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鸭华 《魅力中国》2010,(16):229-229
关于学生的学习负担,已经是社会中关于教育的热点,“五严”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认为,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负担,没有负担,就无学习质量可言,但这也不意味着提高质量就一定要加重学习负担,恰恰相反,减轻负担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2.
张华 《魅力中国》2010,(1):83-8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句永不衰老的名言,要想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老师的教学教法也要“面向学生的现代化,面向现代的世界,面向美好的未来”。“素质教育”、“减负”等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并非简单地减轻作业量,更不是降低学习要求,而是更高的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高质量、低负担。  相似文献   

3.
张艳飞 《魅力中国》2014,(8):127-128
题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究之路,注定是一条铺满鲜花的荆棘之路,在这条路上充满着希望、机遇和挑战。作为一线教师就必然要将坚持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标。改善我们的授课方式,将低效的,无效的甚至负效的数学课堂,成为实践活动为主线,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实效、高效课堂。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高效课堂的提出和探究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这条路上的驿路梅花。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信息技术是门特殊的学科,单纯的技能讲解,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他们中有的已是电脑高手,可有的同学基础差,动手能力弱,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把课讲得有声有色,要不然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兴趣和热情了。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水平,努力钻研  相似文献   

5.
刘艳平 《魅力中国》2010,(17):298-298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产生,或者换句话说,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朱真真 《魅力中国》2011,(12):320-320
新一轮的课堂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快乐地学习,通过课堂实践和观察,发现没有任何负担的学习,学生得到的只是非常短暂的开心,而不是身心的愉悦,当层层深入地帮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后,他们是快乐的,并激发了继续探讨的兴趣,这才是我们教育最原始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蔺媛 《魅力中国》2014,(2):163-163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直接影响着身心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快乐学习,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使学生感知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肯学、乐学、会学。  相似文献   

8.
袁正清 《魅力中国》2010,(34):382-382
一刀切的家庭作业往往是后进生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家庭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家庭作业的针对性,让学生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说得好,教师要充分尊重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家庭作业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起点上得到提高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李光 《黑河学刊》2012,(4):153-154
要研究学困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特点,从消除心理障碍着手,减轻学生心理障碍着手,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知道正确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够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敏涛 《魅力中国》2011,(9):215-215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是开始兴趣浓厚,慢慢就失去兴趣,把学习英语当作负担,学习效果逐渐变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本文从几方面尝试:一是通过艺术导课,使课堂新颖有趣;二是通过TPR活动,使课堂冲满激情;三是通过情境教授和运用知识,使兴趣之火持久不熄;四是通过组织课外活动,使学习兴趣更浓。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经常要考虑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相似文献   

12.
周素娥 《中国经贸》2009,(20):257-257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头人,班主任担负者培养人,教育人、管理人的职责,在学校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较轻,且没有升学压力,班主任必须想办法把学生过剩的精力引导到学习或特长发展上。这就要求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在繁杂的工作中寻求工作方法的艺术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周镇河 《魅力中国》2013,(13):246-246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减少学生作业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出了不少探索于努力,但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之外,对于学生的正确学法指导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减轻学习负担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要有机地给合起来。教师授教之功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来学习,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4.
赵晓辉 《改革与开放》2012,(24):179-180
课改对所有学校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早在70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双手、时间和空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除了应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养成质疑、好问的习惯与创新精神,为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课改创新性方法的探究与实践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凝练而成的,并不断在实践中取得新的成果,开创了素质教育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在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同时,一些培训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陈宝生表示:"这次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就是要整顿规范教育秩序,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主要是校外负担。"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要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乐趣,而不是负担,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在课堂教学上通过预先设计"制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双减"不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减轻过重的负担,根本性的目标是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学足、学好"。  相似文献   

18.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意识到"要学",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教学的重点应不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提高了多少.  相似文献   

19.
樊茹 《发展》2020,(4):87-87
2020年初,有太多的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学校原定的开学时间都推迟了。在新学期开学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许多学校都在筹备着网上教学,一时间,网上教学上了热搜。一、网上教学不应该加重学生的负担网上教学,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正"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家校协同育人"成为教育新常态。如何从"家校协同"角度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首先要明确"双减"政策的真正目的。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为主要抓手的"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过重的文化课学习的负担,同时加强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