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日本钢铁工业经过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钢产量大幅度上升,从1960年产钢2200万吨,上升到1973年1.19亿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发生后,钢产量开始下降,20多年来,一直在1亿吨左右徘徊。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日本钢铁工业在世界钢铁领域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不仅是一个钢铁大国,也是一个钢铁强国。研究和分析战后日本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现代化,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日本钢铁工业的主要特征1.企业规模大、集团化作为一个年产1亿吨钢的钢铁大国,其普通…  相似文献   

2.
本刊评论员 《冶金财会》2009,28(9):F0002-F0002,1
<正>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济钢时指出钢铁工业要发展,产能过剩问题必须解决,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要加以限制和淘汰,这不仅是济钢的事情,也是全国的任务。目前,随着前几年建成能力陆续投产和需求疲软,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今年我国钢产量预计4.6~5亿吨,而实际产能已达6.6亿吨,在建能力还有6800多万吨,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严重影响企业降本增效。所以,如何按照温总理指示,采取措施治理产能过剩,降低投资与生产成本,保持钢铁工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钢铁战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确立了世界钢铁大国的地位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从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始,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49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钢产量高速增长。从1978年3178万吨,增加到1999年12370万吨,连续4年突破1亿吨,居世界首位,使中国钢铁工业成为世界钢铁大国。1978年中国钢产量占世界钢…  相似文献   

4.
我国钢产量已经连续3年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但是,在产品结构、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装备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不是一个钢铁强国。2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将面临市场需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挑战。中国的钢铁工业只有通过技术改造,才能从钢铁大国变为钢铁强国。一、工艺、技术装备的结构调整及改造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对钢铁工业已投资2814亿元,已形成钢铁大国规模,要变成钢铁强国不可能对已有企业采取推倒从头建起,而是要通过对已有设备的技术改造,主要是添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和钢铁需求刚性的特征,依据国外著名学者Yoicbi Kaya提出的Kaya恒等式,构建了钢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模型,并利用协整方法探讨了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均衡关系.研究表明:钢铁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25.58万吨;能源消耗1吨标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为1.25吨;能源消耗经济效益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降低38.58万吨;钢铁消耗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3.03万吨.基于此,依据定量分析的结论从控制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速度、增加清洁能源比例、进行技术创新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铁工业的利税、投资、债务及对策薛传钊,张信传钢铁工业是中国的有功之臣。1949~1994年,它在实物形态上累计为国民经济生产了12.65亿吨钢,9.74亿吨钢材;同期在价值形态上为社会积累了3659亿元利税,并使上百万以至近400万的钢铁职工得...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过40多年的经济建设,从解放初到1978年,基本上摘掉了钢铁工业落后的帽子,到1994年一跃达到年产9153万吨钢,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产钢国,名符其实地成为世界上的钢铁大国。但是,从素质和结构(主要是指产品品种结构、质量结构、生产工艺和装备结构)来看,我国不仅大大落后于日本、美国、欧共体,而且也难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相竞争,还远不是一个钢铁强国。从钢铁工业发展战略来讲,如何使我国由钢铁大国成为钢铁强国,在处于国内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从“科教兴钢铁”,坚持适…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煤炭贸易现状近年来世界煤炭贸易量已超过3亿吨,占生产总量的10.5%左右,1985年达3.349亿吨,其中炼焦煤1.653亿吨,动力煤1.696亿吨。煤炭出口国主要是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波兰、加拿大和苏联等,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90%;煤炭进口国(地区)主要是日本、西欧、东欧和亚洲等,合计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88%。由于近几年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钢铁工业不景气,钢铁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因而焦煤需求量减少。同时,新兴钢铁国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钢铁工业经过建国以来30多年的发展,无论在产品数量、品种、质量方面,主要产品和原料、辅助材料综合配套方面,都已有了雄厚的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但现有的生产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对钢铁产品在数量、品种、质量方面的需求,每年仍需进口钢材近2000万吨。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国内钢材需要量约为9000万吨,加上铸钢约相当于1.1亿吨钢。考虑保持一定进口量以调剂品种,国内需产钢1亿吨。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确实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本文仅就今后若干年内,我国钢铁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的一些方针性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要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搞好一切经济工作的总纲。下面主要结合“八五”期间的实践,着重就“九五”期间如何提高钢铁工业投资效益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要在充分发挥资产存量的基础上,再考虑增量的投入“八五”期间,钢铁工业累计投资约1560亿元,主体设备包括炼铁、炼钢、轧钢的综合能力已经超过1亿吨。在这1亿多吨能力中,一部…  相似文献   

11.
1987年,钢铁工业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生产建设各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绩。 1987年钢铁工业的回顾 钢铁生产夺取了新的胜利。1987年,钢产量预计可以超过5550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30万吨;铁矿石将超过1.57亿吨,提前3年完成了“七五”计划;钢材质量有较大进步,按国际标准生产的钢材达到800万吨,比1987年增长了一倍;市场紧缺的钢板和无缝管也都有增长;以低合金钢为重点的高效钢材和合金钢产量稳步上升;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年可节约标准煤180万吨;全年实现利税可超过155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上缴利税的大户。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遇到了能源不足,原料辅料紧缺、运输紧张和资金缺乏等严重困难,钢铁产量出现下降趋势。面对钢铁工业严竣的形势,国务院要求各部门从煤炭、电力、运输、资金等方面采取紧急措施,确保钢铁生产的外部条件,尤其是支持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面对着我国钢铁工业连续五年递增300万吨后出现滑坡的局面,回顾历史,展望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增长,1993年钢产量达到8868万吨,钢材市场呈现从未有过的兴旺。据预测,200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达到1.1亿吨,钢消费量将达到1.3亿吨。另据有关专家测算,以冶金工业全行业年度外汇收支平衡为前提,每年钢材消费量达到9500万吨时,全行业应相应出口钢材1500~1600万吨,而我国钢材出口最多的1991年出口量也仅达330万吨。由此可见,我国钢材的出口创汇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我国即将“复关”,将要完全打开国门,国内钢材市场和国际钢材市场即将接轨,这为我国钢铁工业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巨大压力。对此各大型钢铁企业应以国际钢材市场这一大舞台作为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制定正确的钢铁产品出口策略。在此,试用波士顿矩阵法原理,结合其它几种常用的国际竞争力指标对我国钢铁工业出口产品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出口产品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于钢铁工业来说 ,当今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 ,引进最新的钢铁生产技术 ,降低吨钢生产成本和吨钢投资费用。目前 ,在这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如下简述钢铁工业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一些技术进展。   一、金属入炉料的可回收性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  钢铁具有磁性 ,很容易同其他材料分离开。因此 ,钢铁是最容易回收的材料 ,且回收废钢铁过程是最有利于环保和人类健康的技术。新的钢材消费总量中几乎1 /3是采用回收废钢铁作为金属入炉料并主要依靠电炉炼钢技术生产的钢材。  电炉炼钢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如 ,超高功率电炉、废钢预热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的基础产业部门之一.各国历来把发展钢铁工业放在重要地位,而且把钢铁产量、品种规格和质量水平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和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柱.根据国际钢铁协会预测.到2000年.由于日本、东欧、原苏联钢材消费量的下降,和发展中国家以3%的速度增长.世界钢的消费量将由1991年的7.73亿吨略增到7.9亿吨.其中近75%钢的消费量为发展中国家所需求.  相似文献   

16.
<正>一、2013年民营钢铁回顾2013年伴随我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在产量、品种质量、节能环保、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新的成就,粗钢产量达7.79亿吨,同比增长7.5%,产钢已占世界总量的48%;全国平均日产粗钢213.42万吨,处于历史高位;累计出口钢材6234万吨,同比增长11.9%;净出口4826万吨,同比增长14.7%;全年进口铁矿石81941万吨,同比增长10.2%,进口均价129.03美元/吨,较2012年增加0.72美元/吨;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7.3亿吨,同比增长8.9%;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综  相似文献   

17.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原料工业,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时都优先发展钢铁工业.我国建国初期,1949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到1986年已发展到5220万吨,而1991年我国钢产量为7057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铁产量为672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到本世纪末,我国的钢铁工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铁矿石的生产将直接影响钢铁工业的发展,是钢铁工业稳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发展铁矿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钢产量已超过了1亿吨,跃居世界钢产量第一位。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其它工业的发展,为加速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九五”和2000年以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底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  相似文献   

19.
1 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钢铁工业发展问题钢铁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小平同志在多次谈话中,都提到钢铁工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最近视察首钢的重要谈话中,再次提出要发展到一亿至一亿二千万吨钢的目际.从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到2000年时,大约需要1亿吨钢材,折合钢产量也要一亿二千万吨.从目前钢铁工业发展的趋势看,“八五”内钢产量将超过8000万吨.到本世纪末,如果外部条件许可,投资落实,钢铁工业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为能真正满足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在钢产量有较大增长的同时,钢铁工业还需要上四个方面的新台阶.即:上工艺技术和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新台阶;上品种和质量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第一次登上一亿吨台阶后;经过7年,于2003年突破了两亿吨大关;以后仅用2年,于2005年又登上了3亿吨台阶,达到3.49亿吨,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值得国人庆祝。但也有人认为,我国钢铁工业是只追求产量,忽视其他,在欢庆胜利的锣鼓声中也夹杂一些指责甚至否定之音。事实到底如何?最近作者对三钢进行了调查,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三钢近十年来的发展实践进行了总结剖析。从三钢近十年来的经验看,不仅发展快,产量高,而且质量高、效益好,结构日趋合理,三个文明齐头并进,生产生活同步提高,实现了全面可持续发展。尽管在前进中也出现过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成绩是主要的,应该肯定。三钢是我国钢铁战线一个普通企业,是3亿吨钢生产者中的普通一员,他们的事例具有一定代表性。睹一斑而知全豹。这篇报道,不仅较全面地总结了三钢近十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宝贵经验,而且对我们如何正确评价近十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钢铁工业的发展内涵和重大贡献,理顺今后钢铁工业的发展思路,也许会起到一叶知秋的典型和参考作用。现将调查报告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