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质检月览     
“中国的产品是安全的!”2007年12月11日,当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麦克·莱维特在北京参观了汇源饮料生产线之后说:“当我回到美国再拿起橙汁喝的时候,如果看到这是在中国加工的话,那么我会非常放心,因为我是亲眼看到它是怎么生产的,并且我也知道中国政府是以最直接的措施从生产源头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  相似文献   

2.
追随我心     
1997年5月我走出国门,开始了我的美国留学生涯.在旧金山转往明尼苏达州的飞机上,我和旁边的一位美国老人攀谈了起来.当得知我来自中国的时候,老人问我:"我在电视上看过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你们现在还是只穿黑灰蓝三个颜色的衣服,出门只骑自行车吗?"多年过去,我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震惊,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有多么匮乏.之后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了十几年,游历了欧洲和大洋洲,也经常碰到类似的情景.每一次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向对方介绍真实的中国:中国不是"黑灰蓝",中国是"色彩斑斓"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在美国当市长助理》是一本被称为"第一部中国官员透视美国政府运营的书",出自山东省宣传部长李群之手。作者通过零距离接触美国的政府管理方式,亲临观察美国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和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5月,在美国访问期间,参加在哈佛大学举行的一次座谈会,美方的汉学家博高义先生用流利而纯正的中国话说:请转告中国有关方面,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600亿美元(有人插话说,统计方法不一致,实际上可能是400亿美元),你到美国的商店里看看,到处都是中国货,而在中国的商店里,很难发现美国货。此后的几天,我留心美国各个城市的大小商店,无论是日用品、服装、鞋帽,还是工艺品、印刷品,包括印有历届美国总统头像的瓷盘子、喝水的杯子,几乎都是"made inchina",就连国会大厦里卖的彩色印刷品,也是"printed inchina";至于中国城里的药材、红枣、板栗之类的土特产品,就更不用说了。难怪那位美国的汉学家发出抱怨。几天后,在另一所大学见到一位中国访问学者,我向他问起中美贸易顺差的事,并提及那位美国学者的抱怨,中国学者说:中国向美国卖的是什么?是美国人不愿生产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周文重 《英才》2012,(3):115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家友好的基础,在于民间的理解、支持和相互帮助。我在美国当大使五年,经历两次救灾,对此深有体会。第一次是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当时中国政府向美国提供援助。等到中国的汶川地震时,美国  相似文献   

6.
微语录     
@供应链快报:郭台铭在今年5月中旬出席于台北举办的宴会时披露了一个小故事:苹果前CEO乔布斯生前曾被美国总统奥巴马问道"在美国生产iPhone都需要些什么,为什么不回美国生产",对此乔布斯回答"美国没有供应链,很难回来生产"。郭台铭表示,富士康之所以没有放弃"中国制造"的原因就在于有供应链存在。@徐水波_Edward:物流已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而整体表现差强人意,整合创新序幕业  相似文献   

7.
今天,在中国的企业家面前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于1932年出生于日本西南部的鹿儿岛,大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毕业后就职于日本古都京都的一家电瓷瓶制造公司,当一名技术员.后来在几位友人的支持下,于1959年,也就是在我27岁的时候,在京都创立了一家生产新型精密陶瓷零件的"京都陶瓷"公司.  相似文献   

8.
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制造" 在温哥华大街上,许多人拿着中国生产的DVD爱不释手;在日本,中国皮鞋摆到了高档商品的柜台上;在美国,"中国制造"已经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电器、玩具到衣服、食品,几乎任何一个家庭,都可以找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陆建民 《楼市》2013,(8):26
"有吃""有住""没毛病""就够了"当我在远方,富阳是我的故乡。当我在富阳,生我养我的小小村庄是我的故乡。那年冬天,我在德国。那年冬天,故乡富阳,是我心中的美丽童话。那时候的德国友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也就北京、上海或者"气功"等几个词语而已,不知浙江,遑论杭州,可是和我们一块学习进修的德国同事们,却在我们的口中一次又  相似文献   

10.
财富哲学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那时候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外国人是什么感觉。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去影院看电影只能观看《红色娘子军》或者《白毛女》。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观察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社会,虽然彼此并不了解,但是却在努力地进行着交流。  相似文献   

11.
特别推荐     
何帆 《中国企业家》2007,(23):168-168
这一切都是从美国一个家庭主妇、也可以说是"绝望的主妇"的异想天开开始的。圣诞节刚过两天,住在圣路易斯安那州的萨拉在清理圣诞礼品的时候,忽然发现,"中国制造"的货物正在源源不断地侵入普通的美国人的家庭:中国的玩具、中国的袜子、中国的DVD。萨拉是当记者的,她产生了一个好奇的想法:如果过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2015,(4):20
3月12日,美国副贸易代表何礼曼透露,习奥已在上次会面时承诺,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作为双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TPP谈判的结果,我很乐观,我相信各国将会放弃分歧,求同存异。"并目何礼曼表示:"我们预计今年内(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会达成协议。"邱震海:TPP是美国发起的一个贸易机制,其动机是否在于"围堵"中国?我不倾向于这么认为。但它会改变中国曾经赖以成功的WTO的游戏规则,使中国的全球化之路变得略微动荡和艰难。  相似文献   

13.
<正>"可以说,我这19年做的事,是把我在中国工作时贸促会的一些工作模式搬到了美国来。"回首往事,张铁流感叹道。如今,他已是美中广东商会会长,其间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美国凯胜国际有限公司,一直发挥着中美交流平台作用。在今年11月美国新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之际,美中广东商会会长与美国美国黑人文化世界贸易协会合作,以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中美关系的方式在中国五大城市举办"美中和谐,世纪盛歌"音乐盛典。  相似文献   

14.
荒唐的逻辑     
《英才》2003,(8)
最近,美国一些媒体鼓吹"美国垃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文中说,去年向中国出口的垃圾和废料的价值估计有12亿美元,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品,仅排在飞机和半导体之后,超过大豆和电脑。"这些垃圾在送到中国后成丁造纸厂、炼钢厂和其他上厂的原材料,为中国快速增长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经济提供动力。"这是一个荒唐的逻辑。一个人把垃圾倒在别人的家里,然后又对人说,你把垃圾捡一捡,里面有些东西可以卖钱,是我帮助了你。美国媒体的无耻到了极点。美国是一个惟利是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厉力 《上海企业》2008,(3):64-66
在国际市场上,标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处处皆有。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商品基本都可以在我国找到生产基地。不过每件标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一个从中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可能是由美国生产的中  相似文献   

16.
在那个人人谈"苯"色变的时期,宋治平却发现了商机,并搞定了国际巨头美国杜邦公司绝不会想到,七年前把苯胺生产技术转移给一个从未涉足过基础化工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后,它会在短短几年间就成为自己在这个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次我去美国就跟杜邦谈,准备把  相似文献   

17.
尹名 《企业文化》2004,(11):83-86
作为中国最大企业排名第62位的 国有企业原老总,我去年全家移民美国。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要好的同学、朋 友都不理解我的举动,是不是"出了什幺 问题"?要么是"捞够了"?要不然怎么会 放弃多少人打破脑袋都抢不到的位置, 到美国从零开始呢?可不是嘛,深圳最年  相似文献   

18.
此村非彼村     
如同许多中国的农民一样,我也曾努力想象美国农民过得是什么"光景".每每下乡调研,与农民攀谈起来,常常被问起"美国农民如何如何".于是,不论我知道多少,都得如此这般地说道几句.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做好沟通、提升沟通技巧,扫除沟通中的种种障碍,达到共赢良好的效果,也是这次"我们的范儿"活动,用来定义"恒信"准则讨论的的焦点之一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  相似文献   

20.
一位去美国留学多年的中国学子几经努力,把妻儿接到了美国与自己团聚。当他把自己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送到美国小学时,数学教师对他儿子数学的测试结果,竟让他吃惊——教师说:"你儿子在小学毕业前不必再上数学课了,因为他在中国的小学里已经在学习初中数学了。"中国中小学里课程越来越难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美国的小学基本上是半读半玩,而瑞士四年级小学生还在学习两位数乘法。在日本,两位数乘法也是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