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以唯物史观“经济—社会整体结构”理论为基础,对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学理的阐释和应用,是对孔德提出的社会学学理的超越,也是对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要同“社会哲学”和“社会思想”结合理念的扬弃。对《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两个文本的比较研究,能够更为深透地理解《共产党宣言》中阐释的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学理及其特征。熊彼特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共产党宣言〉》的“分析性”研究中,对《共产党宣言》“历史的经济解释”“社会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作出的阐释,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巨大的灾难”“生产过剩的瘟疫”和形成经济社会学基本“社会观点”作出的肯定性评价,瑕瑜互见,对我们深化《共产党宣言》中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学理研究有多方面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珠海具体空间情景的实证观察,提出了关于当代珠海移民文化心态的解释框架,总结了珠海移民文化心态中的若干突出特点,分析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巨匠埃米尔·涂尔干以整个社会学为背景,将法律视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研究,乃是社会学研究应有之义。他认为法律最能体现社会团结的外在表征,反映着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不同的社会团结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法律,随着社会类型的变迁,法律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本文主要针对他的法社会学思想进行梳理,以求得他的思想对我们法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财政社会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第五届国际财政社会学研讨会将在德国埃尔福大学(Erfurt University)召开,按照研讨会征文通知的说法,财政社会学思想长期以来受到忽略,现在是其被重新认识的时候了,并且各国之间巨大的发展差异为财政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但国外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还知者寥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则几乎仍为空白。  相似文献   

5.
李放春  晁群 《开放时代》2023,(4):94-107+8
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学说进入中国的时间远比今日学界所知要早。本文着重梳理了20世纪20年代韦伯的社会科学思想输入中国的基本情况,期对20世纪韦伯学说的全球传播与交流史有所补阙,并进一步丰富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学术史知识。上世纪20年代顾孟余、俞颂华等留德旅德背景的中国学人最先为韦伯学说引入中国学界做出了贡献。1925年德国学者蓝德莱来华讲演,首次向中国正式引介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此外,韦伯社会学学说还通过中国学人译介高田保马、关荣吉等日本社会学者的作品而为国人所知。在这个过程中,《东方杂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学术媒介作用。经由德国以及日本这两条路径,中国学人开始初步了解韦伯及其社会科学思想的基本面貌。诸如“精神社会学”“理解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提法,皆标示出韦伯学说及其所代表的不同于“西方社会学”的“德国社会学”进路之特质。  相似文献   

6.
张玉娥 《时代经贸》2011,(10):29-29
在社会科学史上,经济社会学只能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但若追溯经济社会学的思想源流,我们可以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两门成熟的独立学科中找到萌芽。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也仅仅是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日益与国际科研领域接轨。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中国的实证研究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相关者理论日益在管理学科、企业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在理论框架、研究传统等方面均有了较深入的探讨。但在实证研究方面,该理论仍显薄弱。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识别、权重研究、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及如何评价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国的理论界和管理部门已开始重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问题,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的实证研究需要有前期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随科学对社会作用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指导纲领。从强纲领、社会建构论到社会学有限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经历了不断向实践纬度演进的三代发展历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逐步摆脱其理论困境,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3,(9)
以社会学和传播学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新媒介为研究平台,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的新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实证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和论证了新媒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影响。并就如何发挥新媒介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积极示范作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素养,构建和谐校园与高品质的大学生思想文化生态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理论中折射出朴素的科学社会学的思想,这些思想与之后科学社会学领军人物默顿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成为默顿学派倡导和追求的科学精神价值的思想源泉.文章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重温和分析了历史语境中马克思著作中的经典话语,以期解读马克思对科学社会学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建设工程社会学导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子系统,并与外部社会相互影响。提出建设工程社会的概念,构建建设工程社会学理论框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社会学的视角描述和解释建设工程社会现象,旨在为工程相关人士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BellamyFoster)是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社会学教授,《每月评论》(MonthlyRe—view)的主编之一和主要撰稿人,北美著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左翼学者。福斯特在其标志性的著作《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anrx’sEcology:MaterilismandNature)中通过阐发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而建构了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人文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级学科,而是笼罩众多人文一级学科的学科大场合。要找人文学的左邻右舍,可以举出自然学、科学学和社会学三大门类。它们是好邻居。在人文学与自然学之间,科学学的科连科接,让文明成就非凡;社会学的经世致用,给世界许多关切。在人文学与科学学之间,自然学的泰然而然,使世界永远有其深远;社会学的励精图治,为使天下常有祥和的炊烟。在人文学与社会学之间,自然学的避熟避俗,提供了许多足令人文社科资始资生的前提性资源。用某一个笼统的学科涵摄一切失之芜杂,而日见繁琐的学科分裂又积重难返。揭示人文学、自然学、社会学和科学学相分相连的联系,关照的是当今世界文教发展的一种知其通而统其类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李向东  张翠娥 《经济师》2006,(3):99-100
杨开道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开拓者之一。文章从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整体性的农业教育观、系统性的高等农业教育思想三个方面对杨开道先生的高等农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了其高等农业教育思想对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盖地  冷冰  杨晨辉 《当代财经》2002,(10):69-73
在会计研究中,因为对实证会计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存在不准确的认识而无法准确地把握其实质甚至错误领会和运用的现象并不鲜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会计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侧重实证会计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科学哲学基础,努力剖析其中深层次思想基础,以突出其区别于以往会计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的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仅用经济学变量来研究公司治理有其局限性,公司治理开始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公司治理在我国还没有成为社会学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洪 《财经研究》2004,30(4):50-59
在现代税制中,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归宿问题是生产要素课税体系税负归宿研究中的重点.文章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Logit统计回归方法,从不同的社会学变量角度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弹性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总体以及社会学归宿状况加以阐述,以期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构功能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占据统治地位,是分析社会系统与功能的有效理论。通常认为,结构功能主义起源于欧洲功能主义理论流派,以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古典社会学家的思想为基础,以生物有机理论为前提,后经过帕森斯和默顿两位代表人物的发展,逐渐成熟。结构功能主义倾向于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部分都发挥着应有的功能,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理论在其兴盛时期也被用作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比较教育的分析,并且在教育公平和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也都有广泛的运用。文章主要对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进行阐述,同时概括这一理论在教育社会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爱国 《当代财经》2008,(5):110-114
人文社会学思维方式,是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它的每一次转变,都会对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人文社会学角度,对会计研究中的规范和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诠释。然后,从后现代主义的三种理论一符号学、福柯的系谱学以及后结构主义角度对会计和会计研究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试图从批判中构建一种更加开放的、多元化的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7,自引:1,他引:96  
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万广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农经系)一、引言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的中心论题之一,而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的研究则是该论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上讲,这种差异的存在及其变化不但关系到社会与政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