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一、下半年国际市场商品价格走势 国际油价将自高位回落 由反映国际市场主要大宗产品价格的Reuters/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RJ/CRB)走势图可以看出,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主要大宗产品价格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上涨势头,在波动中持续攀高,多种产品连续突破历史最高价位,特别是国际油价和粮价的快速上涨都大大超出了预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油价维持较高价位,使我国众多企业石油消费支出负担加重,一些企业甚至出现减产、破产的窘境,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在阐述我国石油消费增长和国际油价上涨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国际油价上涨与我国第二产业的关系,探讨基于国际油价波动下发展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始于1998年。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正处于比较低的历史价位,石油价格改革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03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强劲增长,石油价格出现了持续高涨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国际石油市场近年来强势震荡,诸多因素互动突出,油市前景扑朔迷离。特别是近半年来,国际油价已上涨了25 %以上。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首先,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呈现复苏的势头,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增长明显,对油价造成新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当前国际油价上涨情况及未来预测1.国际油价上涨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供求紧张,油价大幅攀升。国际原油价格从2007年年初为49.9美元/桶,到2008年年初突破100美元/桶大关。进入2008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到5月下旬,国际油价直逼每桶130美元,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6.
杜金钟 《市场周刊》2005,(35):33-33
由美伊战争引起本轮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已经持续了近三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以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为例)从2002年下半年的每桶28美元左右上涨到目前的每桶67美元左右,涨幅达到140%。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相对应,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也大幅飚升,纽约市场汽油期货价格由2002年下半年每桶33美元左右上涨到目前的每桶70美元左右,涨幅为136%。从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和国际石油市场情况看,后市国际油价将以高位运行为主,但中国的油价较国际水平要低,且国内油价与其它能源价格相比处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预计2004年底前国际油价(WTI)有望稳步回落至每桶35美元左右的价位,全年平均约每桶38美元。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一路攀升的石油价格成为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国际热点之一。2007年初石油价格还在每桶60美元左右,随后便犹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国际油价已上涨1.3倍多。国际油价的迅猛上升对国内市场形成了巨大压力,最终迫使我国不得不  相似文献   

9.
<正>在元宵节的鞭炮声中迎"来了2013年第一次油价上涨。近日国际油价下跌,而中国多地油价重回"8"时代,上演了国际油价"跌跌不休"、国内油价却"涨涨不停"的怪现象。@人民网:【大陆油价已高过美国1.5元一升油钱三成是税】"同样是国际油价大跌,我们的油价却涨了?"大陆地区汽油每升零售价提高0.24元,重回"8"字头。同日,台湾的油价进行了下调,调价原因是"国际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计,2015年国际油价走势前低后高,总体水平较2014年相比仍将大幅回落。报告同时显示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9.5%,较2013年上升1.1个百分点。报告认为,2015年国际石油市场将呈现几个"新常态":供需宽松态势仍将持续,国际油价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金融市场监管加强,投机者对市场的扰动作用减弱;美元走强进入升值周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际油价暴跌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意识到,国际油价暴跌会对国际市场贸易产生极为负面的后期影响,各国都需要及时采取预防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油价暴跌给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梳理出国际油价暴跌对国际市场贸易的后期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5月份,在国际油价持续攀升不断创新最高价位的作用下,我国原油加工量增速下降,对原油需求增势减弱,原油生产平稳,进口增长,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提高至近一半的水平;成品油生产量下降,进口大幅增长,但市场资源仍呈现紧张状况,批发价格继续向上推进,价格涨幅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宣 《市场周刊》2004,(47):34-34
2004年,在全球原油需求大大超出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投机炒作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油价已经偏离了一般均衡增长轨道,出现了非理性上涨,国际油价的飙升给世界乃至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04年国际油价具有涨幅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以至于有人认为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每桶低于20美元甚至30美元的低油价一去不复返了。2005年国际油价到底走向何方?对我国经济将产生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连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攻陷了每桶70美元心理大关。针对原油价格新一轮飙升。美国财经界名人福布斯直言,国际原油市场将会在一年内崩盘,油价最终将大跌至每桶35美元的价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导刊》2004,(10):13-13
国际石油市场近年来强势震荡,诸多因素互动突出,油市前景扑朔迷离。特别是近半年来,国际油价已上涨了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降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对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降的原因众说纷纭.在分析供应过剩、需求不足、政治阴谋、排挤竞争、美元升值等对国际市场油价影响的基础上,得出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降既是经济和贸易问题,也不乏国际政治的交锋和暗算,是政治、经济、金融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的结论,以期能从全球视角认识国际原油发展趋势及其价格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恰逢世纪转折,长久以来国际石油过剩和低油价时代业已结束。1999年至今国际油价涨幅已超过400%。国际原油价格2002年仅为每桶24美元左右,2004年10月突破了50美元,2005年6月更突破60美元,8月30日更一度突破70美元。国际石油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处在划时代的转折点上。  相似文献   

18.
《商业文化》2016,(30):8-8
2016年“十一”黄金阎里.“五元时代”的低油价加上“高速免费”的福利进一步剌激了自驾游热潮,带动国内汽油消费迎来小高峰。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市场也热度不减。在产油国冻产协议的持续影响下,时隔一个多月,国际油价重返每桶50美元上方.  相似文献   

19.
陈楠 《商务周刊》2009,(19):28-28
8月31日,全球著名咨询和研究机构克莱恩公司公布的一项独立市场调查显示,壳牌在全球润滑油市场的份额达到13%,再次蝉联全球润滑油供应商冠军宝座。此外,壳牌在中国润滑油市场所占的10%份额,也使其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国际润滑油供应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国际国内油价序列进行了分解比较,得出三个结论:一是国内原油价格反映了我国自身的需求特点;二是高油价时期,市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强烈和敏感,特别是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表现更为强烈;三是通常情况下我国油价的不规则成分小于国际油价,但在突发事件时期,特别是在高油价时期比国际油价表现得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