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东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
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如果离开哲学的话,人生是盲目的,人生便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在哲学和人生之间我们要找到一种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信仰,为我们的人生指明方向,给我们的灵魂提供一个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学习哲学的意义在于指导我们的人生,哲学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永恒不变的信仰,哲学是不断地引领我们走向释然,不断地引领我们走向个人心灵解放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2.
狄江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46-147
宗教信仰是高度个体化的,它依赖于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任何科学家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科学家信仰宗教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理论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詹明月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2-3
通过对元宗教精神、信仰情怀的历史性的剖析,探索元宗教精神、信仰情怀对哲学、化底蕴的作用、影响,得出“宗教无小事”的结论,从而提出理顺党的宗教政策并促进宗教革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枣不仅是民间喜爱的一种果品,更重要的是它在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等仪式中承载着驱邪避祸、生育信仰、生殖崇拜、成仙等信仰观念,人生礼俗也通过枣的物质特性传达着其在仪式过程中的丰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洪流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60-63
艾米莉·狄金森一直试图建立起自己心目中的上帝 ,追求没有基督的神性。她借助基督教教义中的圣事语词 ,讥讽毫无意义的教堂圣事 ,进而走出教堂在自然和自我中寻找神性 ,并最终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不朽的圣事 ,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狄金森诗歌中的圣事意象表明了诗人对传统宗教的反叛精神和对宗教信仰的独特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的生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薇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3):85-87
分析法律信仰首先应从其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入手,即理想中的信仰状态和现实中的信仰状态,得出社会公众对法律信仰崇尚程度的高低与其所付出的法律成本息息相关,进而对如何培养普通民众的法律信仰做出对策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曾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142-143
当代大学生信仰总体态势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理性的特点.但也存在突出问题.造成此种现象的因为主要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以及信仰教育的失误.加强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于优化社会环境,构建联系机制;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研究;开展生活化、多元化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8.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法律信仰培植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信仰,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为底蕴,注重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朱芬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84-85
《阿甘正传》是一部匠心独运、意味隽永的经典励志之作。影片巧妙运用大量富有象征、隐喻意义的道具,历史事件和经典台词来实现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从而具有浓厚的探究生命哲学的韵味。影片用羽毛,巧克力和历史事件暗示了人生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性与偶然性。同时,阿甘诚实守信,乐观向前,积极行动,坚持不懈的人生信条也使得阿甘神话得以实现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黄炎平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8-9
什么是哲学?哲学有无存在的价值?“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思,我在”,这就是全部哲学史所诠释的哲学的真义,也是哲学的绝对命令! 相似文献
11.
黄广顺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33(3):131-133
梁漱溟的人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要想能真正把握和领会其全部的思想确非一件易事。梁先生的生命本性在于无限奋进向上的观点,虽有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深刻影响的痕迹,但这种奋进向上的生命本性在当今及以后仍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应在短暂中寻求永恒,不仅需要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还要为心灵寻求富足,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的“宏大叙事”是建立在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列斐伏尔等人的日常生活批判正是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日常生活批判的意义在于寻找人类精神家园。日常生活的异化或物化是现代性的一个特征,它凸显出重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精神生活的基础在于精神生产,而以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精神生产是以消除日常生活的异化或物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和实现人的自由自主的创造为根本价值取向的。 相似文献
13.
俞启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1):101-105
信念问题在当代社会的凸现。当代信念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多个层面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当代中国人的信念有新的拓展。社会转型期人们信念产生动摇的原因是复杂的,需要深入分析并从理论上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4.
高伟光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尼采虽然是个反传统的现代西方思想家,但他构想的新世界的价值尺度却是以古希腊文化中的生命哲学传统作为其核心标准的,并以此批判了基督教文化和现代资本主义形而上学传统,从而使更为古老和更具有根基性的古希腊生命哲学复活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新人文主义世界中。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被首次写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伴随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层次矛盾的不断加剧,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在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宁稼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10-17
本文通过对《世说新语》中士族经济生活有关故事的挖掘梳理,分析魏晋时期士族文人经济地位的变化给他们精神世界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进而为文化史和文学史研究中有关魏晋士人的洒脱人生态度寻找一种现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魏名国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107-108
哲学教学中的例证选用是一门艺术。以科学的态度恰当地运用例证具有必要性、合理性等重要意义。哲学例证也有一些局限性,在实际选用时要注意选择例证的恰当性和运用例证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贺善侃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财富哲学的一个重要视角是要视财富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和无形的精神财富的统一。精神财富是日益重要的一种财富形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动力。在诸种精神财富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的观念文化力量。割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片面财富观势必导致道德的沦丧。要重视道德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建立一种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长效机制,重视非物质无形资产财富的积累,还要破除GDP崇拜情结。当然,在重视精神财富时,也要重视物质财富的根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典实用主义和新实用主义在研究社会科学方面内容及方法特点的梳理,尤其对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罗蒂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分析及总结,揭示出实用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即在罗蒂的后现代哲学倡导下的研究重点的偏向会为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内容的丰富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及科学的普及化产生重要作用。同时,用实用主义的方法论研究社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