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东亚新贸易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此次东亚贸易转型的核心即为中国经济的转型。随后,本文运用传统简化的引力模型,从分产品的视角考察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按产品分类还是按行业分类,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随着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在新三角贸易格局下作为地区出口平台的结果;中国提供的最终产品市场以资本品市场为主,最终消费品的吸收能力仍较弱;未来,中国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能力的提升将有赖于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能力的提升,而这又取决于中国国内最终消费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时英  张丽丽 《山东经济》2008,24(3):119-1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亚与美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中国作为东亚经济体的主要一员,在东亚-美国贸易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把美亚贸易链顺利地连接起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情况,同时对从东亚主要经济体进口的商品结构和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中国在东亚-美国贸易链中处于中低端的位置,最后指出中国向东亚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市场转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从而提升中国在美亚贸易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核心特征,但尚缺乏对该生产网络系统勾勒的研究。本文借助投入产出表对国际贸易分类标准中的零部件划分进行修正,以产业链为基础系统总结了SITC(Rev3)第7、8类四分位最终产品所对应的零部件,进一步探讨了东亚产品竞争力的来源、区域生产网络的变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1)东亚零部件贸易是其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来源;(2)诸多生产链交织形成了东亚区域生产分工网络,并呈现出不断强化、加深和技术升级的趋势;(3)中国经济的融合推动了东亚分工网络的发展和调整,成为区域内主要的零部件出口国,日本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机制及中国的地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突出表现,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的集中体现,是"美国贸易模式"与"东亚贸易模式"冲突的必然结果。迅速发展的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中国在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流向结构及贸易利得分配格局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在当前全球贸易失衡中充当了贸易模式冲突的突破口的作用,国民福利不增反减,中国应该深刻解读"东亚贸易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更科学、优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引导世界经济向更均衡、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亚因其迅速发展的国际生产网络而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瞩目。本文在整理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分析提出了东亚区域内广泛存在技术梯度差异的现实。作者根据Jones等人提出的国际垂直分割理论,建立增广引力模型,在区分零部件贸易和传统贸易的情况下,利用联合国贸易统计面板数据,对东亚垂直分工网络的技术结构进行了细致梳理。结果显示,近年来日本在核心部件上的作用有所下降,而四小龙实现了技术升级,作用得到较大的提升。作为东亚生产共享网络中的重要一极,中国同四小虎之间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而非替代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Falvey(1981)和Fukao(2003)的模型为基础,在区分制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新视角下,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理论分析认为,东亚零散化生产网络下我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制成品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但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部分需要进一步拓展。同时,计量实证检验发现,尽管FDI对我国制成品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要素禀赋和人均收入差异在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的同时,对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影响却不显著。这都证明了,我国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迂回贸易,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存在不足,有必要采取新视角或者进一步拓展传统意义上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东亚地区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亚太经济》2005,(1):9-11
随着世界区域合作潮流的兴起,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开始出现一定的加速趋势,但总的来说还是落后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步伐,本文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对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的分析,认为东亚经济合作将有利于东亚各国。  相似文献   

8.
90 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间出现了比较优势趋近、贸易依赖度加强、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东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供求关系、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以及区内直接投资等出现了新的变化。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贸易的扩大及产业的升级都是有利的,因此我国应重视并发展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9.
东亚贸易自由化是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议题,但是,自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日本与新加坡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东亚贸易自由化进展并不顺利。其原因在于东亚贸易自由化在整体呈现福利改进的同时,对主要参与国的部分产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区域贸易自由化遭受了来自国内的较大阻力。作者根据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中的地位与应采取的战略。作者认为,中国在东亚贸易中的中心地位非常明显,而且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要充分利用“市场中心”的优势,争取在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为了减轻区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应当注重培养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房敏 《特区经济》2005,(11):292-293
近年来,全球化浪潮来势迅猛,与此同时,区域一体化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欧洲和北美已经走在前面,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东亚合作起步较晚,但也开始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特别是经济领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地区合作中的一个新亮点。中国地处东亚  相似文献   

11.
东亚和欧盟分别表现为外需主导型和内需主导型的贸易模式。两种不同的贸易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由于东亚区域对外部最终产品市场的严重依赖,所以,后危机时代下,东亚贸易模式转型的必要性更加明显。但是,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进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体普遍面临着从出口主导向内需主导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然而,目前各经济体单独扩大内需存在困难,本文试图将东亚内需整合起来,探讨在东亚构建区域性内需。通过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调整投资结构、扩大区域内贸易和完善产品结构,东亚内需的潜力将会被极大地开发出来,成为东亚持续发展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to changes in domestic prices, foreign prices and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for Korea, the Philippines, Singapore and Thailand. A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an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s and the short-run dynamics of these variables. The vector error-correction model indicates that in almost all cases, domestic and foreign prices have a larger impact on the trade flows than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We can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ponse time of import demand to shocks in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however, the response time for export supply varies amo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东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2-2005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东亚的主要贸易形式。在各类产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且提高最快。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在于东亚地区产业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基于生产环节专业化分工的产品零部件贸易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外贸易变动对东亚经济周期同步性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悦 《亚太经济》2007,(1):6-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将进一步加强,本文运用理论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验证了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存在,还证明了东亚地区对外贸易变动对该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在东亚和世界市场中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三个指标,对中国与东亚和世界13个经济体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和世界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及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并提出了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贸易时间与贸易持续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国关税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及中间产品贸易盛行的情况下,贸易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愈发明显。本文把贸易时间分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通过研究发现,贸易时间与贸易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物流时间比贸易便利时间的影响更大。此外,贸易时间对时间敏感产品贸易的影响,比时间不敏感产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东亚国家外贸关系竞争与合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然而,东亚国家区域一体化步伐相对较慢,目前仅形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尚未建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国家的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进出口相似度指数来探究东亚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且为东亚地区进一步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