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分析直接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三种用工模式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比较模型,从任务目标和管理要求两个层面,对人民银行分支行使用直接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三种编制外用工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为分支行编制外用工模式选择及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方丽 《现代金融》2014,(4):43-45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劳务派遣法律法规,从2013年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行政实施许可办法》,到2014年1月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都是旨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前银行在各类岗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等非劳动合同用工情形大量存在,本文拟通过解读法律法规,提出应对策略,指导银行防范劳务派遣用工及业务外包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3.
戴星 《中国税务》2014,(12):52-53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约定的生产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目前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运用较为普遍。本文对劳务派遣过程中的涉税处理及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劳动合同法》的生效,劳务派遣这一新的特殊用工方式专门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使众多的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的单位和个人得到了法律的指引。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有效缓解了基层人民银行人员紧张的问题,各基层行切实加强和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劳务派遣制用工辅助基层央行履职的作用。但在引进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管理风险和制度风险。笔者对云南辖区2家州(市)中支劳务派遣用工进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是近几年来劳务用工关系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其具体方式是先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再由派遣劳工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用工企业之间。在劳务公司这种用工模式中,用工单位一般  相似文献   

6.
郑欣佳 《金卡工程》2010,14(9):217-218
《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的用工成本愈加上升。作为降低用工成本的方法之一,劳务派遣成了很多企业的选择。《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前,我国的劳务派遣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派遣企业资质参差不齐、用工单位逃避自身责任、被派遣人员福利无保障……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务派遣有了初步的规定,对各种问题有了一定的规范,但仍有不足。本文试图从劳务派遣的产生原因、现状、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各国的立法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严俊 《中国外资》2013,(22):225-226
后勤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用工由于其自身通用性、替代性高的特点,近年来,许多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等用工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用工风险与人工成本,本文就这两种用工形式的优缺点及企业后勤用工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未来企业后勤岗位用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且对其如何创新劳动派遣工人的管理机制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向军 《中国外资》2012,(18):231+233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本文首先探讨了劳务派遣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困境和前景: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完善公平的薪酬体系、提升人性化管理和提高劳务派遣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走进了各行各业。劳务派遣可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满足企业用工的压力。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本身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有的直与有关法规发生冲突,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派遣人发生工伤事故或案件时,用人单位与派遣单位常常出现两管两不管境地,在局部地区和企业他直接冲击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引起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单  相似文献   

10.
李伟明  刘文华 《云南金融》2011,(7Z):128-129
<正>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走进了各行各业。劳务派遣可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满足企业用工的压力。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本身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有的直与有关法规发生冲突,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派遣人发生工伤事故或案件时,用人单位与派遣单位常常出现两管两不管境地,在局部地区和企业他直接冲击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引起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单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务派遣的特点:劳动者雇用关系与工作关系相分离 劳务派遣也有叫做人事外包或者人才租赁等,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其操作办法是: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机构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伺,将雇员派遣至用工单位完成指定的工作.在劳务派遣中,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但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却是发生于实际用工单位.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本文首先探讨了劳务派遣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困境和前景: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完善公平的薪酬体系、提升人性化管理和提高劳务派遣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应运而生,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势头。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出增加实现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面对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派遣的诟病也愈加凸显。我国的劳务派遣走向何方将是有待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捷 《中国税务》2022,(12):56-57
<正>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是目前企业主要的用工形式。劳动合同用工形式,是劳动者与企业直接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再与企业订立劳务派遣协议。两者适用的税收政策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主要对劳务派遣用工的涉税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常娟  王兆星 《金卡工程》2009,13(8):306-306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务用工模式。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务派遣人员与派遣单位是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两者结合共同与劳务派遣人员成立一个完整的劳动法律关系。劳务派遣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用工单位财物的行为,应当定性为职务侵占,因而构成犯罪的,构成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16.
赵宏岳 《金卡工程》2009,13(8):195-196
劳务派遣制度肇事于欧洲,在国外已经有了长时间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方式和企业用工制度.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对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毕竟该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际运行还有很多问题,法律规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陈子峡 《中国外资》2013,(18):190-191
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雇用模式,劳务派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隐含着一些用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雇用模式,劳务派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隐含着一些用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开始在我国兴起。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堪称是“劳务派遣”最通俗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用工市场不断扩大,近十几年间,劳务派遣和短期工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事业单位的主要用工渠道。但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对劳务派遣的管理制度还没有成熟严格的规定。但于2012年7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随着修正案对劳务派遣的规范,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将迫使更多以往袁康价劳动力维持发展的制造型企业走向创新之晦大多数企业选择引入激励机制谋求以激励机制的应用要建立在对于员工的绩效考评工作的基础之上,因此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至关重要。这种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本文就企业中常用的绩效考核策略做几点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