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日渐庞大的产业.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出现了新的趋势,我国旅游者呈现新特点、我国旅游供给出现新特征、旅游需求出现新变化、旅游形式出现新趋势.当前要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要在旅游开发上彰显旅游资源和文化优势,建立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规划与机制,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2.
陈怡 《当代旅游》2022,(5):79-81
智慧旅游促进传统旅游产业升级和业务迭代,催生旅游新业态、新岗位,产生新变化。本文从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角度介绍智慧旅游新技术的具体运用;通过充分调研获取翔实的数据,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素质、能力、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与精准定位,最后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思路、课程体系构建三个层面,提出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新业态是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的融合.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增长的源泉.文章实地调研了以新业态形式运作的酒店、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发现旅游非正规就业在不同行业中普遍存在.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向前述三类不同的旅游企业发放了300份问卷,利用问卷形成的构念构建了一个经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发现,旅游产业融合通过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影响非正规就业.文章的核心观点有三个:第一,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旅游新业态可以通过非正规就业带动就业总量增长.第二,旅游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各自单独并不影响非正规就业,它通过与经济景气度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对非正规就业产生影响.旅游经营形态既独立影响非正规就业,同时也和经济环境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影响非正规就业.第三,经营形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的核心,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非正规就业.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部门应该重视旅游领域出现的各种新业态,新业态可能会改变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众的"新旅游",还是新的"大众旅游"?--普恩新旅游论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2,17(6):64-70
本文对普恩博士提出的新旅游理论及其预测提出了质疑 ,在新旧旅游的划分、大众旅游的性质和作用以及与替代旅游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与普恩博士迥异的见解。本文作者认为 ,大众旅游是一个相对概念 ,随着时间推移 ,大众旅游可能发生整体性的进化 ,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个性化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但大众旅游与“新旅游”作为旅游消费的两极不仅是永远不会被相互替代 ,而且“新的”大众旅游还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试论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态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文建 《旅游学刊》2006,21(4):23-27
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在原有生活性服务核心业态的基础上,受到生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的明显影响,从而引致旅游业内部结构和能级提升,出现了高增值性、高层次性、高功能性、高技术性、高知识性的新特点.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新增长态势表现在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节事旅游、咨询旅游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对依赖以人的位移产生综合消费的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而且全方位的。以云南省为例,从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观旅游业态发展、微观旅游企业发展及旅游资本市场四个层次,对新冠肺炎给区域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判。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恢复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新旅游法”及其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日本的“新旅游法”及其思考□徐跃“从4月1日起,日本实施新的旅游法”。这恐怕是今年中日两国旅游界议论较多的话题之一。“新旅游法”新在哪里、意义如何等问题引起了我国旅游业界人士的关注。一、何谓“新旅游法”在进入正题之前,首先有必要对“新旅游法”一词的含...  相似文献   

8.
2009年浙江省旅游法年会围绕旅游立法基本理论问题、<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修订与地方旅游立法比较问题、旅游目的地执法相关问题展开了研讨,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后非典”时代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特点需要我们对广西旅游市场的促销策略做出新的明智选择。一方面.政府在旅游促销中要扮演好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旅游促销。本文针对广西旅游市场的实际,联系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联系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新情况和旅游者旅游心理的新变化.运用经济学、经济法学、旅游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分析、探讨了眼下拓展广西旅游市场的促销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行社的人才需求已经产生了变化,本研究对"互联网+全域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电商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旅游电商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旅行社进行调研,了解旅行社对旅游电商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全域旅游视角下面向旅行社的高职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以此来推动新业态下旅游电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与我国旅游:现实需求与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一直是我国旅游的传统形式,至今,发展已较为成熟。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新形式,虽然新,但近年来的乡村旅游市场也持续升温。城乡统筹、彰显优势、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2.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2,17(6):64-70
本文对普恩博士提出的新旅游理论及其预测提出了质疑,在新旧旅游的划分、大众旅游的性质和作用以及与替代旅游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与普恩博士迥异的见解。本文作者认为,大众旅游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时间推移,大众旅游可能发生整体性的进化,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个性化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但大众旅游与“新旅游”作为旅游消费的两极不仅是永远不会被相互替代,而且“新的”大众旅游还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尤海涛 《旅游学刊》2014,29(12):10-12
正我国正处在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变之中,后现代思潮对旅游思维与行为模式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新旅游(new tourism)的兴起及旅游模式由传统观光向深层休闲的渐变。作为新旅游的一种,近些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显然受到了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在许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途径、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新兴科技在旅游中的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最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类新型人工智能被认为能够催生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新组织和新岗位((1)),在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者体验、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市场营销、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变革与创新((2))。然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科技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的“盲区”、技术过度应用带来的人类在存在论方面的伦理问题((3)),以及在旅游中的体验、服务、运营、监管等方面的伦理困境,需要旅游学术界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6.
《旅游时代》2014,(2):6-8
春节刚过,元宵将至,旅游业又迎来了一次高峰期,然而由于新旅游法的颁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旅游业,多多少少会有顾虑。针对《旅游法》出台以来,旅游行业出现的一些新声音,国家旅游局在年前印发了《关于严格执行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有关规定的通知》,这是国家旅游局首次发声对《旅游法》条款进行解读,其内容如下:一、关于指定具体购物场所和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旅游主要基于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标志性物种进行。亚太地区的野生动物旅游已经很受欢迎,预计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还会继续发展。本文为野生动物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建议,讨论了在野外观赏野生动物的准则以及植物和真菌观赏的可能性。野生动物旅游的优秀实践标准包括有效的保护区管理、健全的环境政策、控制旅游人数的增长、管理过度拥挤、导游培训、关注动物福利和监测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野生动物旅游的适当推广和营销也需要加以考虑。野生动物旅游的主要挑战包括对大环境的保护不到位,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误解,以及公园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对游客管理的不足。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为野生动物旅游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反思以前的野生动物旅游业务并在未来维持并改进野生动物旅游。  相似文献   

18.
方芳 《旅游学刊》2022,37(1):44-55
随着旅游实践不再被看作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实践活动,而是一种日常实践活动,对旅游的认识也不应被束缚在传统的现代性框架之中,而需借助旅游发展史,揭示当代旅游实践自身的当代现实特征,并回归到其最初的实践形态--一种特定的移动方式,从而将思之方向落在旅游实践的建构意义之上,探讨旅游实践的日常化对于生活世界来说有何种"新"的建构意义。因此,当代旅游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应当经历一次"还原",将旅游从启蒙叙事中"解救"出来,悬搁已有批判,并将旅游放入移动性框架之中,通过"惯常-非惯常"背景、权力背景、生存背景和目的性假设4个层级还原出旅游实践的基本内涵。在一种最为基础的层面上,旅游实践在移动性中获得了日常化后的"新"含义,基于此,可对当代旅游实践的新特征和建构意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旅游学刊     
正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旅游学刊》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旅游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1992年改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旅游学刊》重视研究的新深度和新视角,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力图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新思路、新经验、新问题,是旅游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旅游院校师生和相关学科、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重要读物。  相似文献   

20.
卢凤萍  张骏 《当代旅游》2022,(13):85-87
智慧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科技型旅游人才,智慧职教的发展则推进了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资源建设、实训水平提升。在此背景下构建“双智共驱、五维发展、两翼支撑”旅游职教专业改革范式,有利于指导各专业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本文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从总体布局、技术引领、产教一体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范式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