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中国内涵丰富多彩的竹文化;邵阳是中国竹文化的策源地之一,竹文化源远流长;以邵阳为例,论述了竹文化与旅游的辨证关系,并就如何开发邵阳竹文化提出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建造蕴含竹文化的竹旅游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旅游景观研究结果表明:竹旅游景观资源有竹子植物园、竹主题观赏园、竹景点、竹盆景、竹艺术观赏园、竹文化园6种;竹与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工艺文化、艺术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渊源关系;竹具有其独特的竹韵、竹色、竹境等自然美学特性;造景方式有孤植、丛植、群植、竹径、竹篱、盆栽6种;充分挖掘竹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现代社会旅游资源,设计与建造出蕴含竹文化的竹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到安吉竹种园参观和游览的人数逐年增加,旅游门票收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300万元。为了充分展示我国悠久的竹文化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竹加工业的飞速发展,最近竹园面积不断扩大,合理布局,以竹文化为主,设观赏区、引种分类区和科技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农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的指示精神,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农场振兴发展的"朝阳产业"来抓,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业品味,以旅游业丰富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挥优势,形成了特色突出、拉动力凸显、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为农场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按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划分,试图探索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文章采用细分法,将内蒙古乡村旅游划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及其他等4个类别,由此开展内蒙古乡村旅游区划研究。[结果]将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草场游览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等4个区。虽然内蒙古草场资源丰富,但受季节性及同质化的影响,其重要地位日渐衰弱。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排名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草场游览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结论]乡村休闲是内蒙古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内蒙古休闲农庄、文化民宿及乡村综合体,是提升内蒙古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皖南齐云山景区为例,从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出发,比较其与核心热点区--黄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和游客资源上的差异,基于理论研究判定前者是后者的"阴影区"。运用SWOT分析法对齐云山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确定自身优势,分析可能的机会,确立总体战略,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提出差异化竞合战略,突出齐云山特有的道教文化和优质的生态资源,打造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服务,创新设计旅游产品。同时与黄山景区及黄山市内的周边景点优势互补,谋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特色民俗文化优先的趋势。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在旅游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为了促进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注重打造差异化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文化,将民俗文化打造成为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四大旅游资源区,阐述各旅游资源区的区位与资源特色,以及各市、州在2001—2015年期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郴州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文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的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也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重要条件。郴州主要有具有特色的神农文化、福地文化、地方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和体育文化等。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应在深入探究旅游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开发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将资源特色与文化有机结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乡村旅游视域下,以传统乡村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原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势态,聚焦于乡村旅游中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传统乡村文化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推动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的合理规范重构,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南信阳郝堂村为例,从乡村旅游空间形态文化元素、乡村旅游建筑文化元素、乡村旅游山水文化元素等方面说明乡村如何营造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深度挖掘吴文化人文底蕴与当代价值,推动吴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发展,是展现新吴文化旅游特色魅力的关键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让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新吴具备一定的文化旅游发展优势.但是新吴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吴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吴文化创意有待挖掘等挑战,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新吴全力打造华东...  相似文献   

14.
葛益娟  倪月犁 《山西农经》2023,(11):176-178
张家港双山岛是长江中下游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岛屿之一,拥有难以复制的自然风貌和水乡人文风情。文章以张家港双山岛岛民集体文化记忆为基础,用文化的眼光看乡村,基于乡土记忆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开发,为双山岛乡村旅游开发注入独有的文化动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考虑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中的存在资源特色优势发挥不足、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目标,即依托并整合区域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达州协同巴中形成四川秦巴山区的旅游核心区,构建绿色循环跨越发展新格局。研究认为,在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根据市场发展导向、统一规划与分段实施的原则,实施"一轴一区"的战略布局模式,"一环三带两片区"的总体布局思路,以加快推进其文化旅游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太阳岛旅游中野生动物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生动物文化视角出发,以太阳岛旅游为依托,结合黑龙江省社会、文化背景和野生动物资源特征,挖掘野生动物文化潜在价值.对太阳岛旅游资源进行融合、创新,以提升太阳岛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水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并为太阳岛旅游规划乃至哈尔滨生态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华 《农业经济》2015,(4):24-25
我国宏观经济的迅猛增长促使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攀升,进而带动以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体验式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阐述了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内涵及其意义;从原生态农耕旅游品牌文化价值挖掘问题、旅游品牌运营问题及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等角度揭示制约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障碍所在;给出拓展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创新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运营模式及开发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化基因理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深入探析贵州屯堡地区的文化基因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整合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具体内容,针对屯堡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总结文化基因视角下屯堡旅游活化的发展困境.提出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屯堡文化基因的优化方案,同时加快屯堡文化数据库构建工作,设计屯堡文化旅游开...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真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的旅游就会缺乏魅力,旅游的过程也是旅游者身体力行的精神享受过程,对于旅游者来说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性体验。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旅游的主要体验对象,是文化旅游的一种,其体验形式基于其文化遗产内涵不同而日益丰富,认识草原文化的旅游潜力,并且塑造真实性体验以吸引旅游者,能使草原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数字文旅是以网络为载体,将传统的旅游业与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产业形态。在全球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文旅紧扣时代脉搏,促进科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旅游行业发展。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顺博物馆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对比研究等方法,结合数字化背景,探讨旅游数字化过程中所带来的产业优势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弊端,对未来数字化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做出规划,希冀对同类型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