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痛别王选     
时间凝固在这一刻: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被誉为“当代毕昇”、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先生驾鹤西行,永远地走了。噩耗传来,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2.
田彩云 《发展》2020,(1):71-72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大发明,带来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变革。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创新,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个方面助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充分对接。2016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正式步入了"十三五",面对"互联网+"浪潮,如何推动"互联网+党校教育"发展,如何创新干部培训方法,更好地拥抱"互联网+"时代,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党校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增材制造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革命性发明。增材制造从上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迅速产业化,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产生了优异的效益。上世纪末,增材制造被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称之为"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制造技术"。我们知道,制造技术从制造原理上可为三类:第一类技术是在制造过程中,材料仅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其质量(重量)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可称之为等材制造,如铸锻焊等;第二类技术是在制造过程中,材料在不断减少,可称之为减材制造,如车、铣、刨、磨等;  相似文献   

4.
《结构调整信息》2004,(2):40-41
早在中国汉代,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21世纪,中国将有可能第一次在IT产业核心技术方面掌握主动,并将形成千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规模,这就是数字纸张技术。  相似文献   

5.
更多的了解?*请看展不久前,本刊记者走访了中自汉王科技公司,对这个集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软件公司有了维和智慧发明和发展了现代笔文化。在这次产生震撼轰动的一c多年的历程中,人们越来越迫切地关注着一」汉王*的发及与推、厂,阻碍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与国际信息处理技术接轨。中自汉王科技公司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思—————不能把汉字直接输人计算机,无字母的汉字在洋人发明的键盘上难以表达,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普甲骨文算起,中华民族已有hccc年以上使用文字的历史,然而在信息时…  相似文献   

6.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3(6):106-106
蒋子刚,揉动力学理论和揉动技术创始人,无线电通信专家,发明家,现任北京巨匠动力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力学系,是毕德显院士的研究生,大学期间开始搞发明创造。长期在军工厂和军队参与国防重点项目建设,成绩卓著,两次获突出贡献奖励。37年来,以诚实的创造和难言的艰辛,完成发明200多项。多次获中国和美、英、法、德等国专利及国内外大奖,是2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主持人和21世纪中国第一号PCT专利申请人。主要发明有:"快速位同步环"、"AUTOWAY","高势比、内减摩、向心增压离心泵"、"揉动式流体机械"等,其中不少是理论和技术双原创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雨田 《东北之窗》2008,(8):80-80
韩国,这个我们友好近邻,总是喜欢在历史文化遗产上面刺激我们的神经。2005年,惹出"端午"申遗的风波,前一段时间,韩国人居然公开说是他们发明的汉字。  相似文献   

8.
"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汉字是一种只需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语言不同也能理解其意思的唯一一种文字。"说此话的是位日本人,名叫石井勋,头衔是"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会长"。汉字至少还拥有两个世界第一:历史最为悠久;使用的人数最多。那么,这独具魅力的方块字是谁发明的呢?旧说是仓颉。战国时的《吕氏春秋》、《韩非子》等文献都有记载。仓颉何许人也?汉代,有人说他是"人文初祖"黄帝手下的史官。到了魏晋,又有人说他是比黄帝还要早的帝王。以此看来,仓颉正是顾颉刚"古史辨派"所谓的"层垒地造成中国古史"中的一员。如果不是仓颉,又是何人?唯一的答案是:造字者,山东东夷人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科学技术以怒涛澎湃之势突兀猛进.人类知识宝库中有80%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是20世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的.大量新知识、新发明争奇斗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入人间,入主社会生活,在每一角落留下深远印记.  相似文献   

10.
10年,从贵族食品到大众食品,由20世纪最伟大的十项发明之一、人人喜爱的时尚食品变成常受诟病的普通食品,中国方便面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的发明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然而,紧跟计算机而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却极大地威胁着计算机信息及网络的安全.就在计算机病毒出现后,计算机杀毒技术也就被唤醒了,一场病毒与反病毒之间的较量在永不停息地进行着.综合病毒和杀毒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病毒的蔓延也促进了杀毒技术的迅速发展.本文对杀毒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种类作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当前杀毒技术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千秋功罪GDP     
力行 《发展》2015,(2):46-47
GDP被认为是人类在20世纪的一大创造。它的出世,犹如给了经济发展一座灯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释放的潜能,在GDP指标的衡量下,犹如蓄积日久而一朝喷涌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奔腾向前,创造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世纪一个伟大发明的崇拜与遗憾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有数以万计的发明。下面选出1901年发来的重大发明。不锈钢:是1903年到1912年出现的,它一出现便成了杰出的工业金属。空调:是美国人W·卡里尔1911年发明的,控制气温和温度。阿司匹林:是德国费利克斯·霍夫曼于1897年完成的乙酸杨酸。它的商品名为阿司匹林。一个世纪后变成大众药品。汽车:发明于本世纪初,但汽车的系统产品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以1910年发明奔驰汽车为标志。飞机:1901年8月14日第一架动力飞机问世,1933年第一条正规航线开通。袖珍计算机:第一部袖珍计算机是1973年在得克萨斯推出的。硅片:1958年杰克·基尔…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中国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那么21世纪初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呢?这不仅是中国人自己所关心的,而且是全世界都关心的.21世纪是否是亚太地区的世纪、是否是太平洋的世纪?中国的发展势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先生一再强调在新的世纪要"开好头,迈好步".  相似文献   

15.
柯小玲 《特区经济》2004,(11):193-194
自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电话作为人与人之间通讯的工具,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不可缺少的交流手段。发展至今,电信技术从满足简单的语音交换,进入到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全方面多媒体的通信水平。中国电信产业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1世纪面临世界电信的全球化。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开放的中国将具有更加开放的多边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冯锦满是一位立足传统中医不断进行创新的探索者,他发明"聚能理疗保健仪器",在实践中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为表彰鼓励他的创新业绩,香港政府特拨专利款10万元以资鼓励。2006年他获得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和台北国际发明暨技术交流展发明竞赛银牌奖;同年7月5号获中国大陆批准专利。2007年,他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相似文献   

17.
李炯里 《魅力中国》2010,(4X):115-115
日本的"10万留学生计划"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历经20年后的2003年达成目标。2008年又提出了"30万留学生计划",希望能在2025年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制定这两份计划的相关背景的回溯,揭示近30年来日本的留学生政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小科学"时代到"大科学"时代的转变,尤其是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民互动参与的时代。18世纪之前,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主要原动力来自于科学家本人的兴趣、爱好等,从19世纪开始,科技发展的动力越来越依靠科学共同体行为与国家行为的双轮驱动,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治理以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国家、科技工作者、企业以及公民都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此背景下,科技发  相似文献   

19.
张思宁 《中国报道》2008,(2):111-111
塑料购物袋是环境污染最为明显的标志物,被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和“20世纪最糟糕的文明”。100多年前,比利时籍发明家利奥·贝克兰无意中发明了望料,这种酋创的纯合成望料——酚醛塑料,很快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风靡全球。它的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因而被科技界称为“白色革命”。20多年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曾位居世界第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先后赶超中国。尽管如此,大豆产业仍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族产业,是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约为940万公顷,总产量达1700万吨,有近3000万农民从事大豆种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产大豆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大豆作为中国第一个放开进口的大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