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哲理的故事:台湾诗人席慕容年幼时曾经师从国画大师溥心畲。每当溥老师问到有关诗词方面的问题时,同学就推出席慕容作答,因为班里只有她一人对诗词感兴趣。溥老师因此对她另眼相看。一天,溥老师特地为席慕容当堂写了一个"璞"字赠她。但令大家吃惊的是,"交接仪式"时,一个男同学突然冲了上去,一把就将那"璞"字抢跑了--即使是少年学生,也晓得溥老师的字是"有价"的--溥老师和席慕容都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2.
莆田市是我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和三大古典工艺家具主产地之一。共有古典工艺家具企业3625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多人,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国家级木雕艺术大师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4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26人。根据莆田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的重要工作部署,以扎实提升莆田市"仙作"古典家具产业整体质量为切入点,以  相似文献   

3.
给生命留白     
国画很重要的一个技法就是留白,通过虚实相间的布局,带来空灵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古往今来,国画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因为留白,斗尺白宣之间,天高地阔,山长水远。譬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相似文献   

4.
龚思全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市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客座教授;是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委员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核准颁发的"著名国画家""一级国画艺术委员";被重庆市文化局授予"民间文艺大师"称号。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种画展,曾获得重庆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博览会铜奖、首届四川省"振兴川剧"舞美设计奖、北京"金  相似文献   

5.
NO.21刘京京北京嘉和一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最终得分:3.114刘京京喜欢直发,这位北京嘉和一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喜欢任何形式的弯曲,包括烫发卷发,多年来一直保持直发垂肩的造型。一个原因是她觉得直发更为干练,好打理,另一个原因,一般人打破头也想不出:"我也做过美容美发厅,知道再好、再高级的烫染都会对头发有伤害。"嘉和一品以粥闻名,目前已经拥有90余家门店,遍布北京、河北、天津,并获得了风投资金支持。但在2003年创办嘉和一品前,刘京京究竟做过多少种生意,连她自己都要仔细算算。她从大一开始"勤工俭学",1996年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6.
龙年春节将至,大红的中国结、大红的福字、大红的春联、大红的窗花、大红的……各种节庆饰品已经提前登场,为中国新年注入了浓浓的中国味.在中国每逢喜庆的日子,办件喜庆的事情,穿戴喜庆的服饰,红色总归是主色调.中国人喜欢红色,因为她是欢乐和喜悦的颜色;中国人爱好红色,因为她是吉祥和富贵的颜色;中国人崇尚红色,因为她是血液和生命的颜色;中国人追求红色,因为她是正义和光明的颜色.红有千姿百态,红有万种风情.笔者曾经参观过上海纺织研究机构,聆听过权威人士的介绍:色彩真是美不胜收、一言难蔽的.印刷行业有标准色板,记在"红色"名下的色板就有百数种!一个"红"字了得,但最爱的还是"中国红".  相似文献   

7.
宇轩 《活力》2009,(11)
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八大山人、张大干、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国画大师,引领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一脉相承,从写实到写意,从工笔到泼墨,使得中国画这一国粹艺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鼓浪屿除了以其"海上花园"的美称享誉海内外,还因在这个小岛上诞生了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许兴艾、吴天球、许斐星、周淑安等一代钢琴演奏大师和拥有全国首家钢琴博物馆以及是中国钢琴密度最大的区域,而拥有"琴岛"之别称.被国际乐坛称之为"中国黑马"的钢琴制作大师黄三元就诞生在这个四面环海美丽的鼓浪屿上.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蔡静霞)2014年12月9日,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广东工业设计城,我国建国65年来的首个"中国设计活动日"正式诞生,设计师们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设计本无界,活动现场设计大师欢聚、书法泰斗挥毫、古筝悠扬婉转……无不演绎着跨界设计与艺术的传奇和神韵。早在2012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临广东工业设计城考察广东工业设计发展状况,提出了"聚集8000名设计师"的殷切期望,为纪念这一重要的日子,以此推动设  相似文献   

10.
王莉 《现代企业》2009,(9):29-29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现代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那就是人".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如果从战国时代的帛画算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绘画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但把我们民族的绘画叫做"中国画"则是近百年内才出现的事。"中国画"这个名词的产生是在"西洋画"出现之后,泛指一切西洋画之外的中国绘画。"国画"这个简称晚出于"中国画",20年代始用。这个不同的称呼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省略,"国画"正是和"国语"、"国术"、"国乐"、"国历"、"国剧"、"国花"一样,先后由"中国的"进而成为"中国国家的"。这类称呼的后面既包含着资产阶级的民族国家观念,也隐藏着封建宗法的嫡庶观念。在当时国画革新论战的文章里,传统绘画从这个新名词中得到了一个有利于攻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1,(7)
<正> 石家庄市下岗女工张俊丽,1998年下岗后一直待业在家。家中上有公婆,下有儿女,丈夫在郊区农村务农,她下岗后,全家生活就变得困难了。她虽然也找过几次临时工,但都因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或上下班路途太远等原因而不能长久。1999年,她在街头看到流行的"中国结",有了想学习编结的念头,于是,张俊丽来到河北承淼艺术有限公司报名参加"中国结"结艺学习。因为从小喜爱女红手工编织,张俊丽很快就学得了一手编织绝技,领取了材料在家中编织,十天半月交一次货,不但照顾了家庭,每月还能收入500-600元钱,后来她又带了几个同厂的姐妹,每个月的收入更增加到上千元。 "中国结"是一项失散的民间编织技术,它适合于每一个喜欢手工、女红的女性,尤其适合家庭负担重,不能长时间外出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IBM公司的总裁汤玛士·华生也说过:"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革期间,我在黄桥中学读高中.那时停课闹革命,有些美术字基础的我,便跟着学校美术老师画国画,找点闲趣.无意摸进中国画的门槛,倒也感悟些许灵感,得到一丝启蒙.后来,进了工厂,做了管理者,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亦可巧妙利用中国画独有的"留白"形式,艺术地予以解决.将此创新思维,应用于管理实践,不仅寻找到了全新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丰富了文化管理的思想,弥补了传统管理表达意境的不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俊是后勤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作为一名部队高等工程学院的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加强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学习的同时,将自己更多的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对中国画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取得了极其卓越的成就。并以一种全新的文化艺术风貌,向人们展示出新世纪中国军人多姿多彩的高雅艺术情感世界。郭俊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读小学时,就开始参加重庆市少年宫美术班的学习,并担任组长。起初,他学习版画的刻制和创作。后来,因为板材奇缺,就改学国画,并临摹过大量的古画谱及前辈大师们  相似文献   

16.
欣闻白燕君先生在“鸡年画鸡首届中国画金鸡奖”活动中名列榜首,被称之为“神鸡王”。记者在北京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1019室,采访了这位谦和的国画大师。白燕君先生,1949年生于北京,世代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染,习熟文学艺术、古玩字画鉴赏。现为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国画院院长,是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白燕君先生的国画花鸟、雄鸡图既有传统的线条,又不落前人之套,且笔调简练、取意集中、夸张得  相似文献   

17.
宇轩 《活力》2009,(6):26-28
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八大山人、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国画大师,引领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一脉相承.从写实到写意.从工笔到泼墨.使得中国画这一国粹艺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绘画可谓是空前的艺术繁荣,涌现出一批像张成一样精力充沛,观念创新,艺术独特的中青年画家.在这批才华横溢,敏感探索,执着追求"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出精品、成大师"的艺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人人叫她董老师.但是她没有教过一天书.也从未收过学生.甚至连演讲座谈一概拒绝。处处见到她的书法.从火车站、书店.到国家音乐厅.但是她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平凡的主妇:不肯上电视.不乐意接受采访。知道艺术展演需要财物资助.为别人的表演.她义无反顾:为自己的展览.她常常难以启齿。这就是董阳孜。  相似文献   

20.
讲过赚钱的艺术、奉献的艺术、管理的艺术,李嘉诚下次会讲什么? “讲过赚钱的艺术、奉献的艺术、管理的艺术,李先生下次会讲什么?”8月28日的毕业典礼临近,长江商学院的前三届学员问最近在流传着这样的揣测。从长江商学院成立的2003年起,李嘉诚先生每年都要在该院“与大师同行”系列讲座中为学员们做一次演讲,在学员中产生很大反响,也引起了很大期待。幸运的是,作为长江学员,我本人聆听了其中的一次演讲;而《中国企业家》杂志则连续三次独家刊登了演讲内容(2003年第5期、2004年第7期、2005年13期)。作为在全球有影响的华人企业大家,李嘉诚先生的演讲并不多。这几年他逐渐从商业转向社会,由“立功”到“立德”、“立言”,着力于“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