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它有关国家、 社会、 公民个人的三个层面与传统孝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孝从事亲的家庭伦理出发,将对亲长的爱延伸至整个社会和国家.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家庭和睦、 社会和谐、 国家稳定,有利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浅析孔子的孝理论及以"孝"治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孝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儒家也非常推崇“孝”德。孔子不仅阐释了“孝”的涵义;说明孝德在治理国政方面的作用:孝德不仅能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有助于营造融洽的家庭气氛、稳定家庭,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孔子还提出了“推己及人”、“不独亲其亲”、“正人先正己”等以孝治国的具体做法。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孝德是公民道德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仍然应该提倡孝德。  相似文献   

3.
对韩国人来说,孝是十分重要的.韩国人认为,孝是人伦的根本,也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日益增加的来自中国的结婚女性,她们对韩国的儒家孝道又如何感知的呢?通过对九名在韩的中国结婚女性的深入访谈了解她们对“孝”的含义的理解和她们的感知,以及她们在讲究儒教孝文化的韩国家庭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适应困难.基于“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这三点家庭中的伦常展开.研究发现,中国结婚女性多对孝有良好的认知,但对韩国基于孝而立的家庭规矩有一定的异议和不适,但是在生活文化的适应中,她们调整着自己去适应这个夫家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百善孝为先”.而“孝”的核心内容就是善事父母、尊老养老。中国历朝历代都对老人优礼有加。早在2400多年前,孔子就曾设想过这样的大同社会:“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思维行为方式,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开发利用孝文化资源,既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孝文化在创新与发展中焕发新生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国内     
力推"适度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China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ppropriate Social Welfare for the Benefit of Senior Citizens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百善孝为先",而"孝"的核心内容就是善事父母、尊老养老。中国历朝历代都对老人优礼有加。早在2400多年前,孔子就曾设想过这样的大同社会:"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如今,作为世界惟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以及占总人口比重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为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中国正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度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7.
房栋 《改革与开放》2011,(4):149-150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精髓包括养、敬、顺、恒方面,当前中国社会养老环境的变化要求孝文化以社会化的形式实现和延续,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传承孝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应当认可和利用孝文化的软约束力,同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推动孝文化的合理传承,发展孝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和制度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张锐 《理论观察》2009,(2):50-51
作为指涉代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范畴,“孝”观念在传统儒学主导下的东方和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都具有深远影响。东西方孝文化在原始意义和社会意义上都有很大差异,理论根源、社会结构上的差异形成了东西方“孝”观念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东西方“孝”观念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悠悠华夏,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孝道是被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千年来的立国精神,是健全家庭组织的基本要素,更是完善人格的奠基石。在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的中国,我们重视孝道,唤醒世人之本性,对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和谐,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孝行天下     
《走向世界》2011,(31):12-13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便是"孝"。"孝"的本意是指对祖先的崇拜和孝敬,以祈求祖先对子孙的庇佑。从有了稳固的家庭制度,便有了维持家庭存续的孝道。孝文化强调的母慈子孝、长幼有序,包含着养老、敬老等发自内心的人伦情感,给了家庭和社会增添了温情。几千年来,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的孝文  相似文献   

11.
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之一,以孝道为核心的孝文化在保障家庭养老、促进社会稳定、规范社会道德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文化教育的忽视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都促使孝文化弱化,导致其养老保障功能的缺失。因此,为解决养老问题,必须回归孝文化,重塑家庭养老。主要通过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孝道教育;建立完善养老法律制度;集结各方力量共担养老等方式来完善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12.
王其英 《发展》2010,(12):49-50
敬老养老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人们把它看作是仅次于事亲孝亲的一种美德,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中华孝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深远。以鸠杖为代表的敬老养老标志虽然在全国许多地区均有出土,但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旱滩坡、五坝山出土的王杖(鸠杖)以及《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却是我国古代敬老养老制度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3.
两千五百多年前,鲁国人孔子提出了关于孝的思想。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他的这一思想不断被后人发展、升华,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时间进入二十世纪末的今天,商品经济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许多传统的东西被重新看待,作为最古老的"古董级"的孝自然也被重新审视。作为孔子故里的一本杂志,本刊曾在去年第五期就"孝"采访了几个家庭。本期我们又约请几位身分、地位不同的作者就此发表意见,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关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智慧,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语境下,孝文化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孝文化面临着自身如何发展与继承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孝文化的内涵,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准确把握孝文化的人文意蕴,发挥孝文化的现代价值,使孝文化绽放绚丽光芒,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翁灵芝 《魅力中国》2014,(4):116-116
浙江省上虞市被称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有一帝三娥(舜帝、曹娥、朱娥、诸娥)的良好楷模。与孝女曹娥有关的称谓更是包含了孝德文化之乡”的丰厚意蕴。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行孝不仅是传统社会男性的责任,女子也是实践中国孝文化的重要性别主题,传统文化中关于女子之孝的义务规范和伦理要求以及女性的孝道实践,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流传着许多感天动地的孝女故事。上虞的曹娥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本文试从曹娥投江觅父的故事来探讨传统中国女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想这里所讨论的"孝"应该是个现代的概念。当然,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人们就开始郑重其事地谈论"孝"了,毫无疑问"孝"称得上是一种传统的社会美德。但一切传统的东西如果继续存在、都不能逃避一个问题——扬弃。现在我们在市面上还常常可以买到《百孝故事集》、《二十四孝》等书籍,为什么?因为当今社会依然需要讲"孝",依然需要这种道德思想净化人们的头脑。卧冰求鱼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如今当然不会再有人真地那么做了,但故事中包含的感人至深的"孝"的精神情操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的文化素养还没达到一个普遍意义的高度时,借助传统观念进行舆论督导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之爱,恩莫大焉",赡养老人,是"孝"的最基本的体现。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功利性的追求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甚至亲情却逐渐淡化了。这时候,"孝"的道德思想就成为鞭策人们行为的心理准则,促使人们孝敬老人,尽到做子女的  相似文献   

17.
逢晓婷 《黑河学刊》2012,(8):189-190
中国孝文化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推动中国孝文化的合理继承,孝文化促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因此,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中国孝文化的优势,注重二者的结合和互补,在推动我国优秀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我国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田之秋 《走向世界》2011,(31):14-17
每年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孝老爱亲模范向来是晚会的高潮。获奖者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台上台下赚足了眼泪。孝是中国人情感中最脆弱的部分。如果说某个人不孝,他必定会大发雷霆;倘若夸奖某个人是大孝子,他竟能感动得热泪盈眶。孝的力量来源于至真的亲情。《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孝,善事父  相似文献   

19.
"孝"是传统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伦理文化的基础与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本而备受推崇。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的变化,传统"孝"观念必然包含着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因素。因此,在吸取传统孝德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建设新时代的现代孝文化对于我国当前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解决中国人道德建设的精神给养.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孝文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之后,虽有新儒派对孝文化的合理分析,但孝文化在整个20世纪的转型仍然没有成功.对于孝文化的重建,我们必须本着辩证的观点,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重构孝道传统,赋予孝文化以新的内容,才能使之焕发出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