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镇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医巫闾山东麓。这里拥有生产食用菌的气候、原材料、劳动力等综合优势,但由于受传统"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方式制约,资源优势很难被完全转化成为产业优势。作为辽宁省优秀示范合作社的北镇市闾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率先打破传统束缚,成功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民以"标准化和产业化"模式种植食用菌,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拓宽了农民的致富渠道。  相似文献   

2.
正番茄,又名西红柿,也叫"洋柿子",寓意外来之果。多少年来,西红柿已经成为国内主要蔬菜之一,但我国的西红柿种子产业相对较弱。有数据显示,进口西红柿种子以45%的市场份额占到了销售额的70%,而另一项数据则显示,在蔬菜大省山东,市场份额为20%的进口西红柿种子销售额超过了市场份额为80%的国产种子销售额。农民用进口的要比用国产的每亩多花1000多元。在感慨农民多花这一千块钱的同时,我们也为西红柿的"中国芯"担忧。农民多花钱也愿选进口种子,说明国内种子育种水平和种子质量有待提升。中国的西红柿种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把消费需求作为育种目标,创新能力要提高,保障创新能力的制度体系要跟上。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辽宁玉米产业现状,通过对辽宁省玉米产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夯实种子生产基础;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提高玉米种植水平;提高机械化利用水平、提升玉米生产效率;加强配套技术推广、特种玉米的产业化开发;重视科技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注重产后加工、拓宽商品粮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辽宁省玉米生产、过腹转化、加工转化及玉米流通贸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辽宁玉米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一是建设专用玉米生产基地;二是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三是加快发展玉米深加工业;四是建立和完善玉米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辽宁省产业结构现状为基础,分析辽宁省进行产业转型的原有优势以及"一带一路"提供的便利条件,从中发现合作共赢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不同产业、角度分析论证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绿色经济如何积极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瓦房店市是苹果主产区,素有"苹果之乡"的美名。在这里,有家名为大连鑫龙果品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带领果乡农民共同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48岁的孟宪威,就是这家企业的创建者。10年来,鑫龙公司的资产规模达到了4800万元,年销售额1.1亿元以上,出口创汇1320万美元,利税2100多万元,季节职工人数超2000人,带动当地农户6000-7000户。而孟宪威也成为一个从乡村走向国内外市场的水果产业领军人。  相似文献   

7.
<正>3月11日,沈阳沈北新区的刘占详大爷已经是第二年来参加辽宁省农资打假启动仪式。"去年是别人拉我来的,今年是我拉别人来的。在这不但能长长见识,更能学到东西。"刘大爷兴奋地说。今年辽宁省农资打假暨红盾护农行动在沈阳东北农资大市场举行。启动仪式现场安排了优质农资产品展示、农产品及农资产品咨询、举报投诉受理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在现场还安排了12组咨询台,吸引了大批市民和农民观看和咨询。现场提供咨询服务的农业系统、工商系统的专家更是被团团围住。很多农民因为没有机会提问,开始在外围写纸条提问。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农民更加注重维权方面的咨询。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辽宁省食用菌生产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04年,全省食用菌栽培面积已经达10.96万亩,总产量45.6万吨,总产值15亿元,总纯收益6.4亿元,其中出口8.6万吨。食用菌产业作为辽宁省东部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三大替代产业之一,是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必将得到迅速发展。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对食用菌产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南卧石蔬菜技术协会成立于1996年10月,近年来,该协会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抓住当地深冬蔬菜大棚多,规模大,效益好等特点,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该村的西红柿种植量大,品种齐全的优势,鼓励、发动农户改建、新建冬暧塑料大棚,走出了一条引导农民增收的新路子。目前,该协会拥有会员160多名,带动全镇十几个村的蔬菜发展,2002年,全镇人均增加收入800元,南卧石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一、创办蔬菜协会,搭起农民致富的舞台南卧石村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所辖的一个农业村,地处平原,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辽宁省北镇市农村信用联社围绕当地政府经济发展的总体构想,顺势而为,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信贷产品,支持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促进了蔬菜价格稳定和农民增收,推动全市实现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通过选取2005-2014年19种数据指标来反映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实证分析了近10年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和基础上,辽宁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长期处于耦合发展的初期;但10年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幅度都很大。  相似文献   

12.
<正>"地不多,半冬过,打点粮食够吃喝。"在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人的记忆中,这句顺口溜是当年黄松甸镇人的真实写照。40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当地居民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这里是高寒山区,一个冷字就让很多姑娘都不愿嫁到这里来。40年后的今天,也因为这里是高寒山区,催生了黑木耳产业的崛起,一时间,一朵小小的黑木耳从  相似文献   

13.
传统种植的西红柿只收一茬,而在黑龙江省创业农场,农民王有却使西红柿连收两茬,不仅省工省力省成本,而且二茬产量和品质都高于头茬。用他的话说:“这叫番茄剃头”产量翻番。王有是2000年开始西红柿大棚种植的,建立3座棚,共计1.5亩地。他多次向农技人员求救,大胆地进行了“剃头试验”既利用西红柿侧枝二次结果。他选用傲龙金冠品种,二月上旬温室播种,六月下中旬开始大棚移栽,六月下中旬开始采收。在保证主枝正常生长,发育,成熟的同时,培育一株侧枝,六月一旬第一茬果实收获后,把主枝从根部剪断,按照常规管理培育侧枝生长,二个月后第二茬西红柿…  相似文献   

14.
有一年和朋友相约去河北游玩.正值西红柿丰收的季节,在田间散落着一堆堆小山样的西红柿,买了几斤,吃起来香甜可口,比城里西红柿要好吃得多,而价格却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当询问菜农为什么要将这些西红柿丢弃时,菜农的回答却让人大吃一惊:“今年种西红柿的人多,所以价格很低,连本都赚不回来.如果运到城里去卖,还得搭上路费。”谷贱伤农.这一次经历让笔者陷入很久的沉思。  相似文献   

15.
斗南蝶变     
20多年前,3分花田播种了斗南花卉的希望;14年前,斗南打造了中国最大的花卉市场;如今,斗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这里正在成就一个花卉产业发展的平台。中国鲜花看云南,云南鲜花看斗南。斗南,中国花卉市场最艳丽芬芳的一枝:每天凌晨,约有1500万枝鲜切花从这里流向各地,斗南花卉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的鲜花市场占有率超过70%,出口46个国家和地区,斗南花卉市场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卉市场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定点花卉市场",其主体单位昆  相似文献   

16.
一、导致1985年粮食衰退问题的症结 目前普遍认为1985年粮食减产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自然灾害影响;二是因调整产业结构,粮地面积减少;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粗放经营,投入减少导致单产下降等。 我们的分析不能停留在罗列现象上,真正解决问题还需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我认为,1985年粮食生产衰退,是慢性病的急性触发。取消农产品统派购,放手让农民调整产业结  相似文献   

17.
实施“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战略思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在于“三次产业互动 ,城乡经济相融”。这是促进四川省新跨越、按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思路。这一思路切中了四川省的省情和症结所在 ,演绎了四川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稳健创造的轨迹 ,既是四川省新跨越战略思想高屋建瓴的概括 ,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这里 ,我主要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就四川省如何实施“三次产业互动 ,城乡经济相融”的战略思路谈点体会。一、“三次产业互动 ,城乡经济相融”的重要抓手是农业的全程产业化基于对四川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现状特别是农业…  相似文献   

18.
皖江集中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皖江地区的两个集中区应将构建产业共生圈、产城一体化及跨江联动发展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三个着力点,办出特色,形成活力,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寒意渐浓的初冬,一座座温室大棚,黄瓜垂吊,蘑菇盛开,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与大棚外的满目枯黄形成极大反差。这就是宁夏中卫市10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以中卫市城区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实现了由分散零星种植到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由一年一茬调整为两年三茬至一年两茬;由单一的西红柿到各类精细蔬菜;由主攻单产到质量效益并  相似文献   

20.
正又是一年收获季。和往年不同,由于库存较大,今秋新玉米刚一上市,价格就持续走低,种玉米的收益越来越低,部分农民甚至开始赔钱。望着刚刚收获堆积如山的玉米,许多农民困惑,今后怎么办?记者在辽宁省海城市走访过程中,却发现这里的一些农民并没有受到影响。原来早在2012年,他们就开始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不种玉米,种起了黑果腺肋花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