也是现代建筑艺术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教的"天人合一"等思想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敏 《西部大开发》2011,(4):157-158
《老子河上公章句》是一部现存最早注释《老子道德经》的著作,作为黄老道家思想的承袭之作,治国与养生合二为一的思想特色非常突出,它以“道”为基础的天人相通、神行合一的养生思想和调摄精神、持守精气的具体养生方法,为进一步完善道家养生思想和创立道教养生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的关注,是近年来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重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与精髓之所在.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时代,对生态文明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进行合理的阐释,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状况恶化等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生态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为此,现将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进行探讨,分析其生态价值,并对现代社会如何重构人与自然和谐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由于当代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引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反思,而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就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解决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良方”。古代的“天人合一”理论与现今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点是一致的,应予借鉴和吸取,以从根本上改造人们的环境意识和道德观念,建立正确的发展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墨画历史悠久,文化意蕴丰富,山静水动,山高水长,中国古代先贤们从中悟见朴素而深邃的哲理,并以各自的笔墨语言,赋予这些自然景物以独特的意义。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天人合一"的观念,因而中国儒家典籍中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在这样的哲学背景下,中国的水墨画传统成为人们寄托审美思想、抒发性情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它所蕴含的众多思想可以为现代社会所用。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内圣外王"等思想,时至今日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值得人们重新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1.
《走向世界》2008,(14):I0005-I0006
新世界阳光花园西区坐落在济南市两条主干线经七路与纬十二路交界处。秉承新世界阳光花园东一区的开发理念。西区项目结合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将传统空间与现代风格相结合。营造出“在都市中修行在悠然中养生”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阐述了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准则,其内涵在于教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最大和谐。从而为现代人如何面对生存处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顾华 《魅力中国》2011,(20):278-278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宗教。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道教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思想来源也比较复杂。道教与其他文化现象处于共生状态。在长期互相排斥而又互相影响、吸收的过程中,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其他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体育养生发展现状与对策,为绵阳市人民进行传统体育养生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锈祯  郭蒙 《中国报道》2014,(10):54-55
以隐而朴、野而雅为理念,湖北抱朴谷本着发展绿色经济的理念,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养生精髓,开创了养生产业的新模式。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讲究养生之道。而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绿色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旋律,人们将更加关注生态、呵护健康。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平均主义思想源于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老子,而非通常所认为的源于孔子的“均平”思想以及儒家的“大同”理想,它成为道家经济思想的重要特点,同时道家平均主义思想通过道教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以及小农平均主义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宜 《魅力中国》2013,(13):32-32
道教起源于我国,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也有过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对我国中医养生学、药物学等的影响尤为深远,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道教对研究中医学的思想、形成、内容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迪 《魅力中国》2014,(22):270-270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研究孝文化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为主干结构的,在这三者中,研究道家的孝文化尤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道教孝道是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道教劝孝经典的分析,从而梳理出道教孝道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中庸》传统的和谐思想在安邦治国、维持社会关系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今天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特区经济》2011,(11):I0004-I000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依山伴水一直就是人们追求梦想。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们喜爱在行走中步入山水之间,回归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重拾活力。随着对生态环境与自身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山水养生休闲方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人养生休闲的主题。追求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其山青以旷,其水环以幽”,人与自然相互渗透,生命在此韵动,真正达到天人合一、身心双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