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走出国门,一路向西 Go Abroad and Go Westwards 2200年前,大汉文明使者张骞和他的驼队,满载着丝绸、陶瓷,开始了第一次西域之旅,由此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今天,在社会化大生产全球配置资源、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之际,一群"当代张骞"——"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联合采访车队再度扛起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大旗,沿着新的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线,从重庆一路向西,撒播友好,寻找全新商机.  相似文献   

2.
陈宇宏 《西部大开发》2015,(Z1):174-179
公元前139年,张骞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古道,这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这条通道,绵延7000多公里,历经1500余年,经历过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岁月,见证了隋唐盛景和元明的勃兴,它一直承担着内地与西域,中国与亚洲、欧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任,是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人类文明的运河"的风雨古道。回首历史,我们满怀敬畏;放眼未来,这条古道将在"共建丝路经济带"的战略下重现辉煌。2015年,本栏目将着眼于丝绸之路这条民族精神史诗,以传统的题材,当代的眼界,用世界性的文化视域来透析丝绸之路带给中华文化的深刻意蕴。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带着疑问,来看看这条历经1500多年的古丝绸之路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汪帆 《中国西部》2014,(1):20-21
<正>中哈:穿越历史的能源新丝路"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圆框眼镜,话音轻缓,脸上总是带着不由自主的笑意—刘宏毅的形象,符合大多数人对学者的想象。虽然身兼多职,在专业领域却颇有建树。刘宏毅平常并不高调,如果不是近期的"重涉张骞路"大型文化探索之旅活动将他推至镁光灯下,我们对他私底下的资深旅行家、摄影家身份几乎一无所知。2013年3月20日,"重涉张骞路"新闻发布会上,刘宏毅作为本次活动的策  相似文献   

5.
古代丝绸之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起点,以最初的中西丝绸贸易为主体,发展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内涵的丝路精神.现如今,世界贸易蓬勃发展、中外交流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重新提出,在继承发展古丝路精神下创新了形式,成为重要的国际经贸平台.对促进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骞出使西域是华夏民族历史上首次官方性大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其开辟了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通道,也为汉王朝开疆扩土千万里,更重要的是刷新了华夏民族对于世界的认识。通过分析探讨张骞出使西域,得出其对于华夏民族"天下观"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姚现伟 《魅力中国》2014,(13):195-195
我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审荑l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和表达也大相径庭。因为,色彩在中西文化的运用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对比分析中西文化中色彩词语之差异,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地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张掖就成为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重镇."金张掖"闻名遐迩、蜚声中外.始建于1956年的甘肃省张掖地区医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中西医兼容,拥有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大型先进医疗设施的三级乙等医院.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中西音乐艺术进入多元的对话时代.艺术历史的发展和中、西美学特质的相互渗透为交响音乐的民族化奠定了基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以优美的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成功地实现了"交响音乐民族化".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既不同于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也异于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明末清初的文化交流又称为西学东渐,之所以形成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情况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有中国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文化的因素,还有西方传教士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最先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它是伴随着"文学性"而提出的。"陌生化"不仅是文学评论的重要术语,还给文学翻译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注入了新鲜血液。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陌生化",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徐先知 《新西部(上)》2007,(3X):170-170,207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既不同于古代的中外文化交魂,也异于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明末清初的文化交流又称为西学东渐,之所以形成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情况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有中国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文化的因素,还有西方传教士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杜兵兵 《魅力中国》2014,(18):90-90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从中国通往中亚的陆路通道,班超经营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正式开通了连接欧亚非三州的丝绸之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正>2100多年前,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而今,"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旨在打造新丝绸之路,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追古思今,2016年4月,著名书法家华人德的弟子张小峰先生,跟随华人德、白谦慎、王伟林等一行十二人踏上朝圣之路,展开以开阔胸襟、净化心灵为主旨  相似文献   

15.
屯田是历代政权巩固边防、开发边疆的重要国策。新疆屯田从公元前105年开始,迄今已两千余年。历代新疆屯田,极大带动了当地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历史上曾一度领导着世界文明的潮流,而这种作用是通过输出古老文明的几条贸易之路发挥的。因此,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贸易之路不仅对于我们自己,而且对于人类文明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武汉帝在组织对匈奴战争的同时派张骞和堂邑甘父出使西域与大月氏结盟以共敌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度遣张骞率人马、赍金银丝帛出使西域。张骞及其副使先后至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康居(阿姆河、锡尔河中游乌兹别克)、大月氏(巴克特里亚)、身毒(印度)。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也开始了中西贸易交通的新纪元。张骞之后,中国使节的足迹远至安息(今伊朗)、奄蔡  相似文献   

17.
陈雪 《魅力中国》2009,(19):4-5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这种交流日渐频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既有融合的层面,也有冲撞的层面。本文对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其形成原因提出一些思考,并对其日后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江渚 《中国报道》2023,(5):88-91
<正>丝绸之路以其独特的作用,两千多年来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并自此打通中原通往西域道路这一历史为创作背景的舞剧《张骞》,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于4月13日、14日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与北京观众见面。这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旅厅共同打造的舞剧,将“行走”贯穿全剧始终,讲述了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支从长安出发的使团,开启“凿空之旅”的故事,展现出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度交融的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19.
"直觉"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梁漱溟先生的早期中西文化比较观中,"直觉"是西方文化中和"理性"一样举足轻重的概念。梁漱溟先生的中西文化比较是为了为在西方文化独霸天下的二十世纪为中国文化求索初一条出路,而"直觉"正是这个出路的"钥匙"。本文从梁漱溟先生的早期中西文化比较观中研究"直觉"这一概念。并论证"直觉"概念在他的文化比较观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蕴 《开发研究》1991,(5):60-61
<正> 地处我国西北部的甘肃省是中西文化经贸交往的要道。历史上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境内长达1600公里,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经贸交往、发展甘肃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旅游资源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以石窟寺为主的古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