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垦区粮食流通管理刻不容缓○崔平农业是黑龙江垦区的主导产业,粮食流通直接关系到垦区的经济形势。但是目前垦区的粮食流通体系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垦区粮食流通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规范粮食的经营行为,以形成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格局,已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2.
加强垦区粮食流通管理刻不容缓崔平农业是黑龙江垦区的主导产业,粮食流通直接关系到垦区的经济形势。但是目前垦区的粮食流通体系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垦区粮食流通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规范粮食经营行为,形成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格局,已刻不容缓。第一,从垦区...  相似文献   

3.
管理是粮食流通新体制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吴国侠,吴湘泓粮食流通新体制条件下的粮食经济是否运行有序和健康发展,管理是重要的保证,也是构建粮食流通新体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粮食经济管理的主要问题建国40多年来,我国粮食经济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粮食流通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因此,认真探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长期以来,粮食短缺,供应严重不足,为了保证军需民用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对粮食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粮食流通管理体制单一,没有多渠道参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80年代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伴随粮食生产的波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沿革回顾与今后发展的思考朱文连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建立与国情、粮情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认真总结建国40多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变革的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指导今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粮...  相似文献   

6.
当前粮食流通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管理主体多,设置不合理。一是监管职责分配过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粮食流通管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共同负责,管理主体达八家之多。各部门职责按照粮食流通环节、产品品种以及粮食性质划分,其职责分工过于细化,工作职权交叉设置,监管范围交错分配,执行程序过于烦琐。比如粮食质量监管采用粮食流通过程中购销调存加各环节由不同主体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监管为铺的方式,操作不便,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互相推委引发部门间矛盾,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很难形成合力。因而出现重…  相似文献   

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粮食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虽然连年增产,但粮食问题并没有真正过关。在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抓住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全国粮食市场比较稳定的有利时机,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一个"统一购价(即粮食收购计划内外价格并轨)、放开收购,农商结合、竞价销售,风险保护、定向补贴,适度竞争、有序流通"的新型的粮食流通体制正在上海形成。上海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思路突出一个"活"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流通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状态。建立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粮食现代流通加工产业体系,必须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性技术。我国当前的现状是:  相似文献   

9.
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实现有效的市场监管,是促使粮食有序流通的重要保证。本文就此谈几点意见。1.粮食流通应纳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无序经济,而应当是法制经济,更应当是能为市场运作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空间的高效经济。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管理一直沿袭行政管理的办法,虽简便易行,但操作过程中有些地区和部门经常发生偏差。为此,应当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粮情的粮食管理法规,从法律的角度规范粮食管理行为,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2.对粮食流通实行全过程监…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承租户已开始以自产自销的方式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而粮食流通管理的政策法规对这一新兴粮食经营主体,还没有规范性要求,导致粮食经营市场主体不平等、粮食流通统计数据不全面、影响市场秩序不便管的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安全与粮食流通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流通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粮食流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和专家非常重视研究粮食流通问题来确保粮食安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粮食流通体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健全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运转灵活、高效安全的粮食流通体系及确保粮食长久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规定:“实行政府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经营的分离。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应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经过几年的实践,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职能的转变还不彻底,管理远未到位。现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流通则是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正确估计粮食流通的现状目前我国所实行的粮食“三项政策”,以及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入世”的深入,粮食流通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性调整、改组、变革。我省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如何顺应形势,积极稳妥地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省内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试就我省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一简要回顾,并对如何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做粗浅探讨,与各位同行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涉及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分配,涉及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的利益调整,还涉及财政、金融、价格、内贸和外贸等众多部门的体制改革。鉴于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焦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缺陷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虽然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推动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和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宏观经济改革和整个农村经济改革相比,与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粮食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流通正处于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可以预期,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适应对外开放格局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框架将基本建立。加强粮食市场化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战略的高度把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促进和加快新体制的建立。一、从我国粮食流通三个阶段的沿革看粮食流通市场化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流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导向阶段从1953年11月到1984年底是我国粮食的统购统销时期。粮食统购统销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粮食购销制度。它的推行,基本上了满足了城乡人民对粮食的…  相似文献   

1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矛盾和问题分析杜书云张丽青张广宇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流通体制又是目前我国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总结粮食流通改革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现行体制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深化改革,尽快建立既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又符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涉及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分配,涉及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的利益调整,还涉及财政、金融、价格、内贸和外贸等众多部门的体制改革。鉴于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焦点。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缺陷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虽然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推动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和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宏观经济改革和整个农村经济改革相比,与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仍…  相似文献   

19.
粮食流通是指粮食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音。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三者之间各自的利益,选择。建立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很值得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如何协调粮食流通主体的利益?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化过程,对粮食流通体制的选样,在政策性上仍然存在看不确定性,在具体工作中难于操作。从探讨问题的角度看,对粮食统购统销时期流通中的弊端应该抛弃这方面,人们已达成共识,但对1985年以来的粮食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原因尚难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进行可…  相似文献   

20.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在粮食流通中进行执法的行政行为。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推进依法行政,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须正视和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