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樊力 《中国品牌》2011,(2):36-39
香飘飘,一杯小小奶茶做到20亿元的年销售额,霸气外露;喜之郎,初入奶茶江湖,便放言:两年内,拿下香飘飘!那么,鹿死谁手? 在销量连续绕了地球3个圈后,蒋建琪开始思考,香飘飘那则旨在强调自己老大地位的广告,还有无必要再把圈继续绕下去?这是一个硬生生横切而出的全新市场。  相似文献   

2.
人生有时只须专注于一点。他打出广告:"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圈。"有网友调侃:"最近有颗小行星可能会撞击地球?"另一个人笑着答道,"没事的,地球外面有香飘飘奶茶挡着,共有三个圈!"调侃归调侃,可他打出广告时,香飘飘这个"地球"确实遇到"小星星"了。一家企业说:"即便两年内战略亏损,也要拿下香飘飘!"人们不  相似文献   

3.
胥晓莺 《光彩》2011,(4):20-21
蒋建琪抵御住了多元化的诱惑,6年来闷头只做一杯小小的奶茶"香飘飘一年卖出3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很多人对这则3年前就开始播放的广告早已耳熟能详。这个数据,2009年被改写成7亿杯;2010年,据估计将突破10亿杯,销售额将达20亿元。对此,位于浙江湖州的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掌门人蒋建琪笑言:"未来奶茶我想做到100亿元的产值应该也是不稀奇的!"6年来闷头只做一杯小小的奶茶,鱼米之乡温和的特质使得蒋建琪抵御住了多元化的诱惑。做"老顽童"棒棒冰起家,"一年挣个三四百万元,小日子过过蛮好"的蒋建琪,最初只是因为产品季节性太强,为了互补而开发了适合冬天的热饮——杯装速溶奶茶。如今香飘飘已成为市场占有量逼近50%的全国知名品牌。香飘飘能否成为中国的第二个娃哈哈?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不少大中型企业开始发力奶茶市场.例如,娃哈哈的呦呦奶昧茶、优乐美的杯状奶茶、小洋人妙恋的杯装奶茶等等。据我们了解,一些大的外资企业.例如可口可乐,也在酝酿2008年推出自己的奶茶产品。再加上原有强势品牌立顿、香飘飘等.奶茶市场即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5.
2006年,随着国内众多品牌在央视的高空传播,杯装奶茶市场销售热火朝天,成为06年快速消费品领域的新亮点。在这个新兴的奶茶市场,浙江香飘飘以独特的口味口感迅速赢得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和厚爱,仅仅一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孙力 《糖烟酒周刊》2006,(24):54-55
谁也没想到的是,早已在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流行过的杯装奶茶饮料,突然之间在国内局部市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2004年浙江香飘飘推出了一种冲泡型方便奶茶,一举点燃了速冲奶茶行业的导火线,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运作,整体奶茶行业一片沸腾,成长迅速。2006年3月成都糖酒会,在香飘飘热销影响之下,同时涌现了几十家奶茶生产企业,浙江大好大、福建福马、蜡笔小新、广东喜之郎等先后介入奶茶市场,有人因此预测2006年将是奶茶市场的“井喷”年。然而自众多新品在3~4月份上市之后,市场纹丝未动,并未像预想的那样成功,商家也随之陷入迷茫,这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春季成都糖酒会上,众多知名企业进军奶茶市场,竞争态势异常激烈。在此喧嚣大战中,—个奶茶企业和一支专业策划队伍正等待机会破局而出,他们就是浙江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与尚扬广告。  相似文献   

8.
马轶红 《国际广告》2010,(12):98-98
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浙江北部美丽的太湖南岸湖州市。是一家总投资额30亿,职工人数8000多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2004年浙江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香飘飘”方便奶茶系列,2006年销售升至4.85亿,2008年的销售额成功突破了8亿元。2009年突破10亿元。  相似文献   

9.
专注奶茶     
香飘飘在2004年的时候成为第一家推出杯装奶茶的企业。2005年9月28日,当时我们团队只有4个人,到山东济南参加糖酒会。我们在那个大厦二楼的楼梯旁边租了一个角落面向全国招商,推广我们的杯装奶茶。在整个糖酒会的—个星期时间里,我们的推广还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品类的诱惑力 可乐:一种碳酸饮料;营养快线:一种牛奶果汁;饮养高层:一种高端饮养品;防电墙热水器:一种有安全装置的电热水器;香飘飘:一种可以即冲泡饮的杯装奶茶……这些品牌和产品以其独特的首创性和命名的涵盖性而成为某一产品类别的代名词,在消费者头脑中成为一个产品类别的独特概念,从而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市场利润。  相似文献   

11.
王老吉凉茶用6年时间超越可口可乐,7年间实现从1亿到160亿的增长,成为中国最畅销的饮料;东阿阿胶5年市值增长13.7倍,从22亿到325亿元;还有劲霸男装、香飘飘奶茶、豪爵摩托、乌江涪陵榨菜、方太高端厨电……快速崛起,成为行业翘楚。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些企业给出的一致答案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定位。  相似文献   

12.
<正>想品尝正尝港式奶茶,还要跑去香港?当然不需要。香港维他奶集团有70多年历史,今年在内地正式推出了全新维他港式奶茶,香港茶餐厅风味的即饮奶茶可以随时享用了。将维他港式奶茶与菠萝油、蛋挞、西多士等做出美味搭配,令人一试难忘。维他奶港式奶茶的包装形式包括利乐包、PET瓶装及分享装,入口丝滑,茶味浓郁,口感醇厚,具有香港茶餐厅奶茶的正宗风味。  相似文献   

13.
沈坤 《商界》2011,(4):97-99
果汁与牛奶领域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但是"果汁+牛奶"的营养快线就是品类创新;方便面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打上"非油炸"的标签就能杀出一条血路;奶茶放在饮料店难以突破规模瓶颈,但是杯装奶茶却能创造"环绕地球一圈"的奇迹。只要有心,品类创新很容易成就商业奇迹。  相似文献   

14.
你了解,奶茶和菠萝包的生意吗?坏年景,它们是硬通货。一个脆哗奶油猪、一碗鹿儿岛猪软骨捞公仔面、一杯香滑奶茶,上班族们还在埋头品尝这份经典早餐时,出品方翠华餐厅(01314.HK)已经在港交所敲钟。到茶餐厅叹杯奶茶,一直是很多香港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今年11月,这家陪伴了香港人45年的招牌老字号成为首家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茶餐厅。翠华集团主席李远康告诉本刊记者,公司计划将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6,(11):10-10
在刚刚结束的春季糖酒会上,“奶茶”产品较以往明显增多,许多中小型食品饮料企业都推出了这款产品,从包装到价位、口感都相差不大。据业内人士透露,全国已经有不下三四十家的企业进入奶茶行业,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会不会成为一个潮流?  相似文献   

16.
陈爱玲  向丹 《商展经济》2024,(2):144-147
如今,奶茶市场发展迅速,但因普通奶茶内的反式脂肪酸、糖、咖啡因、脂肪都过高,不适合血糖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饮用,且长期喝普通奶茶会引起代谢紊乱,甚至诱发糖尿病。针对传统奶茶的痛点及不足,苦荞奶茶有效解决了这些短板,苦荞奶茶是提取苦荞中的黄酮类物质的主要成分芦丁,有降血压、降血糖、软化血管等功效,不仅解决了传统奶茶的不足,还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助益。综上,苦荞奶茶的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前景良好、优势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分析概括了当前苦荞奶茶的市场前景、经营问题,如奶茶市场庞大,苦荞奶茶竞争力低、无专门的门店和品牌、同质化严重易取代等,最后提出了促进苦荞奶茶市场发展的对策,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力 《糖烟酒周刊》2006,(36):42-44
近几届糖酒会,食品圈每次都会出现1~2种流行性产品,2006年成都春交会是奶茶,2005年济南秋交会是木糖醇,再往前推,还有蛋黄派、爽口片等等,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西安秋交会上,一种保质期长达六个月的新式面包又浮出水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一杯小小奶茶,在台湾一年的营业额高达20亿新台币。茶·物语是一家典型的台式风格奶茶店,2007年3月引进大陆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展了近百家加盟店,赚钱能力显而易见。技术传承,奶茶精品入大陆杨杰原是一家台资香肠公司的一名技术员,一次赴台湾参加培训,结识了台湾茶·物语品牌奶茶店的老总。交流中,他了解到,台湾的奶茶行业,一年的营业额高达20亿新台币。早有创业念头的杨杰,特意去了台湾茶·物语的直营店考察。看到茶·物语生意火爆的场面,杨杰心里有了底,当即和茶·物  相似文献   

19.
曾夏敏  杨敬泽 《商展经济》2023,(23):126-130
近几年国内新兴的奶茶行业被称为现制茶饮行业,该行业诞生了许多知名品牌茶饮,并在内部形成了低端、中端、高端三个细分市场。本文采用在低端、中端、高端市场中分别抽样调查的方法,重点观察以蜜雪冰城、喜茶、快乐番薯、奈雪的茶为例的新兴奶茶店的销售额、市场分布及产品定价,对新兴奶茶行业的经营现状展开描述。此外,还通过文献调查法总结了新兴奶茶行业目前经营中存在的四大弊端:门店选址问难决定、市场内卷严重、短期回本难度大、淡旺季消费者需求差异大,并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7,(38):124
三鹿香橙奶茶 冰爽奶茶 对于三鹿奶茶包装,我们采用了清爽的蓝,明争的白,温暖的桔红、桔黄及柔和绿作搭配,用通透清爽的冰块,可爱女生的桔色梦想和奶茶情结,将冰爽奶茶的冰凉感觉和年轻一族追求时尚唯美的时风有效结合起来,风格清新、淡雅,明致,定位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